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角果内的淀粉酶活性与有关同化物转运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不同角果发育时期的角果皮内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角果皮内淀粉酶活性以及角果皮内^32P向籽粒的运输强度,发现油菜角果内同化物的转运和分配是受角皮内淀粉酶活性调控的,角果皮内淀粉酶活性调控淀粉可溶性糖的转变,并进而影响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输强度。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耐弱光胁迫油菜品种,缓解阴雨寡照气候对油菜生产的影响,以8个四川常用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正常光照和遮光处理油菜产量构成、倒伏特征和品质特性等,明确不同油菜对弱光胁迫的响应,构建油菜耐弱光胁迫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弱光胁迫下,油菜主序角果数、主序千粒重、一次分枝角果数、一次分枝每角果粒数的减少程度对产量影响最...  相似文献   

3.
<正>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萎缩不实病往往发生面积大,危害重,给油菜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据调查,各地发生的萎缩不实现象,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矮化株型。病株的主花序和分枝花序明显缩短,株高显著矮化。角果间距缩短,外观犹如试管刷。中、上部分枝的二、三、四等分枝丛生,茎基部叶腋处也长出许多小分枝。成熟时,病株上的全部或绝大多数角果不能结实;晚期出生的分枝尚在陆续开花。二是徒长株型。病株的株高尤其是主花序显著增长。株型较松散。中、上部分枝的二、三、四次分枝的丛生现象很  相似文献   

4.
陈联芳 《河南科技》2007,(11):18-18
症状 该病症状因油菜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异。1.白莱型油菜、芥菜型油菜。沿叶脉两侧褪绿,叶片呈黄绿相间的花叶,明脉或叶脉呈半透明状,严重时叶片皱缩卷曲或畸形,病株明显矮缩,多在抽薹前或抽薹时枯死。染病轻和发病晚的油菜虽能抽薹,但花薹弯曲或矮缩、花密、角果瘦瘪、成熟提前。2.甘蓝型油菜。出现系统型枯斑。老叶片发病早,症状明显,后波及新生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技》2008,(9):7-7
“信优2405”是由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07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 特征特性“信优2405”的突出特点是双低、高产、抗逆性强。该品种全生育期228天,幼茎绿色,黄花,琴状裂叶,叶色浅绿,株高182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6个,单株有效角果350个,角粒数25个,千粒重3.4克,单株产量30克,抗倒伏。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甘兰型油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湖南省栽培的主要品种为湘油5号,亩产量可达203斤,现存阴角率为23.2%,巳成的角果中也有不少缺粒现象。为了探索开花而不实的原因,我们对湘油5号的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进行了研究。关于Cruciferae的胚胎发育,国内外已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油菜对硼非常敏感.油菜缺硼已成为油菜高产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增施硼肥是夺取油菜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油菜是我省特别是丘陵旱作区适宜种植的重要油料经济作物,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的进一步优化,全省油菜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油菜生长已进入关键时期--蕾苔开花期,此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油菜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华琼 《河南科技》2004,(2):11-11
油菜对硼非常敏感。油菜缺硼已成为油菜高产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增施硼肥是夺取油菜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油菜越冬早防冻害王务君王鹏油菜是一种不耐冻的越冬作物,若出现0℃以下气温,特别是连续出现-5℃以下气温,油菜便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冻害,其中以叶片受害最为明显,尤其是中早熟品种,叶片冻害最重。因此,及早采取措施防御油菜冻害是确保油菜增产的重要工作。一、控...  相似文献   

