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海霞 《科技信息》2009,(20):I0091-I0091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霍桑短篇小说中的经典力作,该作品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内部两性关系的揭示和思考,尤其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使其成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围绕科学技术对于自然与人的异化和父权制文化对于自然与女性的边缘化两个主题,探讨该作品中所蕴含的浓厚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又来了·爱情》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晚年时的力作。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作品中女性与自然复杂而紧密的联系,揭示"男性中心主义"占主导意识形态的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遭受男权摧残和压迫的事实。解读作者推翻父权制世界观,解放女性和自然,建立一个男性、女性及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莱辛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态伦理启迪。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析了《紫色》和《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意识到了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和统治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力图消除压迫女性和自然的共同根源—男权制等级的二元论,以求建立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主要关注父权制世界观对女性的统治与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通过讲述欧洲白人在非洲大陆探险、殖民的故事,揭示了西方先进文明对原始自然的迫害,以及女性在男性中心论的社会中被抛离、被压迫的现实,呼吁推翻父权制度,反对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体现了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4,(5):24-26
生态女性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相结合产生的。在生态女权主义者看来,自然和女性之间天然存在着某种密切相关的联系。加拿大文学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82年发表的小说《使女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而且对人和自然、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彰显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解读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6.
王芳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6):122-123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揭露父权制的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视角,对张艺谋影片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可探寻出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的主题——呼吁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体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抨击了导致对女性与自然的双重统治的父权制,致力于追寻健康、和谐的新型人际生态境界,蕴涵着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阅读《我的安东妮亚》,能促使人们关注社会问题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将生态危机简单地归结为抽象的人类中心主义,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全面的视阈。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显著的“女儿化”特征,自然容易使人把它跟西方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起来,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来考察曹雪芹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的曹雪芹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因此难免受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怀疑和批判,但曹雪芹确实在《红楼梦》中为女性说话,对“父权制”或“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红楼梦》中有关女性的话语具有“复合的双声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吉姆老爷》中吉姆与自然、吉姆与女性的关系来挖掘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生态女性主义观,以便更客观、更准确地评价作者康拉德的种族意识和女性意识。在小说中,康拉德通过肯定吉姆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父权制的谴责,以及对女性地位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从史的角度和影片精神内核的层面看,迪士尼动画中,女性的自我构建体现出主体性、空间实践性及参照性的特点,强调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独立、坚韧品格的形成;两性关系展露出“拯救—反对—合作”的发展历程,追求男女两性的平等与合作;女性与自然关系上,则宣示女性在自然和社会中拥有话语权的必要性,这是实现从“缺席”走向“在场”的条件。迪士尼电影公主形象中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给“女性建构”提供了可感、可思、可行的艺术借鉴意义,也凸显出女性在性别平等和生态保护领域的效力。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生态女性主义学者薇尔·普鲁姆德的批判性生态女性主义观从剖析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人手.认为理性下的主宰模式和二元对立逻辑是造成自然与女性受压迫地位的根源,并指出发展性的生态女性主义必须绕开“延续性海洋”和“差异性沙漠”等各类陷阱,重设理性的女性观和生态观。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人类对自然的统治和压迫等同于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自然和女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女性需要独立起来,反抗父权制。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严歌苓的名作《少女小渔》和《第九个寡妇》进行解读,指出女性只有挣脱男性的束缚,争取独立,才能更好地投入自然的怀抱,拥有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多丽丝·莱辛在她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采用象征、心理描写等手法,描述了一个有独立意识的新女性和三个有着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男人之间的冲突。通过对父权制社会双重价值标准下的两性关系的描绘,莱辛揭露了父权制的虚伪和该制度下两性关系的荒谬,同时通过对一个“独立女性”的刻画,解构传统的两性关系模式,挑战父权制的权威。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于1960s,1970s,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于1990s。它第一次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视角出发进行文学批评。在这一批评视阈中,被“边缘化”与“他者化”的女性与自然从“缺席”走入“在场”。这较于激进的女性主义批评与单纯的生态批评有着重大突破与进步。最近数年里,国内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在单篇论著、硕博论文、人文项目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其研究成就不容忽视,但却也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与着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的早期名剧之一,讲述的是一个因为争夺田庄而引发的家庭悲剧。剧本触及到了生态女性主义非常关心的众多问题,诸如女性与自然的等值、自然女性化、女性自然化以及女性在男权中心文化中的“失语症”问题。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平等对待自然和女性,认识到两性间的平等互补性,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实现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6.
一篇辞章之内涵,就"意象"而言,乃由"意象"之形成、表现、组织与统合等层层迭合而成.如以其篇章组织来说,则涉及的就是"章法",而"章法",简言之,乃梳理内容"本末先后"之逻辑规律或模式;如镇定"意"与"象"之"二元",单单就其"本末先后"来看,既有"移位"的"先意后象"与"先象后意",也有"转位"的"意、象、意"与"象、意、象".本文即着眼于其"转位结构",先探讨其理论基础,然后观察其辞章表现,以见出意象"转位结构"之梗概.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在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对女性和环境的描写说明了女性和自然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男性家长制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以及女性和自然失去生机的必然性。小说说明只有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平等的两性关系,才能实现和谐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颜碧洪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56-1559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自出版之日起就一直饱受争议。对于该作品是小说还是自传,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过,评论界一直莫衷一是。从《女勇士》的文体定性以及作品中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误译角度,对汤亭亭虚实相间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表明了汤亭亭借助作品文体的模糊性和中国文化的解构建构来揭示少数族裔和中国女性寻求自我、寻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