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Na2O3胁迫下青海星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生长势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星星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生长势与Na2O3胁迫浓度呈现出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影响青海星星草种子累积发芽率的Na2CO3浓度的适宜值、临界值、极限值分别为1.42%、2.62%和3.94%。清水复萌实验表明,经较高浓度Na2CO3处理的种子仍具有较高的发芽潜能,说明青海星星草种子具有较强的抗盐碱性。  相似文献   

2.
用柠檬酸(C6H8O7.H2O)和柠檬酸钠(C6H5Na3O7.2H2O)两种试剂配制pH=5的酸度处理缓冲溶液,对结缕草种子进行酸胁迫及其缓解发芽试验.结缕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以及胚芽和胚根长度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平均发芽时间极显著地高于对照,表明酸胁迫对结缕草种子萌发有着极显著水平的负效效益,而酸胁迫缓解处理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酸胁迫的阻抑效应.在酸性土壤上建植结缕草草坪,出苗期浇水能够缓解土壤的酸度效应,有利于草坪建植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垂穗披硷草在不同供施磷肥条件下的繁殖对策。结果表明:(1)垂穗披砼草单株繁殖体重量与地上部生物量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2)繁殖分配比例在各个处理(包括对照)间没有明显差异,在施磷肥处理中单株繁殖分配比例用于地上生物量间的关系表现为幂函数形式,但不显著;3)单株种子数与地上部生物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但其相关关系在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4)具有活力的种子数量比例在处理间没有显著变化,且随地上部生  相似文献   

4.
垂穗披硷草(Elymus nutans)的繁殖对策与磷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垂穗披硷草在不同供施磷肥条件下的繁殖对策.结果表明:1)垂穗披硷草单株繁殖体重量与地上部生物量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2)繁殖分配比例在各个处理(包括对照)间没有明显差异;在施磷肥处理中单株繁殖分配比例用于地上生物量间的关系表现为幂函数形式,但不显著;3)单株种子数与地上部生物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但其相关关系在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4)具有活力的种子数量比例在处理间没有显著变化,且随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化也未表现出任何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垂穗披硷草的种子繁殖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磷肥的供施量  相似文献   

5.
NaCl胁迫对二色补血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二色补血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NaCl对二色补血草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种子的发芽率与盐浓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种子萌发时盐胁迫的适宜值、临界值、极限值分别是0.49%、1.30%、2.11%.盐胁迫解除后,二色补血草种子仍具有很高的恢复率,且发芽速度和整齐度提高.0.6%以下的NaCl对二色补血草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NaCl对其生长产生抑制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配制pH=2.0、3.0、4.0、5.0、6.0和7.0(对照组,CK)的人工模拟酸雨培养玉米种子,通过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种子萌发后贮藏物质消耗率、运转效率等数据的分析,探明酸雨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其生理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pH=5.0人工模拟酸雨胁迫处理组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标、贮藏物质消耗率和运转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其他pH值人工模拟酸雨胁迫处理组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下降;在萌发过程1-7 d内,所有人工模拟酸雨胁迫处理组玉米种子的呼吸强度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细胞质膜透性均呈“持续增加”的趋势;酸雨胁迫显著抑制玉米种子发芽率的pH阈值为3.0,显著抑制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贮藏物质消耗率、贮藏物质运转效率和呼吸强度的pH阈值均为4.0,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细胞质膜透性的pH阈值为4.0。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入侵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2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我国入侵较早、分布范围广、危害较严重的杂草植物一年蓬 Erigeron annuus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生长室模拟增温方法,研究了温度升高对入侵植物一年蓬开花物候和生物量累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蓬开花时间为5月初至9月中旬,短期增温处理后,一年蓬个体的开花振幅曲线呈单峰曲线,开花振幅到达高峰之前,增温处理的开花比例比对照的开花比例极显著高(p<0.01),具有较高的开花振幅.增温对一年蓬的开花物候有显著影响.极显著提前其始花日和开花高峰日(p<0.01),且增加高峰日的开花数(p<0.01),延长了花期持续时间(p<0.05),同时增加了其种子大小及质量(p<0.05).在增温条件下,显著降低了一年蓬的叶生物量和叶质量比,但显著增加了根叶比(p<0.05).在增温条件下,一年蓬通过提前开花、开大量的花、延长花期持续时间、增加其种子大小和质量,从而增加了繁殖投资,并通过生物量分配投资优化配置来适应气温升高,提高了一年蓬的适应性和入侵性.  相似文献   

