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华东科技》2005,(1):14-15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验表明.区域型经济圈在区际乃至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区域型经济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逐渐形成了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三足鼎立”的态势,这三个中国最大的经济圈目前竞争力超群。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之间经历了几轮竞争,起先是上世纪80年代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珠三角,在港澳外部因素的驱动下,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腾飞。进入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长三角跨入一个重振雄风、引领潮流的崭新发展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实现质的飞跃。跨入21世纪,长三角和珠三角比翼齐飞,一北一南呈现龙腾虎跃的态势。从2003年一季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长三角更是全面超越珠三角,甚至有人提出“长三角势不可挡,珠三角盛世危言”的观点,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比较两个三角地带的差异,来展望两地的前景,作为“引玉”之言,希望能引起读者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问题更多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包建中 《科技潮》1999,(10):21-21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最落后的领域是农业领域。我是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我的喜怒哀乐自然也与农业有关。在我的生涯中,要说最激动、最难忘的事,莫过于1986年3月听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批准实施高科技"863计划"的消息。它让我看到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观察中国区域经济,我一直惊异于在不同的行政区域之间,竞是如此地难以开展分工与合作。即使市场有这样的要求,地方的行政力量也绝对要拚命阻挠它的形成,实在阻挡不了,才假惺惺地来歌颂友邻关系。 曾几何时,我差不多以为,在珠三角的东部地区,必将形成这样一个分工与合作的紧密经济体,而且在90年代下半期,几乎已接近形成,但进入新世纪之后,显然离那个状态越来越远。 我所说的珠三角东部地区是指深圳、东莞、惠州三个城市。三个市处于白话与客家话的交界地区,这个区域在80年代之前全部归属于惠阳地区(原本是一个行政区域),曾是真正的兄弟。在70年代末深圳和东莞先后脱离惠阳地区,前者成为中国最著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前沿的阵地和窗口,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无疑最令人瞩目和称奇。作为为经济发展和企业壮大提供管理服务的珠三角咨询业,由于所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无疑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咨询业第三支不可小视的力量,而在珠三角的咨询公司中,深圳似乎又责无旁贷地成为这支队伍最有力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蒲勇进 《科技智囊》2011,(3):I0007-I000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家电行业被普遍认为是与国际市场接轨最完全、竞争最激烈、成熟度最高的行业。中国的彩电企业凭借着CRT时代的价格战,在同跨国巨头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了世界家电产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CRT时代,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这个成就可以用三个词概括,那就是规模最大,体系最前,后劲最足。但是在中国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工业往前发展中,我们看到它的技术体系正在变革,它的供给关系正在变化,它的全球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余洋 《科技信息》2011,(20):56-56
珠三角五大机场在物流方面存在着竞争关系,但它们又各有优势,能做到优势互补,特别是香港和珠海机场的合作能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珠三角建立亚洲物流中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路平 《广东科技》2005,(10):26-27
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间,广东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1981-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而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更达16059.4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9707元(24.30美元),其中珠三角地区人均生产总值50003.65元(6156.77美元),已远远超过世界银行上中等收入水平的下限。  相似文献   

10.
从旅游城市群的角度出发,构建旅游总量、质量、效益、成长力和发展总实力的区域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以我国东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15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2—2007年连续6年的数据,运用均方差方法测算指标得分,比较分析3大区域的旅游竞争状况、指标特征和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整体上环渤海的旅游竞争实力最强,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最弱,但就其具体指标特征看,3大区域的优劣势存在差异.环渤海在旅游总量、质量、成长力方面占优势,但效益最低;长三角在旅游总量、质量方面虽然次于环渤海,但效益最高,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珠三角在旅游效益方面有一定优势,成长力较稳定,但旅游总量、质量与环渤海和长三角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1.
推进闽西南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海西经济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时,一个城市再也无法孤立前行。当前的经济竞争不仅是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考验的已不仅是一两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而是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放眼中国版图,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已如同巨大的增长极,集聚效应日渐凸显。东南沿海经济区城市群、都市链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与珠三角利用FDI的规模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科技资讯》2008,(11):165-16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FDI的规模不断增加,但是我国利用FDI的地区分布却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地区。但是这两个地区在吸收FDI的过程中也显示出了不同的特征和趋势。本文主要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利用FDI的规模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两地区利用FDI规模变化的原因及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从旅游城市群的角度出发,构建旅游总量、质量、效益、成长力和发展总实力的区域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以我国东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15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2-2007年连续6年的数据,运用均方差方法测算指标得分,比较分析三大区域的旅游竞争状况、指标特征和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整体上环渤海的旅游竞争实力最强,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最弱,但就其具体指标特征看,三大区域的优劣势存在差异.环渤海在旅游总量、质量、成长力方面占优势,但效益最低;长三角在旅游总量、质量方面虽然次于环渤海,但效益最高,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珠三角在旅游效益方面有一定优势,成长力较稳定,但旅游总量、质量与环渤海和长三角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4.
汕头是一个经济特区城市,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先,过去的20年发展,沉积了一定规模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基础。但由于历史、地理、人、理念以及意识等差距,造成在发展速度上、发展质量等各个方面与珠江三角洲水平至少存在近5至8年的差距。要与珠三角一起率先在广东基本实观近代化,困难与问题主要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专业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蓉 《广东科技》2008,(13):35-37
2000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2004年,专业镇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专业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逐步实施。截至2006年,广东专业镇共建设沙溪、古镇、小榄、南头等128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专业镇经济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广东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经济新增长点。数据表明,目前全省20个市建有230个专业镇,遍及珠三角、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  相似文献   

16.
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决的。其中,1985年至199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1.86倍,1991-1996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又上升了3.75倍,而世界上其他的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增长相对较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17.
袁圆 《科技智囊》2010,(3):46-50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在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发布的第一个文件,即《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此可见,中央对海南省发展的关注与支持达到了又一个历史高峰,并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巨大反响。根据《意见》,海南省将在免签证、免税、航权开放、博彩业等领域开始新一轮启航,海南省这个中国最大的"老"经济特区,将以更具开放性的步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新"的政策,带来"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曾是海南最引以为傲的头衔,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对海南寄予厚望,并在1988年升格建省。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海南不得不尴尬地承认:最大的经济特区并没有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其他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相比,略显逊色。1992年,被国务院批为国内唯一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海南洋浦,尽管政策环境优越,但在一轮大跃进式的炒地风潮过后,海南逐渐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新型经济区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被人渐渐淡忘。2010年年初,国务院提出将"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这被认为是继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再一次做出对海南发展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支持。可以预料,在中央连环利好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海南有望与广西北部湾一起,成为中国西南海疆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并将与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一起,构成中国经济新的"黄金海岸"。  相似文献   

18.
第五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移师中国制造业最发达、市场经济与产业链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广东珠三角腹地(顺德)举行,实现了中国两大经济圈——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交流、融合与互动。本届博览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03,(8):8-8
在新一轮竞争中,广东总在不断地寻求自己的重新定位,不断地寻求自己的新优势,最近两三年在省科技厅的支持、规划下,一种簇群经济形式——“专业镇”经济在全国引起注意。差不多与此同时,另一种簇群形式——大学城也在珠三角崛起。 近年来,广东经济最发达也是最活跃的区域——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少地方相继启动建设大学城的计划,提出了以建设大学城来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珠三角地区更是凭借自身的优势,通过大量吸引外资,充分利用其带来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珠三角地区的环境质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废"排放量总体上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首先分析了珠三角引进FDI现状及特点,并从FDI对珠三角环境的规模、结构、技术效应进行理论解析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