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26日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对象牙海岸进行为期3天的访间。扎伊尔总统蒙博托改组扎伊尔执行委员会(政府)。蒙博托总统兼国防、领土安全、退伍军人国务委员和司法国务委员;肯戈·瓦·东多继任第一国务委员(总理)。 27日伊拉克军方发言人说,伊拉克军队自1982年撤回本土后第一次越过两国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向伊朗发起地面进攻。保加利亚部长会议主席格里沙·菲利波夫结束对尼日利亚为期3天的访问,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 28日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三国决定组成新的“经济合作组织”,恢复三方的经济合作。历时3天的叙利亚、利比亚和伊朗三国外长会议在德黑兰结束。三国“在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问题上有一致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普京:西方国家不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16日出席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第二届里海五国峰会,并对伊朗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他也因此成为自1943年斯大林在德黑兰出席"三巨头"会议后,首位  相似文献   

3.
时事概览     
普京访华,并出席“俄罗斯年”开幕式3月21日至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普京两天的日程安排可谓丰富——抵达北京的21日,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进一步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伊朗核问题和朝核问题等地区和国际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当晚,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还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俄罗斯年”开幕式。22日,普京出席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中俄互办“国家年”(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是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与普京总统根据《中俄睦邻友…  相似文献   

4.
关于俄罗斯外交部将走马换将的消息近一个时期早已传得沸沸扬扬,杜马选举结束后传闻终于被证实。1月9日,叶利钦总统正式任命叶·马·普里马科夫出任外长,接替不久前当选国家杜马议员的科济列夫。叶利钦的这一决定受到俄罗斯朝野的普遍欢迎和支持。第二天叶利钦在向外交部集体介绍新外长时说:“外交部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熟悉组织工作、视野开阔、诚实正派的国务活动家,新外长具备所有这些素质。”俄外交部亦称普氏“是最佳人选”,外交部工作人员对这项任命也普遍表示欢迎。俄罗斯总统国际问题助理留利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月16日宣布,国际原子能机构当天发布报告,证实伊朗完成了开始执行伊核全面协议的必要准备步骤。这意味着伊核全面协议当天将开始正式执行,国际社会将解除针对伊朗的相关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16日签署行政命令,解除此前对伊朗的制裁。欧盟委员会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同日宣布,鉴于伊朗履行了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承诺,与伊朗核问题有关的经济和金融制裁按照全面协议  相似文献   

6.
<正>2月25日晚,伊朗外长扎里夫通过社交网络instagram宣布辞职,称"为不能继续履职以及任内的不足与缺点而感到抱歉"。两天后,总统鲁哈尼发表公开信,高度赞扬扎里夫的为人与成绩,并称"辞职有违国家利益,故不予批准"。当天,扎里夫陪同总统出席外交活动,恢复了其作为外长的工作。辞职突兀而起,又戏剧性转折,透露出伊朗执政精英的纠结与无奈,更昭示着国家政治的权势转移。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4月6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集体会见来华举行外长会晤的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会晤后,两国宣布即日起恢复在2016年断绝的外交关系。此前的3月10日,在中方积极斡旋下,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将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等。此消息公布后,在全球激起广泛积极反响。沙伊这一对“中东夙敌”宣布复交,不仅意味着中东地区以沙特与伊朗为轴心的两大对抗阵营走向和解,也反映出“后美国时代”中东地区秩序正加速深入演进,新的中东地区格局正在酝酿。  相似文献   

8.
10月1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动身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大会时宣布,由于科济列夫外长未能保证与其他各部协调工作,他打算解除科济列夫的职务。事隔一天,叶利钦又公开表示,他并未打算撤销科济列夫的外长职务,而是认为有必要为科济列夫配备一位助手。叶利钦这一前后矛盾的表态说明,他对外交部工作不满意。科济列夫是1991年6月被任命为俄罗斯外长的。他是目前政府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部长。上任头两年,他忠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两天的"加时"谈判,伊核问题各方4月2日在瑞士洛桑达成初步协议。伊朗同意收缩核活动,美欧同意在核查后解除制裁。4月2日晚,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欧盟以及伊朗在历时八天的谈判后终于就全面解决伊核问题达成初步协议。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当天共同出席发布会,宣布与会各方通过了一份联合行动计划,并就计划中的关键问题达成一致。莫盖里尼  相似文献   