11.
<正> 玉米雌穗的结实状况,即穗粒数的多少,是构成产量的三大要素之一。但在玉米生产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使雌穗的结实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对产量影响较大。为了摸清雌穗的结实状况,探索结实低的原因,研究提高结实率的途径,我们于1983~1987年,连续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河南省第三大油料作物.油菜作为秋冬播作物,由于收获较小麦、豌豆早,所以,对下茬夏播作物的早播、高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近些年来,由于诸多原因,河南省油菜常受冷害侵袭,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国内外油菜生产科研发展趋势油菜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美国、澳大利亚等原来不种或少种油菜的国家迅速发展油菜生产,中国、印度等生产较落后的油菜主产国油菜生产水平的提高,世界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上升。1989年油菜籽生产面积和单产分别比1980年增加56.7%和39.7%(表1)。1989年中国、印度、加拿大三个油菜生产大国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总数的75%和56%以上;欧洲的英国、法国、波兰等国的单产较高,均在200公斤/亩以上;加拿大油菜品质较优,除种植部分工业用的高芥低硫油菜外,基本实现了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良种化。我国80年代以来油菜的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世界首位,亩产也从30公斤提高到75公斤左右;油  相似文献   

14.
湘矮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是由湖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室培育成的一个甘兰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并已初步筛选出了恢复力较强的恢复系,实现了三系配套。其杂种一代,经一九七八年全省多点较大面积试种,表现较好。为了使油菜杂种优势尽快地运用于我省油菜生产,我们今年做了如下工作: 一、育性情况为了鉴定湘矮型油菜雄性不育系的育性,今年春天,分期(3月7日、3月12日、3月17日)  相似文献   

15.
<正> 油菜是孟加拉国北部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的生长期比其它任何油料作物都短,但抗旱性较差,十二月底到一月份的干旱,对油菜危害严重,减少叶面积,导致低产。通过溉灌消除干旱,以及供应充足的养分和正确地栽培管理,油菜籽产量将会大大增加。我们这篇报告旨在研究溉灌和不溉灌条件下,施肥对油菜籽粒产量、含油量和与籽粒产量有关的油菜特性的影响,以及溉灌在孟加拉国对油菜栽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春季是油菜菌核病盛发、流行时期,要防治此病,应做好以下五点: 1.清沟排渍.春季雨水增多,油菜田易遭受渍害,轻则影响油菜根系的呼吸作用与吸收能力,重则造成油菜烂茎,影响产量.由于湿度大,菌核病菌容易生长蔓延.因此,春季的清沟排渍工作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水田油菜苔期管理技术信阳地区植保站石鸿文信阳地区黄开办赵斌水田油菜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部分脱水较晚的田块翻耕后,未经充分晒垡而移栽的油菜,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正象农民朋友描述的那样:“吃的是粗饭,睡的是硬床,喝的是冷水,吹的是寒风”。致使油菜冬至苗绿...  相似文献   

18.
<正> 田间诊断是油菜栽培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及时查明油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其向丰产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油菜的田间诊断,不少科研生产单位与广大群众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目前还未系统地进行总结提高,有待我们共同努力。现将甘兰型油菜田间一些症状的初步诊断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列表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不久前闭幕的中国优质油菜发展研讨暨产销衔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湖北省农业厅厅长倪德新、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王汉中等国内知名专家对加人WTO后湖北省油菜产业的发展作了专题研讨。他们在分析了湖北省油菜产D业的比较优势和不利因素后指出:大力发展优质油菜是应对人世挑战,提高油菜籽及其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稻田油菜生长季节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十分复杂,影响高产稳产的因素也较多,其中油菜移栽后出现烂根死苗是一个主要原因. (一)油菜移栽后烂根死苗的原因: 稻田土壤含水量过高是油菜移栽后烂根死苗的主要原因.据观察测定:油菜移栽后,土壤含水量在16%~22%时,油菜植株生长正常;土壤含水量在25%,持续时间4天以上的烂根株率为1.4%,死苗株率为0.8%;土壤含水量在34.8%~35.1%,持续时间在8~15天的烂根株率占36.6%~40%,死苗株率占29.1~32.8%;土壤含水量达42.8%,持续时间在10天左右的烂根死苗株率均在80%左右.可见,土壤含水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烂根死苗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