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明文人扎根于市民中间,他们通过文学创作反映出特定时代环境下市民的心态,透过冯梦龙的“三言”,晚明小说创作的意识心态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晚明时代家庭知识女性和非家庭知识女性分别生活在两种界限分明的生存空间中,前者公共空间私人化,后者私人空间公共化,尤其是后者,对非家庭知识女性产生极大影响.晚明非家庭知识女性的生存空间主要包括城市、市井、青楼等公共场合和官吏、士风、市民口味等与非家庭知识女性生活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晚明非家庭知识女性的生存空间有其特殊的生成背景,这些背景和生存空间一起,对晚明这些知识女性的文学修养、艺术才华、气质韵味、价值理念产生着作用.  相似文献   

3.
《秋水庵花影集》是晚明著名.散曲家施绍莘的作品集。作为一部词曲集,《秋水庵花影集》的明刻本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秋水庵花影集》之所以以现在的面貌流传下来,正是施绍莘精心安排的结果,是与他的留名心态有着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4.
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一书围绕八个问题展开:钱谦益的心学思想,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钱谦益对明代诗学的扬弃,晚明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以及钱谦益的宗宋实践,钱谦益降清之悔与晚年创作心态的转变,钱谦益晚年在创作中的自我形象设计,钱谦益晚年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结合。作者在对文献勾沉索隐的基础上提出己说,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推出新说,既展现了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形成与演进的轨迹,又尽可能地解答学界在钱谦益研究中存在的难点或热点。此书具有总结和创新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明特殊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使士人在心性自由与经世致用之间展开激烈的论辩。在这两种思想的交锋中,西学悄然而至,对晚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晚明士人对西学持不同的态度,或接受,或排拒,并在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针锋相对。二者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都针对晚明变革的社会环境,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着眼,发表自己不同的西学观点,体现了晚明士人面对异质文化时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6.
市井文化在都市人类学兴起之时,已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赵伯陶著的《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最近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4.1万字,定价14.50元。《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出版@大禹  相似文献   

7.
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一书围绕八个问题展开:钱谦益的心学思想,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钱谦益对明代诗学的扬弃,晚明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以及钱谦益的宗宋实践,钱谦益降清之悔与晚年创作心态的转交,钱谦益晚年在创作中的自我形象设计,钱谦益晚年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结合。作者在对文献勾沉索隐的基础上提出己说,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推出新说,既展现了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形成与演进的轨迹,又尽可能地解答学界在钱谦益研究中存在的难点或热点。此书具有总结和创新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物形象评点是《水浒》评点最精彩的内容,在诸多光彩四溢的英雄形象中,鲁智深、武松、李逵这三位鲁莽英雄形象最为晚明评点者所称道。晚明士人对三位鲁莽英雄的评点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从而表现了晚明人文思潮影响下士人独具时代内涵的英雄观。  相似文献   

9.
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加上王学左派一些"异端"思想的影响,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成熟,其主体意识有所觉醒,开始关注自我的生活,注重自我的表现;体现在文艺需求上,就是愿意看到表现他们生活、理想和趣味的东西,渴望在文艺中表达本阶层的意愿,求得自身话语的权利。明中叶以后大量出现的白话短篇小说正是顺应了市民的这一需求,将编创的视角投向了市民,表现出鲜明的市民性。  相似文献   

10.
贾岛诗歌在晚唐五代、宋代末期及晚明时期均出现接受高峰,其中又以晚明最为显著。明代前、中期两百余年间,贾岛诗歌接受长期遇冷,万历之后却引起士人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晚明朝局崩坏,社会秩序混乱,盛世文化不再,贾诗因其寒瘦苦僻的风格、仕途失意的主题引发了晚明文人的关注与认同。与前、中期相比,晚明时期的唐诗选本选录的贾诗数量更多、内涵更丰富,诗论著作品评的角度也更加细化与多元。贾岛这种频繁在王朝末期出现高度接受的现象,体现出相似的时代语境下文人们选择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1.
晚明江南士人家居陈设出现审美化、时尚化、宜居化等新变化,对陶瓷艺术发展产生深刻变化。晚明江南士人家居陈设[1]"尚雅"思想促使陶瓷艺术朝文人化、写意化、古意化发展;晚明江南士人家居陈设[2]"尚奇"思想推动陶瓷艺术朝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性灵说”是明末著名学派公安派的文学理论主张,其核心是强调文学作品创作要直接抒发作者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是作者个性化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学说给晚明那僵如死水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其理论影响晚明小品文的创作.同样,晚明小品文也体现“性灵说”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社会的各级官吏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执行者,政治上的特殊性必然会在经济收入上反映出来,晚明官员的收入主要由官俸收入、地产收入、经商收入及灰色收入构成。另外,晚明社会,除了上述四种主要形式的收入来源外,一部分官员还因战功显赫、理政有嘉,在宴会、典礼、巡幸、节日中均可受到皇帝的大量赏赐,有时数目极大,尤以辅臣及讲官集团更具代表性。不仅如此,晚明各级官员的收入对官员自身和其家庭,甚至是晚明社会均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文人从"明清易代"的历史中找到熟悉的叙述和表达方式以言说自己的处境。作为一种"隐微修辞"策略,《古今》杂志文人通过言说"晚明"历史来阐扬心曲,塑造自身"遗民"的形象。通过考察以《古今》杂志为中心的文人对"晚明"的再叙述,可知"晚明记忆"成为沦陷区的文人曲折表达自己心声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5.
顾炎武痛砭王学,提倡经学,对扭转晚明空疏学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阳明学说流行晚明中国社会近百年,顾炎武虽力矫阳明学之流弊,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王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晚明是小品创作走向自觉的辉煌时代。生活在晚明的徐渭,其小品创作不仅在数量上甚丰,而且在质量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晚明小品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小品远出七子派,上继唐宋派余绪,下开公安派先声,陆云龙编辑出版的《皇明十六家小品》将其推举为第一家;晚明执文坛牛耳的领袖人物袁宏道更是发出今耶古耶的激赏,认为其文章在明朝数得上第一。更为可贵的是,其小品在创作上有自己明确的审美取向,倡导彼之古者即我之今,彻底否定复古主义,强调本色,追求新奇。  相似文献   

17.
杜十娘形象的演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宋懋澄的《负情侬传》到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已经由一个“借以言志”的艺术形象变成了一个“以死明志”的艺术形象,而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谓的“殉情”者形象。结合晚明的社会背景和士人的生存状态和心态,探讨了造成杜十娘和一代士人悲剧的根源,在于明代后期的政治专制主义和经济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18.
受晚明艺术"尚奇"审美观念的影响,晚明篆、隶书法创作出现隶书书写奇字、篆书草化现象和书家恣情遣性等新奇独特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其代表性的书法名家有赵宧光、宋珏、黄道周、王铎、王时敏和傅山等。晚明篆、隶书法"尚奇"审美表现形式对中国书法史影响极大,它是清代碑学篆、隶书法艺术创作高峰的源头和序曲。  相似文献   

19.
小品发展至晚明而趋于极盛,呈现出了崭新而鲜明的审美特质。作为晚明小品创作繁盛时期的一朵奇葩,汤显祖的小品文是其文学主张的积极创作实践,有着鲜明的美学特质和独树一帜的真、灵特色。  相似文献   

20.
明中后期社会,封建专制政治腐朽、没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文人颓放与市民阶层的繁荣直接影响了人情世态小说的发展。本文试对明中后期社会与人情世态小说的关系进行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