8.
水深对刺苦草生长和繁殖策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研究西凉湖的刺苦草(V.spinulosa)在不同水深下的生长和繁殖策略,试图弄清是否水位的变化影响刺苦草的繁殖策略,进而影响刺苦草在湖泊中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深1.4~2.2 m的范围内,刺苦草有性繁殖体的生物量、有性繁殖体的收获系数和繁殖体个数都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水深2 m以下,随着水深的增加,刺苦草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逐渐增加;水深超过2 m后,生物量显著减少,刺苦草的有性繁殖受限.随着水位的变化,有性繁殖体的投资比率发生变化,从水深1.4 m的2.77%±0.96%到水深2 m的0.13%±0.22%;而无性分株繁殖方式水深2 m以下没有显著差异.当水深超过2 m时,无性分株数明显减少,约为492株/m2.水深不影响刺苦草的根冠比.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市金泽水库为研究区域,在水库边滩与水库浮床区域设置系列站点,以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美人蕉(Canna indica)、鸢尾(Iris tectorum)为代表性物种,分析了浮床种植对挺水植物中重金属Cu、Zn、Fe、Cr、Cd、Pb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床种植的美人蕉、鸢尾生物量均显著大于边滩种植(p <0.05),浮床种植的旱伞草生物量显著小于边滩种植(p <0.05);浮床种植的美人蕉中Cu、Fe、Pb含量显著大于边滩种植(p <0.05),浮床种植的旱伞草和鸢尾中Cu、Zn、Cd含量显著大于边滩种植(p <0.05);美人蕉中Cu、Fe、Cd、Pb赋存量和鸢尾中Cu、Zn、Fe、Cd、Pb赋存量,以及旱伞草中Cd赋存量在浮床种植条件下均显著大于边滩种植(p <0.05);同种植物不同重金属赋存量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种植条件下明显不同,且不同种植物间亦存在明显差异;浮床种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挺水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对挺水植物中重金属赋存量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本文结果,建议优先选用美人蕉和鸢尾作...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A)和NaCl+NaHCO3(B)盐溶液对当地选育出的草新品系(Phalarisarundina-cea)进行3周盐胁迫处理,通过测定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茎叶相对含水率、叶片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叶绿素、脯氨酸含量等,探讨2种盐胁迫对草苗期生理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草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茎叶相对含水率、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茎叶生物量下降幅度大于根系生物量;叶片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随盐浓度升高而上升.当盐浓度为100mmol/L时,A、B组处理叶片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4.5%、25.16%和56.85%、45.34%,差异显著(P〈0.05),而茎叶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低13.2%、19.01%和24.43%、23.9%,差异极显著(P〈0.01).NaCl+NaHCO3混合盐处理对草苗期生长的影响大于NaCl处理,表明草对碱性盐胁迫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圆籽荷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稀有植物,历年来对其研究较少.对圆籽荷的分布现状,生境,有性生殖过程,种子散布等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圆籽荷主要以有性生殖为主,能正常地开花结实,同时在一些环境下存在着分蘖方式的营养繁殖;圆籽荷为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昆虫主要为蜂类起重要的传粉作用,种子主要靠重力散布.  相似文献   

