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erral cell carcinoma,RCC)中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白p27kipl(p27)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部分征象间的关系.方法:观察CT图象上肿瘤大小,有无坏死、液化、囊变,强化峰值,肿瘤边界,有无肾周脂肪浸润、淋巴结肿大,静脉侵犯,邻近器官侵犯或/和远处转移等,进一步分析肾细胞癌中p27表达与MSCT征象关系.结果:54例RCC组织中p27阳性表达率与部分MSCT征象有关(P<0.05).结论:RCC的部分MSCT征象与p27的表达有关,提示RCC的部分MSCT征象可间接反映肾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与MRI扫描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两种检测手段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3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肿块型发生率明显高于腔内生长型、浸润狭窄型、不明确型,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Ⅰ级29例、Ⅱ级5例、Ⅲ级0例)明显好于MRI扫描(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状不规则肿块型发生率高于圆形与类圆形肿块型发生率,结节状腔内生长型发生率高于菜花状腔内生长型发生率,片状浸润狭窄型发生率高于星芒状浸润狭窄型发生率,64层螺旋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均高于MRI扫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与MRI扫描均是胆管细胞癌的有效诊断方法,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更为清晰,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诊断肠扭转并且经手术证实的1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探讨其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结果:肠扭转MSCT平扫主要征象:11例均可见扭转肠袢扩张积液,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并见液气平面.肠系膜血管漩涡征7例、肠系膜血管走形扭曲聚集4例;肠管C形征8例、肠管漩涡征3例、鸟喙征5例,肠壁靶环征6例;腹水征9例.结论:MSCT平扫能快速显示肠扭转的病变部位、扭转程度、病变形态特征,有无肠壁血运障碍,部分病例并可发现肠扭转原因.16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是肠扭转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脊柱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定西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59例,59例脊柱骨折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多层螺旋CT检查,记录每位患者检查结果,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分析不同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骨折椎节诊断率、骨折部位诊断率、稳定性骨折诊断率、爆裂骨折诊断率、合并椎管狭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诊断结果(P0.05)。结论:脊柱骨折临床诊断过程中运用多层螺旋CT,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克尔憩室源性急腹症的16层螺旋Cr表现,提高美克尔憩室源性急腹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我科诊断的10例美克尔憩室源性急腹症的16层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上10例均表现为回肠区域水肿的盲端样肠管结构,术后病例证明均合并炎症,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图像可整体的显示其全程,其中1例合并异位胰腺及肠套叠,1例合并单纯肠套叠,2例穿孔,16层螺旋CT均做出了准确诊断。结论16层螺旋CT可作为诊断美克尔憩室源性急腹症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狭窄中进行双源CT成像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冠状动脉狭窄病人70例,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法检查,后进行双源CT成像检查法,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诊断率;比较两组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双源CT成像检查法轻度狭窄35例(87.5%),中度狭窄22例(84.6%),重度狭窄1例(25.0%);MRA轻度狭窄25例(62.5%),中度狭窄15例(57.7%),重度狭窄0例;双源CT成像检查法的阳性情况显著高于MR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成像检查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显著高于MR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双源CT成像检查,准确性较高、效果确切,可作为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比MRI和CT对纵膈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表现与诊断结果,评价MRI与CT在纵膈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纵膈型肺癌患者65例相关资料,分别进行CT、MRI扫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与结果。CT与MRI扫查在纵膈型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基本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查下,纵膈型肺癌病灶表现为肺门结节状变,癌肿边缘不规则,外缘或为毛刺状或分叶状,纵膈淋巴结肿大。MRI上的影像学表现与CT基本一致,还观察到病灶侵犯胸壁、胸膜、胸椎。CT与MRI均可对纵膈型肺癌进行明确诊断,尽管CT下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但不能作为绝对诊断,且CT存在辐射剂量问题。而MRI可显示癌灶侵犯组织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安全可靠。建议临床医生考虑患者需求、自身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8.
