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筋桁架组合楼板是一种新型组合楼板,在使用阶段,钢筋桁架、底部钢板和混凝土楼板形成了一个整体,共同承受使用荷载。文章设计了5块足尺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试件的静力加载试验,得到了使用阶段不同设计参数的单向板构件的破坏形式和不同荷载下的变形,分析试验结果可知,底部钢板对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受力性能和刚度的影响不可忽略,此外钢筋桁架高度也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楼板与钢桁架间的滑移对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承载能力及变形有极大的影响,不考虑滑移就不足以真实地反映出楼板与钢桁架的交互作用。本文根据基本弯曲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楼板与钢桁架间的滑移,建立了滑移量S与截面剪力V之间的微分方程组,并求出了一典型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楼板与钢桁架间滑移沿桁架理论分布。  相似文献   

3.
当楼板平面不规则的时候楼板的性能便不满足刚性楼板假定。通过装配整体式盒式结构与普通框架结构的对比探讨楼板局部不连续的一般力学特性,并且得出装配整体式空间钢网格盒式结构不同于一般结构的特点。针对楼板凹槽与楼板开洞处可能出现的应力集中现象应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通过一个盒式结构算例的静力推覆计算,探讨了罕遇地震下的盒式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梁新彩  于淼 《科技资讯》2006,(25):60-61
目前,对高层建筑楼板刚性的研究及结论都是建立在对大量工程的归纳、总结上,所得的结论没有足够的理论推导及证明,缺乏说服力;而且对于楼板刚性的判断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分歧。问题的原因,应该说是对高层建筑结构考虑楼板变形的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对几个有关的力学概念给予进一步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由于铆接在薄壁型钢连接中兼具施工和受力的优势,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轻钢铆接桁架组合楼板并探讨其受弯性能。以配钢率和铆钉间距为参数,对3块组合板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组合楼板有较高的刚度、抗弯承载力和延性;楼板截面在弹性阶段符合平截面假定;配钢率和铆钉间距对组合楼板的受弯性能均有较大影响,配钢率对刚度和抗弯承载力的影响最显著;通过合理地设置配钢率和铆钉间距,可以保证底部钢板与型钢、混凝土相互协调,共同受力,实现组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和人行荷载的一般特性;引入接触单元,利用有限元程序数值模拟计算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振动响应;分析了叠合面、现浇层厚度和钢筋桁架高度对叠合楼板自振频率的影响以及人行荷载下叠合楼板振动加速度及其舒适度,并与对应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叠合楼板振动峰值加速度要比现浇楼板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对楼板振动峰值加速度及舒适度影响明显,增加后浇叠合层厚度,有利于改善叠合楼板振动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王彦 《工程与建设》2011,25(2):225-226
当前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于建筑或者设备电气方面的需要,在楼板上开洞成为必须,文章对开洞楼板结构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分析了不同的洞口位置和开洞率等因素影响下,结构整体性能的变化,最后给出相应的合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席远 《工程与建设》2023,(5):1454-1459+1478
楼板是强度构件,但延性设计思想应体现在楼板设计之中。楼板作为主要水平抗侧构件,通过传递水平地震力与竖向构件一起形成完整的抗侧力体系。楼板承受与传递竖向力时,同时也把地震水平力传递并分配给竖向关键构件,协调结构整体变形。本文以上海某超限项目的商业裙房为例,通过阵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楼板小震与中震应力,分析发现,洞口周边薄弱楼板均满足小震混凝土核心层不裂;通过加强板厚或配筋满足中震楼板的抗拉强度,整体楼板抗震设计是安全的。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占文峰  王怿超 《江西科学》2009,27(2):233-235
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开洞楼板的计算模型,精确的模拟结构的约束条件和受荷情况,再通过计算得出开洞楼板的受力和位移情况,进而分析楼板开洞对结构整体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10个单向受力石楼板的受弯性能进行试验,重点研究石板的受弯破坏形态、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规律和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石板受弯破坏形态为完全脆性破坏,其受弯承载力主要受石板截面尺寸和石材天然缺陷所控制,存在一定离散型;石板断裂破坏前,横截面应变沿高度方向的分布基本上呈线性,符合平截面假定.基于平截面假定和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提出石楼板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双向板的承载能力,为此类装配式混凝土双向叠合楼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有限元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应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其二次受力过程,对沈阳保障性住房惠民工程中的叠合双向楼板进行受力分析,将叠合楼板在不同约束、不同板厚比影响下的受力情况并与现浇楼板进行比较.