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原科技》2011,(8):81-81
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2.
科技博览     
《石河子科技》2011,(4):69-70
<正>我国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京时间27日5时4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专家称,目前,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已建设完成,正在抓紧开展星地联调和测试评估工作,经初步测试系统运行良好,将于今年年底前为中国及周边大部分地区初步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满足交通运输、渔业、林业、气象、电  相似文献   

3.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CSNC)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建设;加强理论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理论进步;加强应用创新,促进卫星导航产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应新疆师范大学"昆仑名师讲坛"工作委员会邀请,2014年11月13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做客"昆仑名师讲坛",在文科楼音乐厅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大学生与大学精神》的学术讲座。校长卫利·巴拉提教授为李培根院士颁发了"昆仑名师讲坛"纪念牌。副校长薛徽教授出席讲座,宣传部部长孙秀玲教授主持讲座。全校师生及新疆  相似文献   

5.
戴宏发 《科技信息》2010,(19):54-54,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当今世界仅有的四个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及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空间利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投入试运行服务,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该文详细介绍了GPS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同时具体分析了GPS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异同,指出了北斗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2012年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区域导航卫星星座建成。到2020年,还将建成"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GPS等系统相比,"北斗"导航系统有何特殊之处?它又有什么样的用途?  相似文献   

8.
卫星导航的研发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我国北斗也在与时俱进。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构成及定位原理,接着分析了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应用特点及北斗导航卫星与国外导航卫星的比较。最后就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面临的各种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3次发射。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当前广泛应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与天文学的关系,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时空基准、近地空间大气的监测、卫星的姿态控制等几方面简述天文学的应用.针对高校大地测量和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对天文学知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1):1-1
2010年1月,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冯昭奎 《世界知识》2020,(17):64-66
2020年8月3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北斗500余种核心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包括星间链路、髙精度原子钟等核心高技术难题已经全部攻克。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13.
何小菁  胡杰  李洪兵 《科技资讯》2007,(32):217-218
通过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分析,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中集成卫星导航系统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概念、组成部分、主要技术特点、规划进展、技术优势及测绘应用等.阐明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太阳风暴是一种常见的空间灾害天气现象,对人类的航天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面对可能发生的2012超强太阳风暴,基于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关键设备工作机理、系统技术体制,本文对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可能遭受的影响作了全面分析.太阳风暴发生期间,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设施、系统运行控制、系统服务性能可能遭受灾难性影响,必须提前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张玉奎院士、赵玉芬院士、江桂斌院士应邀做客西北大学"杨钟健讲座",在长安校区为西北大学师生作系列学术报告。高岭副校长及相关部门、院系负责人出席报告会。报告会开始前,高岭向4位院士颁发了西北大学"杨钟健讲座"纪念牌并致辞。随后,陈洪渊院士作了题为"创新是科研的灵魂"的学术报告、张玉奎院士作了题为"色谱进展"的学术报告、赵玉芬院士作了题为  相似文献   

1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它能够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备独特的短报文通信功能。20世纪70年代,为了打破美国的GPS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垄断地位,确保我国在国防、林业、渔业、运输等领域的战略安全,我国组织开展了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和研究工作。北斗是由国家主导的大型工程,在每一次重大决策中,集体决策均充分发挥了作用。自研发至今,国家组织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并调用了党政军各大部门配合实施工程建设。经过40多年的努力,北斗二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已经稳定的向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然而,伴随着这些的巨大成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监测、精度可靠度、用户机成本、星座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地方。目前全球一共有4个规模较大、技术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是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在未来,北斗必将面临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全面的竞争,它必须在安全性、便捷性、可靠性、精确性等方面发展处自己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然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GNSS测量数据精度有何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研究有无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参与下,对GNSS测量数据的点位中误差及点位精度所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有北斗的参与下,数据的点位中误差明显偏小,更接近已知点位的坐标,且数据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定量评估导航卫星支援导弹精确打击的作战效能,阐述了卫星导航系统对导弹作战的信息支援能力,建立了相应的系统性能指标结构图,重点分析了在支持导弹精确打击目标时,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参数与作战效能指标间的函数关系.仿真计算表明,卫星导航系统对提升导弹精确打击能力发挥了明显作用,也为深入研究系统在作战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基于嵌入式GIS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嵌入式GIS的典型应用。本文介绍了嵌入式GIS的特点以及应用,并重点说明了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嵌入式GIS的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