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诗经》语气词的运用看先秦语气词的发展及其特色朱明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文学史就是从《诗经》开讲的;同样,研究汉语发展史,也是从《诗经》开始的。汉语古音的研究,主要的材料是《诗经》和谐声字。在语言方面,《诗经》创造的写景状物、抒情、颂...  相似文献   

2.
林庆彰是台湾著名的经学史家,他的《诗经》研究在海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一)对《诗经》文献学的贡献;(二)《诗经》研究的拓展;(三)主要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评述,着重揭示其研究特色(一)文献整理与学科拓展相结合,从而使其研究建筑在坚固的基础之上;(二)《诗经》学史上“大家”的研究与“小家”的研究相结合,从而理清《诗经》学史上的发展脉胳;(三)传统的学科研究方法与当代学科研究新方法的结合,从而使其研究具有当代性与前沿性。  相似文献   

3.
对《诗经》比兴进行研究很早就开始了。本文把各种研究结论进行归类总结,并给予一定评价;对于产生不同结论的原因也加以分析,可以让读者对《诗经》比兴研究有一个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4.
《毛诗正义》是《诗经》学史上的精典,汉学《诗经》解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韩宏韬博士的《〈毛诗正义〉研究)》又将《诗经》学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毛诗正义〉研究》围绕着《毛诗正义》的本质和特征,以问题组织章节,并立足文献,将问题置于经学史、文学史和初唐时代的背景中进行考察;考索了《毛诗正义》的作者和分工问题、体例问题、经学成就、文学思想等,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和富有创意的新说。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服饰和外貌两方面探讨《诗经》的女性的“色”美。明清小说中盛行的“佳人”的各要素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尤其是对其健康自然的“色”的描绘更有先秦的社会文化特点:《诗经》的“佳人”是一种天然美,崇尚丰满健壮。《诗经》对女性服饰的描写崇尚自然美尤其尚素,男性反而艳丽;同时服饰显身份,服饰比德。女性的容貌描写主要是画龙点睛式的和遗貌取神式的,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即使全面描写也是突出一点;多用比喻法,喜用鲜花、玉石和月亮来比喻女性的容颜。  相似文献   

6.
《诗经》诗学是《诗经》学的组成部分,也是《诗经》研究的薄弱环节,清初学者姚际恒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从创作诗学、修辞诗学、阐释诗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见姚氏的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7.
根据清代《诗经》研究的实际,本文将清代《诗经》学分为3个发展阶段:清初经世致用思潮与《诗经》朴学研究之风的开启、乾嘉时期《诗经》朴学研究的极盛阶段和后期今文经学影响下《诗经》辑佚学的全面发展,并概况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的派别,意在为清代《诗经》研究描绘出一个轮廓和线索,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前提。  相似文献   

8.
关惠文 《科技信息》2012,(1):332-332,238
《诗经》中的《齐风》产生于老牌东方大国齐,是齐文化的结晶;《秦风》产生于西方新崛起的强国秦,是秦文化的成果。《诗经》的《秦风》和《齐风》,都表现出一种“尚武精神”,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政治、经济、民风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齐,秦二风中的尚武精神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处。本文主要比较《诗经》中《齐风》和《泰风》尚武精神的异同,并进一步探究造成二风尚武精神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诗经》在中国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研究《诗经》的章、作,篇幅远远超出了《诗经》自身的千万倍,其中名篇之多,令人举不胜举。因此,笔研究《诗经》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选择。本不是全方位的、而仅试从《诗经》中所反映出的爱情意识和妇女的社会地位入手,作些社会历史的研究,从而成为“中国学中的女性形象”专栏中之一篇。  相似文献   

