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天华是我国“五四”时期的国乐大师,他在创作中深刻揭示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和文化境遇,真切抒发了寻找光明出路的内心要求。他提倡音乐的平民性、普及性以及改革民族音乐等美学思想,超越了时代,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艾。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是北宋社会“超然独骛,众莫能及”的风云人物。他在文学、史学、经学、政治等领域里独领风骚,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但他在音乐艺术领域里的成就却鲜为人知。他的音乐实践与音乐美学思想和他在其他领域里的贡献一样,是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音乐历史画卷上也应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的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语》中,孔子“美善合一”的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道德同时也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孔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谈“乐”,都是主张美善交融合一的。他赋予音乐审美以新的内涵,提高了音乐的作用,使之不仅作为娱乐的方式和表情达意的方式,还作为传递其思想、道德、伦理主张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中,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审视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音乐观中的矛盾性:“善”与“美”的交织,即强调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也推崇音乐艺术怡悦性情的美感作用和审美娱乐价值。欧阳修坚持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音乐“自释”和“平其心”、“养其疾”的音乐功能观,同时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强调“导志”、“移人”的传统音乐功用观。  相似文献   

5.
嵇康的音乐形神理论是比较成体系的,这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实属罕见。在他的音乐专论中,他从本体论、创作论和鉴赏论这三个角度,对音乐形神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发:在继承老庄音乐思想的基础上,他把音乐的本体定位于具有客体之“神”性质的“和”上;而在创作论上,他又暗暗地肯定了人的主体之“神”对音乐之“形”的影响;从鉴赏论的角度,他又赋予了鉴赏者的主体之“神”以主宰者的地位。经过嵇康的阐发,我国古代音乐形神理论终臻完备。  相似文献   

6.
刘基治国的社会思想之结构功能主义倾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是明初社会思想家,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其关于社会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他对“人性论”观念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组织思想、“德治”等治国理念在不同程度上都渗透着结构功能主义倾向。阐释他的思想内涵及其分析当时社会的方法和视角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现实社会仍然具有的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也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他精通音乐,从中领悟人生,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向善的手段,孔子认为礼乐的核心是“仁”与“和”。本文试从“仁”与“和”的角度分析探讨孔子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8.
船山思想中有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他确立了“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的民生价值观,“民自有恒畴”的民生保障机制和“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民生执政原则,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显耀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王光祈(1892m1936年),是以“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社会活动家和音乐学家双重身份载人史册的。早在1989年3月,我国著名音乐学家冯文慈、俞玉滋即撰文④指出:关于王光祈的一生,有三个问题值得分析研究。一是,他作为“五四”爱国反帝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后来何以转向以音乐学为终生事业,如此强调音乐在复兴祖国中的作用。二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进人物,在音乐思想上何以如此强调孔子“乐教”,所谓“谐和精神”。  相似文献   

10.
“学为人”的主张是陆九渊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核心,做人最重要。他提出做人要先立乎其大志、明辨义利、堂堂地做人,并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研究陆九渊教育思想,对于今天实施以做人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飚 《科技信息》2006,(5):354-27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礼乐教育家,为春秋时期的音乐发展乃至整个中国音乐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孔子在其音乐美学思想和其具体音乐行为这两方面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在其音乐美学思想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施乐等级观念和乐教等级观念上;在具体音乐行为中的矛盾体现在对待“郑风”和“郑声”的态度上。文章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论述孔子音乐美学思想以及其具体音乐行为中的矛盾,并认为矛盾的存在是因为孔子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而本文的目的并非想通过这些矛盾来否定孔子,只是想通过对孔子音乐美学思想以及具体音乐行为中的矛盾的正视,来更全面地了解孔子,使今人对他的评价更接近客观。  相似文献   

12.
经亨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一生与时俱进 ,积极进取 ,在浙江大胆进行民主主义教育改革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亨颐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格教育”思想 ,他的“人格教育思想”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 ,不仅对我国近代教育的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也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音乐创作者大多主张“以西为师”,走“西化”的道路,对民族音乐持否定态度。而赵元任却熟悉和喜爱中国传统音乐,他强调借用西方作曲技术来提高和改进民族音乐,他的创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23岁就走进安利直销的王宗斌,凭借着他的热忱、专业与执着,伴随安利走过了13个年头,打造了今天的企业王国。如今他已是安利营销总监,而且是国家注册的营养保健师,营养学方面的专家,他对于营养方面的培训材料在业界广为流传。王宗斌积极传播健康文化,演讲轻松、幽默、有深度,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创新思想、健康理念。回顾成功之道,王宗斌说:“几次关键时刻的勇于自我突破是取得今天成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1854年初版)是近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音乐美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这篇著作在当时即受到资产阶级音乐界和哲学界许多人的重视,并引起了不断的争论。一直到现在,他的观点,在西方资产阶级音乐思想中还有相当大的影响。音乐美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在这领域里,有着各种疑难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解决。我们在这里仅就汉斯立克的“音乐的情感的表现”这一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旷迈不群的嵇康,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将动荡岁月中士人的生命意识和艺术精神融成一种自然、人格、艺术三位一体的审美理想,并用一生的行为(包括被晋人称为“雅量”的死)践行了这一理想。作为音乐家的嵇康,他的《声无哀乐论》与《琴赋》凝聚着他在音乐实践中获得的美学知识,尽管他的声音湮没在传统礼乐教化思想中;①作为思想家的嵇康,不滞于物不粘于心的玄风贯穿在他的音乐美学中,“师心独见,锋颖精密”(《文心雕龙·论说》),他的音乐美学从本体论角度对音乐、艺术和人生进行思考,形成超越现实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音乐的"中和"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和”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有很大影响。传统音乐的“中和”之关,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自然和谐、人和、“和而不同”以及对比统一。  相似文献   

18.
艺术歌曲的奠基者是舒伯特,而沃尔夫把它推向了顶峰。他的“天鹅之歌”是作曲家创作技法和创作思想的回归,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的转折点,是艺术歌曲演唱与教学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何芳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1):127-131
墨子是我国古代下层民众的典型代表,他从下层普通民众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兼爱无别的“民本”平等观,这些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本”倾向和现代特征,反映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平等与公正,对于我们当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比之前人及同时代人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基于怎样的哲学基础,是怎样发生、发展形成的,应如何确认他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地位呢?我们将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一番动态的考察,并将其作为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以至整个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环节,置其于纵向的和横向的因果关系构成的座标图上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