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油超声破乳脱水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污油超声破乳脱水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温度、热沉降时间、超声声强、辐照时间等.超声波辐照能有效促进污油破乳脱水.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初始含水为5%~6%的某石化厂污油,加入375 μg/g破乳剂NS-21,以10 kHz驻波场、声强0.7 W/cm2辐照5 min,70 ℃沉降2 h时能取得最佳脱水效果,脱水率达到91.7%.对于初始含水75%的某炼厂的难破乳、高含水污油,采用超声破乳技术后,无需添加破乳剂,仅热沉降后脱水率就高达86.7%,污油体积减小65%,极大地降低了库容.  相似文献   

2.
通过制备油包水(W/O)乳状液并利用加电三维螺旋状微通道对W/O乳状液的快速高效破乳作用,探究了乳状液膜萃取柠檬黄及其油相回收的优化工艺.主要考察了乳水比和外水相pH值对乳状液膜分离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搅拌转速为400 rpm、搅拌时间为5 min条件下,当乳水比为1:2、外水相pH=2、柠檬黄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1)时,乳状液膜对于水溶液中的柠檬黄去除率最高可达77%.利用加电三维螺旋板式微通道对萃取后的乳状液进行破乳,其油相回收率可达82%.  相似文献   

3.
超声破乳脱水处理污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超声波破乳脱水的基本原理,在驻波场下研究考察了超声参数对炼油厂污油破乳脱水的影响,证明了超声波分离油水乳状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在同等条件下(相同的破乳剂量、温度等),沉降2h,超声处理污油脱水率可达91.7%以上,和单纯热沉降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实验中,较好的超声处理污油破乳脱水的工艺条件为声强0.66W/cm^2、频率10kHz、作用时间5min、破乳剂用量0.375mg/g、温度70℃、沉降4h,可使污油脱水率在96.3%以上。  相似文献   

4.
 酸化返排液与原油混合可形成稳定性强的乳状液,影响原油的脱水及原油沉降罐的安全运行.通过室内实验考察温度、破乳剂加量、pH 值及降黏剂加量对乳状液黏度和破乳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乳状液微观形态变化.实验表明:酸化返排液与原油混合成的乳状液其黏度随温度升高先急剧下降,后平缓下降,在温度低于40℃时乳状液稳定性较强,温度50~60℃时,随着温度升高,乳状液脱水率上升幅度不大,综合选取破乳温度为50℃;添加破乳剂有利于降低乳状液黏度,但效果不明显,破乳剂加量越大,乳状液破乳效果越好,当破乳剂加量达到150 mg/L 后,随破乳剂用量加大,乳状液脱水率上升幅度不大,综合选取破乳剂加量为150 mg/L;调节酸化返排液pH 值至6.0~7.0 有利于乳状液破乳,pH 值越高,油水界面变得棱角分明,脱出水的原油结构更加紧密;加入降黏剂后,乳状液脱水速度明显加快.研究结论对指导油田酸化改造后,井口初期返出的乳状液实施破乳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Span80-TBP-NH3.H2O体系乳状液膜法提取红土矿浸出液中的镍,通过考察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确定该体系为化学反应控制过程;采用超声-加热联合与加热-离心联合两种破乳方法,对提取分离后的乳液进行破乳研究,乳液破乳率可达98%;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乳状液膜传输镍的膜内反应过程,通过比较提取镍前、后乳液的红外光谱图,证明了膜内反应的发生;通过比较原始油相与破乳后油相的红外光谱图,证明经提取镍并破乳后,油相可以重复利用.采用加压酸浸-乳状液膜法提取红土矿中的镍,液膜重复利用后,提取效率仍可达80%.  相似文献   

