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endenson  H  刘丹 《世界科学》1989,11(1):49-49
汉森·汉德森是一位独立的未来学者,是《Creating Alternative Futures》一书的作者。最近她的《The Polities of the Solar Age》又得到了重版,去年九月她到中国进行了一系列讲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我和谈家桢(1972-2008年)》的作者是邱蕴芳大夫.她是我的前辈。她参加过抗美援朝,曾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外科医疗队的战士,也曾是上海电力职工医院的一名业务骨干。她是谈家桢先生的夫人。书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而书中的谈家桢就是国际著名的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遗传学界坚持真理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3.
她缺什么?     
带着色彩斑斓的憧憬,她终于考入了期望中的那所名牌大学。多日来,她兴奋愉快,对未来充满自信。在该校录取生中,她的分数最高,这又一次显示了她的智力优势。当然,父母的喜悦胜过她10倍!因为“教子有方”这句话,父母在女儿身上获得了成功。梧桐树上终于飞出了“金凤凰”。 然而命蹇事多乖,大学校园生活刚刚过了两个月,昨天的“金凤凰”变成了“灰鹌鹑”。两个月前,在她的眼里,天是那样蓝,花是那么艳,觉睡得好,饭吃得香。可现在呢?映在眼里的那些美丽的物象却完全变了样。 人的“情绪”实在是太微妙,太复杂,又太多变。“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卷狗”。随着情绪的变化,人的行为表现也跟着改变。 她一脸沮丧,满腹忧伤,对我诉说着她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的难  相似文献   

4.
专家荐书     
《“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阅读法国作家雅卡尔的《“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一书,在叙事风格上,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位著名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这两本书都表现出作者知识的广博,思维的开阔以及与众不同的引人入胜的表达方式。但细致说来,作为几十年后的后来者的《“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一书,毕竟由于时代和人们认识的发展,与伽莫夫的著作有着相当的不同。在内容简介中是这样写的:“本书从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的微观角度讲述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及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借助于生动又耐人寻味的事例,科…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改变思维》一书有可能被一些人看作是"闲书",即一位术有专攻的校长(同时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写了一本与其专业无关的"闲书",但依笔者所见,该书颇能起到"明理、励志"的效果,相信这也是作者期待的一种效果。《改变思维》的书名和它的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已大致表明这本书和一般人所理解的严肃的学术著述没有太多的关联,它也不是一本从学科角度探讨思维科学及其进展的书,作者曾表示许多深层次的思维问题应该由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去作进一步的阐释,而其本人的观点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敬全  朱新轩 《科学》2007,59(2):43-47
西学东渐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次西学东渐对于上海来说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当时的上海还没有特别显眼之处。一方面,它不如澳门、广州等地作为西方传教士由南洋进入中国的门户;另一方面,它又不及北京作为当时的皇都那么显赫。在西方传教士眼里上海是没有位置的。然而,上海徐家汇人徐光启在这次西学东渐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京都任职期间,与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泽和编著了《几何原本》、《勾股仪》、《泰西水法》、《测量法议》、《测量异同》、《崇祯历书》等,内容涉及天文、历算、数学、地理和物理学等多种领域,他可以称得上是明朝晚期中国“引进西学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正>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确实有种族这回事吗?今年出版的一批书对此展开了辩论。但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迈克尔·亚戴尔(Michael Yudell)的《面具下的种族》和罗伯特·苏斯曼(Robert Sussman)的《种族的神话》可以解读为对前《纽约时报》记者尼古拉斯·韦德(Nicholas Wade)的《麻烦的遗传》一书的并非刻意的反驳,该书出版时,作者们仍就职于媒体。韦德的书是其中言辞最犀利的,但所有这三本书都在  相似文献   

8.
正她是因诗歌从微信平台突然炸红的名人,她是饱受争议的女性诗人,她是患有疾病与命运抗争的农村女人,她是余秀华,她摇摇晃晃地穿过人间……《摇摇晃晃的人间》是生活赋予余秀华的磨难,是一名脑瘫患者日常生活状态最真实的写照。先天患病诗歌成了生活的寄托2015年,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歌红遍中国,伴随着公众的刷屏,作者余秀华从湖北省钟祥市石排镇横店村走进了全民的视线。  相似文献   

9.
白金书架     
《随想录》作者:巴金出版:作家出版社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出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  相似文献   

10.
汪子春 《科学通报》1985,30(15):1186-1186
《鸡谱》是一部关于饲养斗鸡的著作。我们见到的是1787年11月24日的抄本(抄本封面注明“乾隆丁未年十月望日抄”)。抄本没有说明原书的作者和成书的年代,但本书引用了清乾隆年间出版的《古今秘苑》一书。可见本书的成书年代,也应在乾隆年间,它距今至少也有二百多年。  相似文献   

