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1987年12月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签署了《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以下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在其生效后三年内,双方将销毁从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中导条约》的签署有着显著的时代意义,被后人誉为"冷战时期最成功的军控协议"。条约签署之时,苏联与美国及西方关系走向缓和,双方在军控方面的合作正处在"蜜月期"。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正>《中导条约》按时失效8月2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鉴于俄方持续违反《中导条约》,美方正式退出条约,俄方应对条约失效承担全部责任。同一天,俄罗斯外交部宣布,由于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条约正式失效。《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是1987年12月由美国和苏联领导人签署的,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及其发射装置。  相似文献   

3.
<正>《中导条约》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消除其中程和短程导弹的条约》(INFTreaty),是美国和苏联于1987年签署的军控条约。该条约明确规定缔约双方要在条约生效后三年内,全部销毁射程为500千米至5500千米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保障设施。其后,美国销毁  相似文献   

4.
1987年12月8日,美苏两国签署了中程导弹条约。条约规定,在生效后的三年内,双方将销毁中远程和中短程导弹。中远程导弹包括美方的巡航导弹和潘兴Ⅱ导弹,苏方的SS-20和SS-4导弹;中短程导弹包括美方的潘兴  相似文献   

5.
2019年8月,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正式宣告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条约寿终正寝。生于冷战中的美苏蜜月期1976年春,美国五角大楼会议室一片紧张。情报显示,苏联已部署了一款新型陆基机动导弹,该导弹射程覆盖整个西欧。那时,美苏已通过《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在战略武器层面确立了大致均势,但双方战区核力量的管控仍属“空白地带”。  相似文献   

6.
目前,美苏两国国会正就去年12月8日达成的中导条约进行辩论。如果条约最终被批准生效,两国将在三年内将其全部2611枚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尽数销毁,装载的核弹头也将同时拆除。由于导弹的销毁不仅涉及到复杂的政治问题,而且存在许许多多技术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正>自8月2日宣布退出《中导条约》以来,美国已正式启动退约之后的"研发—部署—实战应用"连锁进程。8月19日,五角大楼宣称在美本土试射了一枚常规陆基巡航导弹,导弹在飞行500多公里后准确击中目标,这是美军在退约后首次试射条约限制的陆基中程导弹。美新任国防部长  相似文献   

8.
1984年美苏关系的特点是,僵持紧张,但又想略微缓和。关系的紧张,首先在于军备竞赛有增无已。1983年美苏先后停止中程和战略核武器会谈后,美国在欧洲开始部署新型导弹,已部署四十多枚。苏联也采取了措施,如部署了陆基远程巡航导弹,在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部署了相当数量的战役战术导弹等。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在加紧研制核防御系统(反卫星武器、反弹道导弹武器、航天飞机、空间站)。其次在于地区争夺依然激烈,双方各有得失。苏联在中东较为得手,正积极拉拢中东温和派国家,鼓吹召开有苏联参加的解决中东问题的国际会议。美国正利用约旦和埃及复交后的新形  相似文献   

9.
在反反复复举行的美苏军备控制谈判中,美苏对如何处置部署在西德的72枚播兴IA导弹闹得不可开交,竟成了能否达成中导和中短程导弹零点方案的关键。美国坚持说,潘兴IA属于西德,不在美苏谈判范围内。苏联认为潘兴IA的核弹头属于美国,既是“零点”,就应撤除。8月26日,西德总理科尔宣布,如果美苏在中导和中短程导弹上达成一项可核查的军备控制协议,那么西德的潘兴IA可以有条件地撤除。这似乎就剪除了美苏达成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当前所有军控议题中,美国都是至关重要的"利益攸关方"。由于两党理念不同,每当新总统就任,美国的军控政策均会出现幅度可观的调整,进而牵动国际军控形势变化。拜登执政不足半年,美军控政策已呈现出迥异于特朗普时期的变化。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军控政策可用"退"字概括。尽管伊朗并没有违背核协议,但特朗普政府以协议对美不利为由选择退出。美苏冷战期间签署的限制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发展的《中导条约》在存续30余年后,  相似文献   