10.
正4月14日美英法三国对叙利亚实施"精准打击"后,俄罗斯与伊朗相继发声强烈谴责。俄罗斯与伊朗都是叙利亚问题的重要相关方,两国围绕此问题互动频频。由俄罗斯、伊朗等国主导的阿斯塔纳和谈是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主要对话平台之一,此外两国还曾是叙利亚几个"冲突降级区"的担保国……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伊朗核协议的签署,俄罗斯与伊朗关系快速发展。2017年3月,伊朗总统鲁哈尼访问俄罗斯,  相似文献   

11.
大事记     
11月1日—15日1日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在安卡拉签署了发展政治和经济合作的几项协定。2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从即日起在北奥塞梯、印古什两个共和国实行为期一个月的紧急状态。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结束了对伊朗3天的正式访问,两国政府签署了重要协  相似文献   

12.
<正>近来,伊朗与俄罗斯关系骤然升温,成为国际政治的一大热点话题。2022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德黑兰,是乌克兰危机以来普京第二次出国,伊朗与俄罗斯达成了全方位合作的一系列协议。据西方媒体报道,伊朗是乌克兰危机中全球第二个向俄罗斯提供武器装备的国家,俄罗斯也首次为伊朗发射卫星,还可能向伊朗提供苏-35战斗机。伊朗与俄罗斯走近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能走多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3月29日,在万众瞩目中,新一轮伊朗核问题外长会在瑞士洛桑拉开帷幕。虽然与会各方未能在最后期限(3月31日)达成初步协议,但各方决定"加时"两天,最终在4月2日达成了框架协议(参阅本期"时事概览")。按照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此前设定的时间表,各方计划于今年3月31日前达成初步协议,再以此为基础展开技术细节方面的谈判,最终在今年6月30日前达成全面协议。此前,在2013年11月,有关各方达成了阶段性协议,并把全面解决伊  相似文献   

14.
时事概览     
正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外长举行会晤5月19日,正在冰岛出席第12届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单独会晤。这是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两国外长首次面对面会晤。据冰岛媒体报道,双方就伊朗核问题、阿富汗问题等国际热点问题交换了看法。布林肯说,拜登政府希望与俄罗斯建立"可预测的、稳定的"关系,双方可以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5.
正近来,美俄互动频繁,两国外长和安全部门负责人相继碰面,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于6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首次会晤。通过近半年的互动,美俄正初步形成针对对方的新政策框架,特别是拜登的对俄政策将不同于冷战后的所有美国总统,这将对未来的美俄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2月27日苏军入侵阿富汗7周年,国际社会强烈呼吁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卡斯特罗在第三次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上重新当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 28日印度、巴基斯坦外交秘书昨今在伊斯兰堡举行会谈,讨论了签订禁止攻击彼此核设施条约问题。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结束对沙特阿拉伯的两天访问。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抵约旦进行两天工作访问。 29日巴基斯坦外长雅各布·汗一行24日至今访问我国。 美  相似文献   

17.
<正>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伊朗,分别与伊朗总统鲁哈尼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举行会晤。谈及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普京表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是一份积极的协议,有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国际原子能机构是唯一有权确认伊朗是否遵守该协议的机构。他说,俄罗斯反对任何改变这一多边协议的单边行动。某些国家不承认这一多边协议的行为不可接受。他强调,俄罗斯反对将伊核问题与包括国防在内的其他事务相联系。  相似文献   

18.
9月27日至2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同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两天会谈。这是自克林顿1993年1月入主白宫以来俄美首脑举行的第5次会晤。会谈结束后,双方签署了“经济进步伙伴关系”和“战略稳定与核安全”两个联合声明。此前,叶利  相似文献   

19.
今年伊始,孔塔多拉集团和利马集团八国外长在委内瑞拉首都附近的卡拉瓦列达开会,于1月12日发表了《卡拉瓦列达声明》。两天之后,中美洲五国外长利用出席危地马拉新总统就职仪式之机,同上述两集团的外长举行联席会议,并签署了《危地马拉声明》。这两个声明表达了同一愿望,即早日实现中美洲和平。  相似文献   

20.
<正>伊朗媒体2023年1月15日报道,伊朗将在未来数月内从俄罗斯接收一批苏-35战机。近几个月,俄与伊朗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加强两国贸易、能源、军事合作。2015年俄出兵叙利亚后,俄伊在维护阿萨德政权生存的共同目标驱使下,升级彼此政治和外交关系,两国间经贸往来也日趋紧密。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两国关系发展呈现新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