6.
 酸压后的残酸与原油混合形成的乳状液会增加泵、管柱的载荷,也容易造成管柱腐蚀结蜡等,给实际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酸压后的开井试产前尽量让残酸与原油混合形成的乳状液破乳,将水分脱出。为测定残酸与原油混合形成的乳状液的破乳效果,确定破乳时间,针对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胶凝酸、冻胶酸、变黏酸体系,进行这3 种酸液体系不同浓度残酸与原油混合形成的乳状液的破乳室内评价研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破乳效果胶凝酸>冻胶酸>变黏酸,在模拟井底温度(90℃)时,胶凝酸残酸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率达到98%以上;酸液浓度越低,越有利于破乳,变黏酸的这项特性尤为突出;时间越长破乳效果越好,但在90 min 时达到基本破乳;在高温条件下残酸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破乳快,脱水率高。但随着开井试采,地层原油由储层流动到井口,温度降低,脱水率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破乳剂对含聚乳状液破乳及油水界面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界面张力仪、界面流变仪和微弱电特性分析仪研究了两种破乳剂对含聚乳状液油水界面张力、界面黏弹性和油膜破裂过程以及对乳状液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破乳剂顶替油水界面上的聚合物和天然活性物质吸附到界面,使界面黏弹性降低,界面膜变薄,最终导致膜破裂,乳状液破乳;破乳剂对油水界面黏弹性的影响表现出以弹性为主的特征,对含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破乳,水溶性破乳剂更适合.  相似文献   

8.
微波能应用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特别在化学中的应用,已逐步形成一个新兴学科——微波化学。笔者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将微波技术应用于破乳,并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对W/O和O/W型乳状液破乳效果的比较说明,微波辐照是一种分离油水乳状液的有效方法,它具有高效、节能、操作方便、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微波辐照破乳机理,不同于简单的电炉(或水浴)加热,它从不同方面作用于乳化液。首先微波辐照能穿透到体系内部,能使体系在瞬间获得深层的内部加热,区别于由表及里的传统加热方式,使体系温度迅速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液珠迅速聚集.再则,微波场是高频的交变电磁场,极性水分子和带有一定电荷的液滴在电场作用下迅速转动或产生电荷位移,导致双电层结构的破坏,扰乱了液滴周围电荷的有规律分布,使液滴彼此间静电排斥作用减弱而迅速聚集,实现油水分离。微波辐照是热和交变电磁场同时复合作用于乳状液,比常规加热法优越是显而易见的。微波辐照还有作用时间短、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控制,不用化学试剂无污染等优点。本研究可能成为代替油田化学处理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枯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对O/W型乳状液进行破乳效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实现最优破乳效果.结果表明,培养温度25℃、摇床转数140 r/min、培养基pH值7.0、接菌量6%、培养时间24 h,枯草芽胞杆菌培养液中细菌生长量最高.相同培养条件,培养时间20 h,全培养液对模型乳状液的破乳效率最高,室温下48 h排油率100%.该破乳菌培养液具有良好抗酸能力及热稳定性.培养液pH值在中性及酸性范围内,枯草芽胞杆菌培养液排油率在60%以上.碱性增强至pH值为10培养液几乎丧失破乳能力.45~90℃热处理会使破乳剂破乳效率稍有降低,温度增至100℃破乳活性反而增加.100 mL O/W型原油废水中加入5 mL的枯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30 min后排油量为62.056 mg/L,优于化学破乳剂.  相似文献   

10.
以枯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对O/W型乳状液进行破乳效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实现最优破乳效果.结果表明,培养温度25℃、摇床转数140 r/min、培养基pH值7.0、接菌量6%、培养时间24 h,枯草芽胞杆菌培养液中细菌生长量最高.相同培养条件,培养时间20 h,全培养液对模型乳状液的破乳效率最高,室温下48 h排油率100%.该破乳菌培养液具有良好抗酸能力及热稳定性.培养液pH值在中性及酸性范围内,枯草芽胞杆菌培养液排油率在60%以上.碱性增强至pH值为10培养液几乎丧失破乳能力.45~90℃热处理会使破乳剂破乳效率稍有降低,温度增至100℃破乳活性反而增加.100 mLO/W型原油废水中加入5 mL的枯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30 min后排油量为62.056 mg/L,优于化学破乳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