12.
13.
选取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4个虫株,以及中国的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2个虫株进行生物学杂交和交配对象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部分虫株可以发生种间杂交,正交总交配成功率为4.2%,反交总交配成功率为10%,反交成功率是正交的2倍。杂交整体发生率极低,杂交后代较难形成可持续的繁殖种群。采用松材线虫(简称Bx)/拟松材线虫(简称Bm)快速分子检测系统对杂交F1代幼虫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F1代幼虫既含有Bx分子标记也含有Bm分子标记。继代培养30 d后,杂交后代在基因型上表现出了不同趋向的分化,其中BxAN5♀×Bm JNL1 ♂、BxAN5 ♂×BmAN5♀和BxUSA ♂×Bm JNL1♀的杂交后代趋向于成为松材线虫占主导的种群,BxJNL5 ♂×BmJNL1♀的杂交后代趋向于成为拟松材线虫占主导的种群。在有种内交配资源存在情况下,无论松材线虫还是拟松材线虫均倾向于优先选择种内交配资源。研究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之间存在一定的生殖隔离,自然状态下种间交配可能会产生,但杂交后代较难形成可持续性繁殖的生殖后代。  相似文献   

14.
15.
杜鹃花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杜鹃花孢粉学、繁育系统及传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杜鹃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探讨杜鹃花属孢粉学线形结构的花粉呈现的进化意义;(2)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研究不同地点的相同物种和不同物种繁育系统,分析杜鹃花繁育系统多样性的相关因子,了解传粉系统及传粉昆虫的多样性,揭示杜鹃花属的传粉者特点;(3)选取合适的基因片段,重建杜鹃花属的系统,通过系统树找出可能是杂交起源的种类,纠正经典分类学在杜鹃花属系统位置构建方面的偏差;(4)对比不同杂交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找出传粉昆虫对不同亲本和杂交个体施加选择压力的差别,明确在物种的杂交形成过程中传粉昆虫对生殖隔离的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燕麦表型可塑性与繁殖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不同的种植密度(种子数/m^2.D1,75;D2,300;D3,525;D4,750;D5,975)下,燕麦(Avena sativa L.)表现出较高的表型可塑性,其单株分蘖数、穗数、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种子数、植物体大小、繁殖体大小、营养体大小、穗粒数、穗粒重和单分蘖重等性状值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表现出明显的密度依赖性。无效分蘖数及其占分蘖总数的比例、种子单粒重及株高在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些性状是非密度依赖的,植物体几何形状的变化模式属异速生长型,繁殖分配比例为一恒定值,对性状间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处子数量和种子大小间不存在负的表型相关,植物单株与单分蘖大小依赖的繁殖输出以及繁殖体与营养体大小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都是线笥的,由于单位面积上的繁殖输出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植物个体繁殖输出的变化不足以补偿因密度变化而造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1988~1989年两年的观察、研究表明,在北京怀柔地区,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混合花序的分化主要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两性花序的分化和器官建成在4月初至6月初。7月中、下旬为胚的形成期。8月上、中旬为胚乳吸收期。8月份果实迅速膨大。板栗在年周期中对水分的需要有3个重要阶段,对缺乏氮素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8.
淡竹叶种群生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淡竹叶种群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淡竹叶种群的有性生殖配置比例较低;尽管淡竹叶种群的生物量配置格局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但在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不同环境条件下其生殖配置比例并无显著差异,这与前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表明淡竹叶种群生物量生殖配置是淡竹叶种群的基本特征之一,其配置格局反映了该物种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催化体系水溶剂法制备羧甲基淀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新催化体系,以水为反应介质制备羧甲基淀粉.探讨了原料配比、水的用量对产品取代度和粘度的影响,为工业化生产提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20.
植物种群的更新和种群中植物个体生活史的完成依赖于生殖过程.本文就目前有关草本植物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的研究报道,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内容主要包括生殖生长量、种子生产、生殖分配,旨在揭示草本植物生殖分株的生长和生殖对策,为植物有性生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