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行政指导顺应行政民主化的潮流,同时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公开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建立、《行政指导法》的制定、对行政指导程序的基本步骤和行政指导行为的监督机制的设想、以及行政指导的法律救济的可能性和基本途径是我国司法界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法国与德国相关制度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行政机关内部规则对行政裁量进行规定的现状,认为我国指导行政裁量的行政机关内部规则的法律定位属于内部、抽象行政行为,提出了行政机关内部规则制定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孙浪 《奇闻怪事》2009,(6):102-103
行政相对人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事件或行为与行政主体形成利害关系,依照行政法律规范取得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资格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4.
闫巍 《科技信息》2009,(33):I0388-I0389
行政指导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行政指导缺乏实体法和程序法约束等原因,在实践中出现了大量侵害相对人权益的不当行政指导行为,构建保障相对人权益的法律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因此本文探讨通过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等制度,构建一个保障行政指导相对人权益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5.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理论的核心,也是行政法律基本制度付诸实施的现实前提 。现在具体行政行为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行政法律基本制度的操作 ,通过分析现有分类理论 ,以具体行政行为的本质特征为基础,以实务操作为侧重点而得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断标准 。  相似文献   

6.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积极作出的不产生直接的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的目的正当性规范是对行政事实行为合法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行政事实行为的目的正当性规范进行详细研究,有利于对行政主体滥用行政权力、任意实施行政事实行为、侵害公民合法权益又规避法律责任的行为予以限制,保障法律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理论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体育行政指导的概念、功能、原则、法律依据等予以了阐释。体育行政指导是体育行政主体为有效达成一定行政目的,基于国家的体育法律原则和体育政策,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非强制性引导行为。体育行政指导要遵循合法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公开性原则,具有补充和替代、引导和促进、协调和疏导等功能。体育行政指导只要有组织法上的依据即可,而不必强求一定要有具体行为法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催生了行政指导行为。作为一种不同于强制性行政行为的重要行政执法方式,它是行政行为方式的变革,体现了公民权利的伸张和对公共权力的制约。随着政府指导性行政行为的广泛应用,应为行政指导行为设定合法性的边界,加快其法治化进程。针对我国行政指导存在的问题,应从法律依据、权利义务、程序、责任机制的建立等层面着手规范行政指导行为。  相似文献   

9.
民事行为与行政行为在主体、内容、形式上存在诸多差异,同时又具有法律行为的共性.但是,随着21世纪服务行政理念的诞生,行政行为构成要件理论应继续借鉴民事行为要件构成理论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行政惯例是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以相同的方式反复处理行政事务而形成的惯常性作法.经济迅速发展与法律相对滞后之间的紧张关系诱发了行政惯例.立法的相对稳定与行政权的活跃行使之间的反差促进行政惯例的发展.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适用行政惯例,不仅能规范行政裁量、补充行政法成文法源,而且也符合行政公正的内在要求,有机统一行政行为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行政机关对行政惯例的重视与适用,使它走出"灰姑娘境地",促使行政法学作出相应的认同与回应.  相似文献   

11.
情况判决是行政诉讼判决中一种特殊的判决方式,具有特定的内涵、适用条件以及理论依据。但由于判决的适用条件中"公共利益"、"重大损失"的概念难以判断,在此前提下情况判决的适用可能导致公民权利遭受严重的侵害。同时由于利益衡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通过事前的行政程序、诉讼中停止执行制度以及利益衡量等多种手段来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2.
由四川省一起行政区划调整纠纷引申出法学领域的两个重要问题——行政区划调整的法律性质如何界定和行政区划调整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于这两个问题,目前学术界鲜有研究。为此,界定了行政区划调整的法律性质。经过详细论证,认定行政区划调整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而属于国家行为。其次,基于国家行为的不可诉性,行政区划调整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既具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又具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资格。高校是典型的授权组织,其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可以从行政法理、法律法规授权、司法救济、高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既具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又具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资格。高校是典型的授权组织,其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可以从行政法理、法律法规授权、司法救济、高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公安机关肩负治安管理和刑事侦查的双重职能,现实中常常难以界分公安机关某行为是治安管理行为还是刑事侦查行为。现行法律框架下刑事侦查不受司法审查,如何控制刑事侦查权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刑事侦查权本质上属于行政权,应当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对刑事侦查行为采行政诉讼具有现实可行性,不失为控制刑事侦查权的一个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16.
对法律援助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义务主体包括责任主体和服务主体,以及责任主体所指的机构;服务主体按法律所指派的人员;权利主体所指定的范围等进行了讨论.指出,现行的<法律援助条例>对民事、行政的法律援助范围过窄,应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至少应包括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人身损害的案件,以及涉及家庭暴力又无财产内容的婚姻案件.  相似文献   

17.
自从我国公民在法律层面上获得在行政权力作用影响下的司法救济权利以来,已有20多年。那么,考查我国司法权力对行政监督的发展轨迹,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对今后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更加科学理性,在保障公民权益和利于行政权力有效运行的路上顺利前行,成为法治行政健康发展的必须。通过两届政府十年十次最高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活动的总结性描述的考查分析,明显看出我国对行政诉讼的重视增强了;同时也明显看出行政诉讼在各种阻碍因素中行进的艰辛。有鉴于此,我国行政诉讼的未来发展,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法治方向。其次,行政诉讼的健康发展,也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最后,在遵循司法监督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的同时,必须正视我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国情。  相似文献   

18.
胡露 《韶关学院学报》2014,(11):101-105
推行电子政务是今后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伴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出现的电子证据将在行政诉讼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虽然《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将电子证据作为新的法定证据类型规定其中,但在诉讼过程中如何对电子证据进行保全并未提及。由于行政诉讼活动的特殊性,加之电子证据具有易被破坏的属性,从保全方式、保全程序等方面对行政诉讼中的电子证据进行保全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应包括法院和行政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行政诉讼权利义务关系及行政诉讼参与人相互之间的行政诉讼权利义务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在主体、内容、客体等要素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行政审判权力与行政诉讼权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成为整个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中心和枢纽。研究行政诉讼法律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掌握行政诉讼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有助于人民法院正确行使行政审判权,有助于引导行政诉讼参与人正确地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  相似文献   

20.
自由裁量权在行政领域的作用有如双刃剑,既能推进行政机关积极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同时也存在被滥用的可能性。传统行政法治所提出的合法性控制越来越软弱无力,运用合理性原则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控制日显重要。针对自由裁量权合理性控制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重构行政合理性原则与自由裁量权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一方面充分发挥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以期达到授权与控权的平衡。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