11.
8月26日,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以答《真理报》记者问的形式,就美苏日内瓦限制中程核武器谈判提出:只要美放弃在欧洲部署新式导弹,苏就把其部署在欧洲部分的中程导弹减少到与英、法导弹数量相等的水平,在此情况下苏将销毁削减下来的全部导弹,而不是把它们转移到远东地区。同时,安德罗波夫又威  相似文献   

12.
最近,围绕着日内瓦限制中程核武器谈判问题,苏美两国领导人展开了一场“建议”竞赛。继8月26日安德罗波夫抛出关于欧洲导弹问题的裁军“新建议”(见本刊19期《新瓶旧酒——评安德罗波夫的裁军新建议》一文)之后,里根于9月26日在38届联大上也提出了一个“新建议”。其内容是:(一)如果苏联同意美苏中程核导弹的全球限额相等,美国只要求在欧洲地区双方导弹数量相等,对苏在亚洲地区部署的导弹,美只保留在别处部署的权利;(二)美同意把运载核武器的中程轰炸机列入谈判内容,考虑  相似文献   

13.
零比零     
美国曾提出一个所谓零点方案,即美苏双方都不在欧洲设立中程导弹。如果苏联拆除其 SS-20、SS-4和 SS-5导弹,美国就不部署潘兴Ⅱ和巡航导弹。此后,苏联又提出  相似文献   

14.
欧洲导弹之争在1983年有以下特点:第一,美苏双方都把谈判当作削弱对方、掩护自己扩军的手段,各不相让,这是日内瓦谈判失败的根本原因。苏千方百计要阻止美部署导弹,旨在保持其既得优势并使欧美防务脱钩,以便对西欧进行政治讹诈,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美  相似文献   

15.
最近苏联在卡普斯金亚尔导弹发射场销毁了最后一枚中程导弹。根据苏美中导条约,苏联总共销毁了1846枚中程、中短程导弹。条约规定范围内的导弹已全部销毁。  相似文献   

16.
分析陆基反航母导弹从发射到击中航母的整个过程的运动情况,第一阶段是导弹燃料向后喷射产生动力;第二阶段是当燃料耗尽后导弹剩余载荷自由飞行,在这个过程中导弹只受地球引力作用;第三阶段是导弹剩余载荷重新进入大气层。通过分析导弹每个阶段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导弹运动轨迹的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17.
<正>1月14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年度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俄日关系时指出,日美同盟对俄日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他说,美国在其战略文件中将俄罗斯与中国称作对手,而日美是同盟关系,美军就有权在日领土上用兵,如果美国的中短程导弹计划部署在日本,就是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正如拉夫罗夫所言,俄罗斯独立30年来,美日同盟的强化以及机制不断加强的美国“印太战略”,使俄日构建相互关系受到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11月23日苏联代表退出了苏美日内瓦中程核武器谈判。这场从1981年11月30日至今为时两年的谈判搁浅了。两年中间,双方共进行了六轮会谈,开会111次,但没有取得结果。根据北约的双重决议,谈判达不成协议,西欧5个国家将从1983年底起,在5年内部署108枚潘兴Ⅱ导弹和464枚巡航导弹。西德议会11月22日已经批准在西德部署导弹的计划。现在美已着手在西德、英国、意大利部署第一批41枚导弹。美苏围绕着要不要部署导弹的斗争已经结束,下一阶段的斗争将围绕着部署多少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7月8日,韩美军方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并宣称该系统最晚将于2017年末正式投入使用。从长期来看,"萨德"入韩最大的负面效果就是有可能将东北亚局势拖入新冷战格局。围绕"萨德"入韩的争论早已开始美国现行的导弹防御计划分高空防御和低空防御两部分,"萨德"是高空防御部分,全称为"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系统的目标是对来袭中短程导弹末飞行段进行有  相似文献   

20.
问题重趋突出八十年代上半期,欧洲中程导弹的部署与反部署之争曾是美苏争夺核优势和争夺西欧的焦点。这场斗争牵动整个东西方关系和美欧苏三角关系,直接影响西欧有关国家的外交和内政,是当时欧洲局势中最突出的问题。 1983年底,美苏关于欧洲中程导弹的谈判破裂,美国如期实施1979年12月北约制定的部署计划,开始在西德、英国、意大利部署第一批潘兴II式导弹和巡航导弹。苏联中断所有美苏军备挖制谈判,并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