11.
男女之梦     
男人的梦与女人的梦有所不同。美国俄亥俄州睡眠中心主任米尔顿·克雷莫认为:那是由于生理特征和社会状况的不同所致。在对男女各半的1000个梦的研究中,《我们做梦头脑》一书作者罗伯特·卡斯托发现:男性梦到的通常在一些陌生的环境里和某些陌生的人一起从事某些活动,而女性梦到的往往是在熟悉的内环境里与她所熟悉的入的一些感情纠葛。无论男女都会梦到两性之间的事。《性梦》的作者盖尔·德兰尼说:"但男人在这些梦中往往能获得更多的非争斗性的乐趣。"男人常常会梦到与索不相识的美貌女子,而女性梦到的往往都是熟悉  相似文献   

12.
<正>"‘密室'截获了、保卫了、看见了、听见了一切一切……"——摘录于赫伯特·雅德礼所著的《美国密室》一书赫伯特·雅德礼似乎是个被中国人民彻底忘却的人。比起他的同胞陈纳德、史迪威等人,他好像从未存在过。如果说中国的抗战也有他的一份贡献,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一脸茫然。就像大多数好莱坞电影中的主人公,不能完全用东方人特有的价值观来评判其人品的好坏,但他无论如何都不应被忘却,因为他的事迹只有被记忆,才会为后人所评价。  相似文献   

13.
集邮,是许多人的爱好。将集邮与科学史相结合,则是一种有趣的尝试,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在这方面,实际上也并非没有前例。例如,前几年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八面风”文丛中,就曾推出过很精美的《邮票上的数学》一书。不过,正值今天国际物理年之际,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学者编著的更为厚重的《邮票上的物理学史》一书。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在关注着什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关注着什么? 风云激荡,波澜迭起。但是,在这世纪之交的伟大时代,科学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和当代中国的共同的主旋律。《转变年代的科学》一书是从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大自然探索》近年刊发的科学评述中选编而成。六十多位作者,学科专业几乎涵盖自然科学各领域及工程技术的某些分支,大多是带头学人,其中包括三位外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内二十多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作者们或高  相似文献   

15.
白金书架     
《即兴诗人》作者:安徒生刘季星译你知道安徒生以什么成名吗?不是童话,而是小说。本书就是一部他最具代表性的自传体成名之作。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和传奇。他不仅有着孩子般的童心和幻想,还是一位激情诗人。诗人的语言道出他深藏于内心的童话外面的斑驳人生。翻开本书,19世纪,一个充斥着迷幻的时代,就这样展现在你的眼前……《逸飞视觉》作者:陈逸飞《逸飞视觉》包括《视觉捕手》、《遇见100%希腊》、《新锐期刊势力》、《绝版爱情——13对艺术情侣的私密生活》、《人文都市·利物浦》、《维也纳》和《爱丁堡》等9本。在这些书中,陈逸飞先生以…  相似文献   

16.
电影《国王的演讲》讲述了国王乔治六世(George VI)与自己的结巴病症做斗争的故事,本文作者、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实验心理学教授彼得·豪厄尔(Peter Howell)认为,这部电影可以增加我们对于这种病症的了解,改变一些人对这一病症治疗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神秘的月亮困惑着众多的科学家,月亮的存在违背了已知天体物理学的原理,其起源也没有什么比较合理的解释——事实上,它不应该在那里。以下是澳大利亚科普杂志《NewDawn》(新曙光)与畅销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奈特就他新出版的《谁建造了月亮?》一书,以及书中惊世骇俗的结论进行的访谈记录。  相似文献   

18.
在《她,隐 藏 的 天 才》(Her Hidden Genius: A Novel)一书中,作者玛丽?本尼迪克特(Marie Benedict)把读者带到了另一个时代:二战后的欧洲正在重建,大屠杀的冲击仍在回荡,到处都在实行食物配给制.但是这个故事的核心矛盾对于任何一个曾涉足现代科学实验室的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过,因为它的...  相似文献   

19.
第六感是与生俱来,还是可以后天培养?为什么有人第六感特别强,其中有何奥秘?不自在的感觉——晓梅和朋友去看电影,电影开始放映时,她感觉有一个人摸黑走过来,坐在她身旁。不知道为什么?她对这个陌生人有股强烈的厌恶感。这个人让她浑身不自在,但她也告诉自己:“别这么神经兮兮的,不过是个不认识的人坐在—起看电影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她压下自己突如其来的情绪反应,把身体靠向自己的女伴,拉开一点和那个人的距离,继续看电影。走出电影院,她才发现钱包掉了,是刚才那个让她浑身不自在的陌生人偷走的。奇怪梦的感觉——王先生是个50岁的保险…  相似文献   

20.
其实只要岗位安排得合适,世界上就没有残疾可言。顺治皇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个皇帝。他主持编篡了《资政要览》一书,《资政要览》中"知人"一节里有这么一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顺治皇帝说":三个人一起走,一定会有可用之才。背驼的人可以让他去敲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