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放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论述了研究基于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基于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以及实施领域,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从源头实行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探讨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环境空气动态预测系统在区域大气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并以某开发区区域规划大气影响预测为例。阐述了环境空气动态预测系统在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中的主要功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李亚青 《科技资讯》2009,(32):107-107
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模式在指导和推动区域开发建设中重要性的回顾,分析了咸阳市循环经济的实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咸阳市加快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层面上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内的物质流特征,提出衡量区域经济循环程度的标志性指标,并以制定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目标,建立了区域循环经济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以江南某新兴工业城市为例,采用该市历史统计数据,开展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实证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是解决区域循环经济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参数选取和决策流运算求解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科学制定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本质、基本原则及特点.阐明在我国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的必要性;循环经济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实现方式;循环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重点论述了在我国推行循环经济模式要建立资源环境价格棱算体系;大力开发"绿色"技术;强化循环经济的立法执法工作;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园以及发展环保产业等措施,在多个层次上实现物质的循环.  相似文献   

7.
区域差异及据此进行区域划分是区域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客观需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经济模式,也与具体区域的基本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的区域差异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区域分类,确立各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技术模式,对于顺利推进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煤矿区域开发规划环评目前是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热点之一.规划环评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从源头控制区域污染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以及防止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简要介绍了煤矿区域规划环评应遵循的原则,以淮南潘谢矿区规划环评为例,探讨了矿区规划环评的重点应为矿区规划内容的合理性分析、矿区总体规划相符性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影响评价以及地表沉陷涉及的环境敏感点影响分析,其中矿区规划内容的合理性分析侧重于对矿区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服务业建设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及其规划的必要性。针对服务业的特点,提出了服务业规划的四个步骤:对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确定规划目标-确定规划内容-选择与确定优先工程。该方法可以为区域规划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战略手段,逾亦受到人们关注.但是,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特征及在我国的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状况.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战略是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皖北区域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煤炭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枯竭和环境污染。本文利用"SWOT"法,分析皖北区域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发展的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走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结合是皖北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为正确评估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必要的.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补偿多元理论为依据,以平衡记分卡理论为方法论,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等层次将区域循环经济绩效的评价从经济总量、政府参与、工农互动等方面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基于区域循环经济的特征、主体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运用此评价体系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循环经济模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物流产业体系的发展为实现循环经济模式提供了支撑,是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竑  刘文炜  梁冕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3):171-173,177
分析较适合于南宁市发展的恭城模式、弄拉模式、"三高"农业模式和有机农业模式等农村循环经济模式,并根据循环经济原理进一步改进完善生态脆弱区域的弄拉模式,优化其产业结构.结合南宁市不同生态区域特点,提出应在南宁市生态良好及一般地区重点推广恭城模式和"三高"农业模式,在生态条件恶劣地区推广经过改进完善的弄拉模式,在较为封闭的区域重点推广有机农业模式,逐步建立南宁市农业循环经济基础框架,真正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在南宁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系统的研究了我国区域规划发展的动力机制,并以此为导向探讨了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的主题、价值取向和目标的转变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冲突问题.利益博弈模型显示,在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区域规划背景下,区域合作的纳什均衡条件是相悖的,如何协调区域利益及减少由此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是今后区域规划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本质、基本原则及特点.阐明在我国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的必要性;循环经济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实现方式;循环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重点论述了在我国推行循环经济模式要建立资源环境价格核算体系;大力开发“绿色”技术;强化循环经济的立法执法工作;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园以及发展环保产业等措施,在多个层次上实现物质的循环。  相似文献   

17.
丁洁 《科技咨询导报》2010,(35):196-197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简要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内涵和特点,探讨了"5R"原则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业的特点提出了基于"5R"原则的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区域规划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出包括规划描述、影响识别、尺度确定、因果分析、评价基准、情景构建、累积评价与预警、减缓措施以及适应调控等主要步骤在内的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框架。同时, 考虑到累积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特征,采用情景分析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模拟、分析和评价区域规划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累积环境影响。基于该方法框架,以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为例,开展了评价区域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和预警实证研究。设计了基准情景、零方案情景、规划方案情景以及改善型情景 4 种情景模式, 分别对规划方案实施的区域水环境、大气环境的累积影响做出评价;并提出包括生态空间格局调控优化、产业结构调控与布局优化以及污染防治等在内的减缓措施,以及跟踪监测评估与适应性反馈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孙奇 《科技资讯》2007,(2):213-214
由于目前缺少统一的区域规划,城镇间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要想有效降低区域综合成本,提升区域竞争力,首先应制定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区域基础设施.笔者提出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框架以及实施规划的相应策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贵阳市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为给贵阳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编制奠定基础,采用物质流分析工具,对贵阳市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初步分析.分析以"欧盟导则"确立的框架为基础,并根据区域物质流分析特点及贵阳市实际作了必要的修正.给出了贵阳市2000年物质流全景,及1978-2002年资源投入、 1996-2002年污染排放的总量、结构、强度与人均规模的变化.结果表明,贵阳市现有的经济发展表现出强烈的"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的线性经济特征.转变传统增长方式,积极推动循环经济是实现贵阳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