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新的蓝光咔唑衍生物3,6-芘基-9-乙烷基咔唑在实验上被设计合成.它具有高荧光效率,可作为空穴传输型材料.本论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该物质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3,6-芘基-9-乙烷基咔唑以优良的性能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可用于蓝色空穴传输型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芘衍生物1,6-(2-萘基)芘(BNP)和1,6-(3,5-苯基)苯基芘(BDPP)的结构和光电性质.结果表明,它们具有相近的HOMO和LUMO能级、电离能和电子亲和势,发射光谱位于蓝光区域.与BNP相比,BDPP具有更好的电荷传输性能,有潜能作为蓝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  相似文献   

3.
蒽类化合物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刚性结构、宽能隙和高荧光量子效率等优点,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系统的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蒽类蓝光发光材料--2-叔丁基-9,10-二(三苯基乙烯基-4-苯基)蒽(TPVAn)的光学和电子结构性质.计算结果表明,TPVAn分子具有三维的非平面分子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降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激基缔合物的形成.电子的激发导致TPVAn分子中心蒽中各键键长发生变化.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符合较好,分别为328.34 nm和453.15 mn,并且该分子荧光寿命较长,为15.9094 ns.在电致发光器件应用上,TPVAn分子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和实用价值的蓝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烷基将二(苯基异喹啉)(2-吡啶甲酸)合铱(Ⅲ)红色磷光基团、咔唑电子供体(D)单元和噁二唑电子受体(A)单元同时引入到芴单元9-位的侧链上,设计合成了一类侧链含D-A和环金属铱配合物功能基的聚芴衍生物.通过改变封端剂的分子结构,研究了端基对这类聚芴衍生物光电性能的影响.与引入苯基为端基相比,引入噁二唑为端基能够有效抑制聚芴衍生物的excimer发射,提高这类材料在ITO/PEDOT/聚合物/LiF/Al器件中的发光效率,其中,端基为噁二唑的聚芴衍生物(P1)器件的电流效率是端基为苯基的聚芴衍生物(P2)器件的1.42倍,达到了0.54 cd/A.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新型功能性的咔唑二羧酸配体——9-乙基-3,6-咔唑二甲酸(L1)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和单光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好的紫外吸收和单光子吸收荧光效应.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系列以2-芳基-5-(α -吡啶基)-1,3,4-噁二唑为中性配体的铕配合物,并对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 铕配合物在290~350 nm都有强烈的紫外吸收,且在紫外光的激发下都能产生铕离子的特征光谱(613 nm);(2) 配合物薄膜的荧光激发光谱与配合物溶液的激发光谱相比,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光谱蓝移了60 nm左右,但均为铕离子的特征光谱.以铕配合物为客体,以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基咔唑(PVK)为主体,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5 cd/m2,在器件结构相同的条件下,配体结构对发光性能有较大的影响:Eu(DBM)3MeO-OXD和 Eu(DBM)3F-OXD相比,前者的光致发光强度比后者强,其电致发光的最大亮度却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中性配体进行结构修饰,可以达到优化铕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1-芘甲醛与2-甲基苯并噻唑在50%NaOH溶液的催化下,微波辐射反应5 min,缩合得产物1-(芘-1-基)-2-(苯并噻唑-2-基)乙烯,通过核磁、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紫外光谱,同时通过热重曲线分析了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目标产物熔点大于200℃,热稳定性好,分子中推拉电子结构的大π共轭体系符合非线性光学性质表现要求,可作为潜在非线性光学材料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两种单氨基取代不对称酞菁锌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缩合法合成了两种单氨基取代的不对称金属酞菁配合物、2-氨基-9,10,16,17,23,24-六烷氧基酞菁锌(Ⅱ)[(RO)6(NH2)PcZn(Ⅱ)](R=n-C4H9,n-C10H21),同时合成了两种对称酞菁配合物、β-八烷氧基酞菁锌(Ⅱ)[(RO)8PcZn(Ⅱ)](R=n-C4H9;n-C10H21)。用UV-vis、元素分析、IR和TOF-MS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取代基、溶剂的性质等因素对Q带λmax的影响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9.
以间二甲苯为原料,通过硝化反应、硝基还原、重氮化反应、选择性氧化合成了4-氟-3-甲基苯甲酸.研究了在中压条件下,用稀硝酸选择性氧化4-氟间二甲苯,考察了硝酸浓度、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110℃下,硝酸浓度为30%、反应压力为1.0 MPa时反应2 h,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2.67%和68.02%,4-氟-3-甲基苯甲酸的产率可达56.23%.在氟原子取代基对位的甲基比其邻位的甲基更容易被氧化,氟原子取代基对甲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和位阻效应是4-氟间二甲苯能选择性氧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3-氨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氨基的亲核取代、肼解、环合、亲核加成等一系列反应合成3-((4-丙基-5-(嘧啶-4-基)-4H-1,2,4-三唑-3-基)甲胺基)-N-(2,6-二氟苯基)苯甲酰胺。借助1H NMR和LC-MS等方法对所合成的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