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智勇 《山东科学》2018,31(3):119-124
针对当前ZigBee网络链路故障修复机制时延长和数据分组丢失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Zigbee网络本地修复算法(ILRA-AODVjr)。通过空闲路由节点反向路由机制,向邻居节点广播一个具有两跳生命周期反向路由构建报文S-RREQ,为空闲节点产生多个备用局部路由,增加网络中节点有效路由数量,提高网络发现路由速度,缩短网络局部故障修复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Zigbee网络本地修复算法,有效减少了网络故障修复响应时间,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减轻了网络拥塞和延迟。  相似文献   

2.
为激励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的自私节点参与数据转发,以改善路由机制性能,在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机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Hash链的匿名路由激励协议。该协议将基于Hash链的微支付机制,引入位置辅助隐私保护路由;通过对匿名数据转发节点进行实时激励,改善了不可信环境下隐私保护路由机制的性能。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能保证参与路由节点的匿名性,同时有效抵御针对基于地理位置路由的伪装攻击和重放攻击。效率分析表明:该协议能实时激励匿名节点参与数据转发。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节点度数的Ad Hoc网络稳定路由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Ad Hoc网络中,节点的移动可能引起路由失效,从而导致路由重建,而这会降低网络的性能.针对这个问题,把图论中"节点度数"的思想引入到无线Ad hoc网络路由算法中,在AODV基础上提出了SRP路由协议.SRP根据"节点度数"和路由跳数寻找稳定路由,提高了本地路由修复的成功率,减小了源节点路由重建的次数,提供了QoS保证.该协议是一种同时兼顾路由稳定和QoS的路由协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已有的Ad Hoc网络中路由修复算法未考虑节点状态的不确定性、以单一节点作为路由查找目的地、恢复效率低等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故障的路由修复机制.该机制不是简单地认为移动节点自始至终都处于工作状态,而是每个修复节点将下游节点的状态变化所导致的路由失效作为选择路由修复策略的依据.根据状态变化分析了链路断开的原因,包括节点间相对移动、节点故障和节点关闭,从而选择不同的节点作为RREQ消息的目的节点.修复节点采用多目的地址的RREQ消息进行广播.通过数学分析和仿真表明,在不同的节点故障情况下,所提机制的平均路由建立时间可降低13%左右,平均控制开销可减小18%,这显示出机制具有更好的适应实际网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无线Ad Hoc网络中,节点的移动可能引起路由失效,从而导致路由重建,而这会降低网络的性能。针对这 个问题,把图论中“节点度数”的思想引入到无线Ad Hoc网络路由算法中,在AODV基础上提出了SRP路由协议。 SRP根据“节点度数”和路由跳数寻找稳定路由,提高了本地路由修复的成功率,减小了源节点路由重建的次数,提 供了QoS保证"该协议是一种同时兼顾路由稳定和QoS的路由协议。  相似文献   

6.
王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13-316,329
AODV在路由维护阶段,引起较大的端到端延迟和路由开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监听邻居信息的快速修复机制—AODV-ONI.通过监听邻居节点的信息,发现断路的上游节点向其下两跳或下一跳节点发送单播路由请求,完成查找和快速修复任务.如果发现断路的上游节点不满足快速修复和本地修复条件,则由其前驱节点根据自身邻居信息发起补充路由修复.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改进后的修复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延迟、减少路由开销,同时使得分组投递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移动自组网中自私节点出于节省资源而表现出不合作行为及丢弃待转发数据等问题,提了一种面向信誉的自组网节点合作(CMC)方法,且第一次引入了共同邻居监听技术.看门狗在对下一跳转发节点进行监听的同时,可对周围不相关的数据流进行监听,从而加快了系统对不合作节点的检测速度.在路由发现过程中,CMC对路由控制消息进行了过滤,丢弃含有不合作节点的路由请求包和路由应答包,使源节点发现的路由能尽量绕过不合作节点.在ns-2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当网络中存在10%~60%的不合作节点时,CMC能够使合作节点的吞吐率提高lO%~40%.  相似文献   