10.
论《诗经》中的重德精神与孔子仁政思想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充分体现了周人的重德精神,有这样几点共性特征:一是所颂有德之人绝大多数是周朝的历代君主;二是所颂之德无外修身治国两端;三是多与政治教化相关;四是有德者方能有天下。这与孔子的仁政思想有颇多相通之处,从中可见孔子对《诗经》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1.
《诗经》审美价值探讨是一个值的开拓的研究领域。在《诗经》中,充满了令人惊奇的审美智慧,美善统一是《诗经》审美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诗经》国风诗歌研究的新著《<诗经>郑、卫诗歌研究》,是潍坊学院教师杨洁潜心研究《诗经》的学术结晶,也是地域义化研究和当代《诗经》研究相结合的新成果。正如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尼山学者丁鼎先生在该书序文中所评价的,"是新近完成的一部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诗经》中的郑、卫诗歌进行系统探讨的新著,本选题对于丰富《诗经》研究很有学术价值,值得学术界关注和重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其中的郑、卫诗  相似文献   

13.
赵沛霖的《诗经》研究是对《诗经》学史建构模式的超越,对《诗经》研究作了多方面的深入与拓展,彰显了研究上可贵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4.
王棋君 《科技信息》2011,(18):I0148-I0149
《诗经》的经典化过程,是经历了从西周到汉朝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诸子百家对《诗经》的推动,而最有贡献的,当数孔予。这其中一方面有《诗经》本身文学成就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和孔子的认识经历以及他“忠、恕”的思想观念分不开的。正是有了孔子对《诗经》的推崇,《诗经》才能在汉武帝时“政教合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经典与民族精神的积淀。  相似文献   

15.
博物研究是《诗经》训诂研究的一个分支 ,《陆疏》是《诗经》博物研究的开端。它第一次专门对《诗经》中出现的动植物进行了周密考证 ,弥补了《毛传》在名物注疏中的不足 ,大大丰富了接受者的博物知识 ,并启发后人沿着这一方向对《诗经》进行更为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关于周人始祖后稷的诞生,《史记》中记载没有《诗经》中记载真实,《诗经》中记载揭示了周人始祖诞生的真相;后稷肇祀,开周人祭祀之先河,为后代的祭祖奠定了基础;经过周人17代的发展,周正祭祖已形成完整的仪式,这个仪式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祭祖阶段、燕尸阶段;通过周五条初探,揭示周正祭祖实质。  相似文献   

17.
《诗经》里诗篇的创作时代大体可以确定。虽然有些史学家对《诗经》的使用持审慎态度,但没有人认为它是伪作。所以,《诗经》应是研究周史最可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之一。两千年来,学者研究《诗经》的著作,可谓多矣。但建国以来,史学家对它作史料学的科学新探讨的还很少见到。我们的《诗经》专家主要在文学史领域;从文学角度进行探讨,着重在《国风》的研究。而从史学角度看,《雅》、《颂》实有更高的史料价值。为什么长期以来史学界没有对《诗经》的研究给以应有的重视呢?我认为,有可能受了郭沫若同志的影响。郭老写过《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一文(收入《奴隶制时代》),明确表示他对《诗  相似文献   

18.
王金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90-91,95
一般认为,汉语表数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历时地看,汉语文学源头表数副词的使用情况及其语义是怎样的?论文以《诗经》为例,对《诗经》的表数副词进行考察。调查数据表明,《诗经》里的表数副词分为表数之频和表数之再两类。考察《诗经》的表数副词,对于从纵向理解汉语表数副词语义形成、连续性及解读《诗经》文本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汉儒以来,一直把《诗经》作为政治教科书,而忽略其文学价值。刘勰《文心雕龙》的问世,才开始扭转这种局面,刘勰在前贤评述《诗经》的基础上,承继发展,革故鼎新,就《诗经》的地位、体制、世情、写实、意境、风骨、影响等思想与艺术诸方面的问题,第一次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评价,所论多发前人所未发,实避难以可贵,刘勰所确立的诗经观,为《诗经》的文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诗经》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里程碑式的重大价值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段王裁撰有《诗经》的专著多种,提出了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他在《诗经》研究方面的创获,不少地方得力于他对《说文》的深入研究,而他研究《诗经》的成果又大大深化了《说文注》的内容。本文主要根据《说文注》和《诗经小学》两书,试图从订正文字、考释字义等方面,探讨段氏在《诗经》研究上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