探讨多层螺旋CT用于外伤致肠系膜破裂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从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急诊治疗的55例外伤致肠系膜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患者的CT检测结果中主要CT征象,评估多层螺旋CT技术对外伤所致肠系膜破裂的诊断价值。所有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测结果显示:52例患者肠系膜密度增高,24例患者肠系膜血肿,38例患者盆腹腔积液,18例患者肠壁增厚,10例患者肠管破裂,16例患者腹腔积气,3例患者合并肝脏损伤。通过对外伤导致的肠系膜破裂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测,其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具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是术前早期确诊及手术方案安排的重要影像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财源  周俊  陈庆 《甘肃科技》2009,25(11):128-130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CT征象特点,结合临床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CT表现,其中女性10例,男牲6例,年龄33~76岁,平均56.63岁。16例均进行了CT检查;孤立结节或肿块型者6例,其最大径1.5—7.0cm,平均约3.2cm。边缘有毛刺征者4例,有分叶征者2例,中心坏死呈相对低密度者2例。弥漫型者7例,其中4例合并较大结节或肿块,2例肿块边缘呈分叶征,3例肿块边缘有毛刺征,1例肿块中央发生坏死呈相对低密度,1例肿块内有斑片状高密度钙化。其中1例在多发结节的基础上,沿支气管分布多发壁厚薄不均的薄壁小空腔影。节段型者3例,2例有支气管气像征。合并双侧或单侧胸腔积液者6例,心包积液者1例,纵隔内淋巴结肿大者4例,骨盆骨转移者1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CT表现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有助于该病的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回顾分析静宁县人民医院从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院检测的60例胰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入院后即对其进行多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与超声影像学检测,将结果与肿块病理检测结果对照。评估患者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螺旋CT检测技术各项评估指标均优于超声检测技术,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三期扫描CT值均高于胰腺炎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胰腺肿块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具较高诊断符合率、特异性及敏感性,肿瘤分期更加准确,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42例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双期增强40例有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病灶强化密度呈"早进早出"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42例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双期增强40例有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病灶强化密度呈"早进早出"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分析对胸部创伤患者施予多层螺旋CT的价值及效果。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54例胸部创伤患者的资料,对所有患者都施予多层螺旋CT与DR,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两类监测方式都体现为复合性创伤,在这其中,DR的检出率总共77.78%(42/54),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总共98.15%(53/54),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多层螺旋CT在运用到对胸部创伤患者施予诊断后,其准确率较高,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相似文献   

14.
塔拉  宣成睿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8):12066-12071
趋化素样因子1(chemokine-like factor 1, CKLF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了不同的生物学作用,为探讨CKLF1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利用免疫组化法、蛋白质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KLF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KLF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Fuhrman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LF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 CKLF1表达水平的高低在临床病理各分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KLF1蛋白在3种细胞系ACHN、Caki、HKC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显示,CKLF1 mRNA在3种细胞系ACHN、Caki、HKC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LF1的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和肾癌细胞系ACHN、Caki中明显上调,CKLF1是一个潜在的肾透明细胞癌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患者152例,根据肠道准备方法分为两组,76例患者先行肥皂水清洁灌肠后口服泛影葡胺充盈肠道为对照组,76例患者口服甘露醇和泛影葡胺混合水溶液充盈肠道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检查舒适度、肠道充盈效果、造影图像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检查舒适度、肠道充盈效果的有效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造影图像质量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和泛影葡胺混合水溶液充盈肠道是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有效肠道准备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检查舒适度,明显改善患者的肠道充盈效果和造影图像质量,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操作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及CT证实的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改变.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急性及弥漫性上腹疼痛、呕吐,均伴有血、尿胰酶及淀粉酶增高.CT检查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31例;密度改变18例;胰腺包膜改变11例;胰周间隙渗出26例;肾旁筋膜增厚及脾肾间隙模糊32例;并发假囊肿7例;少量腹腔积液4例等影像学改变.结论: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及炎症累及范围显示细微、准确,其有效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具有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下咽肿块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下咽癌和累及下咽的喉癌共41例,对比分析其电子计算机横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表现.结果:下咽癌与累及下咽的喉癌在侵犯真、假声带和前联合方面存在差异(P<0.05),在梨状窝受累方面两者之间无差别(P>0.05);在颈静脉链淋巴结转移方面两者有差别(P=0.02);在侵犯颈部间隙方面两者无差别(P>0.05).结论:CT和MRI在下咽癌和喉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建立CCNB2共表达网络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采用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情况,获得CCNB2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临床组织中目的mRNA的表达;通过cBioportal和String数据库分析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功能作用,建立CCNB2共表达网络;DVIAD和KEGG数据库在线分析共表达网络功能及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表明: 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期及预后呈现正相关性。从cBioportal数据库获得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数据,挖掘得到CCNB2表达关系密切的83个基因,建立CCNB2功能网络。进一步采用DVIAD和KEGG数据库在线分析发现富集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卵细胞成熟通路等信号通路,共表达基因功能显示为微管结合、微管运动活性和微管蛋白结合等。因此,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这些预示着CCNB2不仅能够作为肾透明细胞癌诊断、病理分期和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还是肾透明细胞癌潜在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57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2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临床特点、肉眼观、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多有血尿或肾区疼痛临床症状,巨检切面呈多彩状多伴出血、坏死及囊变;嫌色细胞癌临床上大多无症状,巨检切面呈淡棕色,出血、坏死罕见.镜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胞浆透明或嗜酸性;嫌色细胞癌胞膜厚似植物状、部分胞质嗜酸性可见明显核周空晕.免疫组化染色57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E-cadherin全阴性表达,Vimentin全阳性表达,而22例嫌色细胞癌两者的表达正好相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虽在形态上有一定的交叉,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联合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可做出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直肠癌的病例46例,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直肠灌注后,再行盆腔的CT增强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直肠病变进行诊断,并将所得结果与肠镜活检病理或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判断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评估直肠肿块局部浸润情况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46例病例中,CT增强显像阳性为43例,阴性为3例。其中CT显像病变侵犯肌层,但未突破浆膜层25例;突破浆膜层10例;周围组织侵犯8例;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有42例。CT增强显像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3.48%,局部侵犯的符合率为98%。结论直肠灌注后CT增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局部侵犯情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