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未对医疗服务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加以明文规定,我国现存医疗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由一些地方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的相关条款构成。医疗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能够调整医患双方的利益关系,缓和两者问的矛盾。我国现存医疗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还存在法律位阶过低、覆盖范围过小、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够合理等问题,有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论设立后悔权制度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导致市场中的消费者弱势地位凸显。倾斜保护弱者的立法理念.利益平衡的立法精神,要求加强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增设后悔权制度,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对完善消费者保护的权利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入世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亟待完善。笔者认为,应更新保护观念,拓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加强对消费者的实体保护,完善对消费者的程序救济并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权益问题既是消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也是法学研究的问题。在目前 ,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一、完善立法 ,健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 ,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价格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依笔者之见 ,拟向立法部门提几点建议 :1、在《消法》中扩大对消费者的保护范围 ,取消第二条中“为生活消费需要”的字眼。于是 ,该条就可修改为 :…  相似文献   

5.
汤亮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34-35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消费者保护已成为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纷纷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消费领域构建了对消费者的保护机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及法治国家的建设,新型消费关系不断出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中的一些不足与缺陷也逐渐暴露,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完善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充分认识到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的弱势地位,维护消费者权益已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在分析现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的基础上,就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消费,然而很多人在消费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在受到侵害后不知道该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为保护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尤其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成为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坚强后盾。消费者只有熟知这些权利才能真正做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向卫华 《科技资讯》2006,(16):132-133
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还屡有发生,尤其在网络消费、旅游消费、教育消费等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应建立相应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对这些消费者给与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网络消费问题不断涌现、消费者权益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倡导健康文明消费、细化消费者权益、强化经营者义务、规范网络购物等全新的消费方式、完善消协作用、明确行政部门监管责任以及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等方面均做了相应完善。特别是其引入了后悔权制度,规定了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加强了对网络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明确了网络消费者的信息权保护等内容,填补了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立法上的空白,从网络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求偿权、信息权等方面建构了较为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后悔权给予消费者无偿解除合同的权利,作为一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制度,在国外立法中早有规定。此次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一大亮点就是正式将后悔权制度引入我国立法,本文在分析消费者后悔权制度的本质内涵和属性特征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对消费者后悔权制度的建立进行了充分论证,就后悔权制度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和争议提出个人观点及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毅 《科技信息》2007,(20):280-281
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是随着消费者问题的日益严重而产生和发展的,并且它的进程总是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本文试以价值、缺陷、完善为主线,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完善的建议,并揭示其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格式合同的不公平条款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虽然规定禁止以格式合同侵害消费者权益,但无细则具体规定应如何操作。本文以合同法对格式合同的规定为基础,批判地借鉴国外立法的相关规定,并提供未来在修法上思索之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产权配置的主要功能在于使受益或受损的结果内部化。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正确确定消费者产权边界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有效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益。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当为减少交易费用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较为系统地规定了经营者的告知义务,从而保护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权益。第17号指导案例虽对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惩罚性赔偿具有指导意义,但经营者告知义务的范围除免于告知的事项,需涵盖消费者的知情权内容,特殊事项应强制披露。此外,应站在社会整体利益的背景下界定经营者告知义务的范围和界限,不能盲目加重经营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增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保护工作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为了更好的使消费者权益争议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设定了协商和解、调解、申诉、仲裁、诉讼五种渠道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的五种途径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剖析、比较,提出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合理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建立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经营者和消费者二者之间的消费关系。作为消费关系的主体,消费者和经营者是相对而言的。乘客和患者也是消费者,应获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中德两国消费者法律概念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德两国对消费者的相关规定在法律渊源、主体规定及规定的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而面对现实问题的回答也不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调整范围作了规定。而德国《民法典》上对何谓消费者作出了明确的定义。通过比较得出启示,在我国民法中也应该有对消费者概念的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7.
<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已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交易规模已稳居全球第一,目前商品网上零售额已经占到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对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但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假冒伪劣横行、交易秩序混乱、消费者维权难、个人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通过立法规范电子商务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信息,成为电子商务立法过程中关注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服务营销理论,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主要依据,从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产品出发,探析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权益的起因、概念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9.
企业因经营消费是否属于消费者,是否应受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这是被人们普遍忽视但却又应是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在消费法律关系中,企业不能作为消费者,其消费行为与经营者不构成消费法律关系,其因经营消费与经营者之间产生的纠纷不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消费纠纷中,正确认定消费者并正确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利于指导司法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消费者作为购买或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在经济生活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为此,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于法益的平衡及实质公平的实现尤为重要。作为经济法主要组成部分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反垄断法应当承担起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