8.
针对认知无线网络中频谱的动态性及节点移动性,提出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认知无线网络路由算法,以提高链路的稳定性.该算法综合考虑主用户的频谱空闲概率与节点间的距离,兼顾端到端传输时延,对路由尺度进行设计,选择稳定度较高的路径进行通信;在路由维护阶段,通过卡尔曼滤波对节点移动速度进行预测,在链路断裂之前启动路由修复.最后通过NS2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链路通信的稳定性、分组投递率、吞吐量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提高了网络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9.
王俊喆 《科技信息》2012,(2):258-258,260
针对移动Ad hoc网络快速切换路由算法只进行路由切换而不对失效链路进行修复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快速切换策略的移动Ad hoc网络路由算法。通过采取分组控制开关和局部修复机制提高网络路由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新算法有效地减少了路由重构概率,提高了网络的传输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AODV路由协议仅维持一条路由,在路由失效时本地修复机制不够完善,重新发起路由建立过程必定增加了路由延时和开销的问题,本文提出建立一种备用路由及本地修复相结合的路由协议.首先简要介绍了移动Ad Hoc网络和AODV路由协议,然后在对AODV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一种带备份路由和本地修复的优化.最后通过NS2对改进的路由协议与AODV路由协议的仿真模拟,在延时、到达率和路由开销方面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证明了修改后的路由协议能更好的提高了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无线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无法实现能量均衡消耗,也不能很好的适应网络拓扑动态变化,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能量高效与移动预测的按需路由算法。该路由算法在路由发现时排除不稳定链路,让能量较多的节点优先参与路由请求分组的转发,同时通过预测链路连接时间采用主动式局部路由修复策略,在路径实际失效之前就完成修复工作。仿真实验表明,和传统的AODV协议相比,文中提出的算法在路由控制开销略有增加的情况下,提高了分组平均投递率,降低了数据分组端到端平均时延,同时能够实现网络中的能量高效,延长了网络寿命,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线Ad Hoc网络通信的安全问题,提出一个有较好匿名能力的多径匿名源路由协议M^2ASR.在DSR协议的基础上,使用标签机制,对源路由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修改,并在路由请求和应答的过程中,引入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会话密钥、随机初始化等一系列技术实现了有效数据验证和匿名路由;并从理论角度对M^2ASR协议的匿名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LSP-DOA路由协议.该协议继承了DOA算法的局部路由修复的优点,基于Two-Ray无线传播模型和Friis公式计算链路的稳定性,并构造一个阈值;当链路稳定性小于阈值时,便发出警告,启动路由发现寻找可以及时替换即将中断的链路的新路径.仿真结果表明,与路由协议AODV,DSR和DOA相比,LSP-DOA路由协议提高了系统分组投递率、路由修复成功率和平均路径长度,降低了控制开销和平均端到端延时,能够长时间维持稳定高效的活跃路径,改善了网络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4.
资源检索是P2P系统的关键问题,其有效性取决于系统的拓扑结构、数据文件的分布和消息路由策略。本文以消息路由策略为着眼点,利用Freenet系统具有的“Sm all world”特征,提出增强聚集性的副本管理策略改进原有的资源查询机制,提高系统在高负载的情况下的路由性能。模拟测试表明,改进后系统的平均查询路径长度下降至原来的29%。  相似文献   

15.
带软时间窗的装卸一体车辆路径问题是组合优化中典型的NP-hard问题,针对标准布谷鸟搜索算法后期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了节约算法和随机概率混合的初始化改进策略以及动态发现概率和信息素导向变异机制的改进策略,通过标准测试函数对算法进行定量测试,证明了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的性能优势。将改进的算法应用于求解带软时间窗装卸一体的车辆路径问题,并与现有的优秀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改进的布谷鸟搜索算法在实际工程领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Ad Hoc网络混合式分簇路由算法。在分簇的基础上,簇内使用先验式路由,簇间使用反应式路由,充分利用了分簇结构的特点和优势,将分簇算法与路由算法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网络的路由发现效率。与AODV,DSR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该算法路由控制开销小,路由速度快,占用带宽少,健壮性好。  相似文献   

17.
对Ad hoc网络中的QoS保证进行研究,针对现有的QoS路由协议没有考虑节点负荷、节点碰撞等本地信息,提出了一个在Ad hoc网络中提供QoS的路由协议——QoS-Aware多目标优化路由协议(QMOR).该协议把QoS请求———带宽作为接入控制的参数,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算法是DSR协议的扩展,在目的节点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选路,算法的优化参数包括路径时延、缓冲区中已存包的长度和重传数目.通过仿真,结果显示了QMOR协议无论在静态网络和动态网络,都有比DSR协议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人机集群组网中拓扑结构更新快、网络通信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移动预测的分簇算法MPC,并提出了一种分簇路由协议MPC-R。灰色-WNN联合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将预测结果运用在方向、速度、位置评价因子上,得出移动状态评价因子。综合计算移动因子和链路保持时间进行簇头选择,路由协议簇间采用被动路由发现机制,簇内采用主动路由发现机制。通过仿真,对预测准确性、分簇算法、路由协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WNN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分组投递率提高了3%~4%。该分簇算法延长了簇头持续时间和平均链路保持时间,能够提高分簇稳定性。相应的路由协议与其他同类协议相比降低了端到端时延,提高了数据包分组投递率和路由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