结果叠合双向板的受力特征和现浇双向板类似;预制层所占厚度比例越小越有利于整体承载能力的提高,但不应小于预制层承担施工荷载时所需要的最小厚度;施工过程中的二次受力有利于叠合板整体承载能力的提高.结论钢筋桁架双向叠合楼板受力性能良好,且现场施工方便,值得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桁架次内力和次应力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并以简单钢桁架为例,用力学方法求出团结点刚性而引起的次内力和次应力.通过定量分析和比较,阐明结点铰结假定的误差程度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规律,对某高层隔震剪力墙结构,分别考虑上部结构为弹性与弹塑性,进行中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同时分析整体弹塑性模型中保持楼板弹性假定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考虑整体弹塑性作用的隔震结构减震系数减小,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增大,顶点位移时程滞后于仅考虑支座非线性作用的分析结果,隔震层位移减小,支座滞回曲线面积减小,同时剪力墙和楼板实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弹塑性损伤.弹塑性楼板模型的层间剪力和位移角均大于弹性楼板假定模型的,顶点位移时程则滞后于弹性楼板模型的顶点位移时程,幅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吴宜凌 《科技信息》2011,(19):339-339
在建筑工程产品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由于建筑功能和市场的需要,多塔结构、连体结构、错层结构、带转换层的结构等复杂的结构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建筑结构的平面和立面的布置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建筑结构的楼板除传统的较完整,较规则的楼板外,大开洞楼板、有较大凹入的楼板、较狭长的楼板、局部变窄的楼板等在工程中叶随处可见。对这些复杂的结构和复杂的楼板,在采用PKPM系列软件进行结构整体计算时,楼板刚度的合理假定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结构的计算效率,更重要的事它直接决定了计算结果的精度、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压型钢板-混凝土粘结成整体的组合楼板共同受力时,特定型号的压型钢板及配筋条件下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能力,依据试验现象分析,确立了简化的破坏模式.对简化破坏模式进行了受力分析,并利用虚功原理推导出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力设计表达式,给出了试验采用的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力和压型钢板、配筋相关,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工程设计应考虑压型钢板、受力钢筋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一种喷涂保温材料-原竹组合楼板抗弯性能,完成了1组共计2个试件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观察对比各级荷载作用下组合楼板和原竹骨架楼板挠度的发展情况,探讨楼板的破坏过程、破坏形式及破坏机理,考虑竹材与喷涂保温材料之间的组合效应,获得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弯刚度.研究结果表明:原竹与物料组合效应较好,组合楼板能够满足抗弯承载力和挠曲变形的要求,可以作为土建楼板使用;试验组合楼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的整体抗弯刚度约为原竹骨架楼板的17倍,其极限承载力约为原竹骨架楼板的2倍.  相似文献   

17.
产生多层住宅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交错桁架钢框架结构的延性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研究桁架腹杆设计方法与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要求,提出了一种交错桁架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交错桁架钢框架结构中桁架的典型破坏机制,基于桁架空腹节间弦杆破坏的理想失效模式,提出了水平地震作用下桁架杆件的内力计算模型及罕遇地震作用下腹杆内力的调整方法;其次,基于桁架理想失效模式和极限变形能力,分析了罕遇地震下桁架层间位移角的组成,推导并提出了不同空腹节间距下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最后,提出了水平地震作用下交错桁架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流程.算例分析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抗震设计方法,能有效地耗散地震能量,实现结构"强腹杆弱弦杆"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结合实例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楼板施工的操作特点,提出了防治楼板裂缝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述现浇楼板施工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浇板施工缝留置不当会有一定的结构危害性,因此,提出设计一种施工缝:首先,保证通过施工能达到现浇板结构计算力学假定,确保结构安全;其次,方便施工.现浇楼板施工缝的设置,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处理.如果其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就会改变原设计的受力假设,从而引起质量事故,轻则开裂渗漏,影响建筑物的寿命:重则存在结构隐患,危及结构安全,直接影响使用.因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