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蒙古国丛藓科(Pottiaceae)对齿藓属(Didymodon)新记录种—尖叶对齿藓(Didymodon constrictus (Mitt.)Saito),再次发现了未被《蒙古国藓类植物志》收录的黑叶对齿藓(D.subandreaeoides (Kindb.)R.H.Zander)).本文对这2个种的形态特征、生境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对它们与相似种之间的识别特征进行了讨论,并提供了形态解剖显微照片和蒙古国对齿藓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2种江西省唇形科野生植物新记录,分别为琴柱草Salvia nipponica Miq.与南方香简草Keiskea australis C. Y. Wu et H. W. Li,其中琴柱草同时为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本报道充实了江西省唇形科野生植物资源的数量,为《江西植物志》中相关科属的编纂提供了依据。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标本馆(LSBG)。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八年我校共有24项成果获各级科技成果奖。这些项目是: 1.林来官等(大协作)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汪溥钦(合作)的《中国动物志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获1987年国家自然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大暗鳞鳞毛蕨Dryopteris gamblei (Hope)C.Chr.和狭鳞鳞毛蕨D.stenolepis(Bak.)C.Chr.进行分类订正研究.在《A monograph of Dryopteris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中国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等专著中,均未承认D.gamblei (Hope)C.Chr.为独立的物种,而是作为狭鳞鳞毛蕨D.stenolepis(Bak.)C.Chr.的异名处理.作者确认大暗鳞鳞毛蕨与狭鳞鳞毛蕨分别为2个独立的物种.文中附有这2个物种的分类检索表、分类特征照片、文献引证和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5.
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部分教师编写的《内蒙古种子植物名称手册》近期将由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收录《内蒙古植物志》第2版所记述的种子植物物种正确名称的基础上,新收录裸子植物1个新纪录种,采纳1个新组合种,同时收录《内蒙古植物志》第2版出版后定名发表的被子植物25新种、1新亚种、  相似文献   

6.
<正>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包括水角属(Hydrocera Bl.)和凤仙花属(Impatiens L.)两个属,其中凤仙花属植物超过1 000种[1],亚洲东南部是凤仙花属植物5个多样性中心之一[2]。陈艺林在《中国植物志》中记载了国产凤仙花属植物220种[3];加上近些年来不断出现的新种报道,国产凤仙花种类已超过270种[1]。凤仙花属植物在  相似文献   

7.
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认了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18种、1变种;把S.flexuosa Cambess,与S.chamaedry-foliaL合并;否认了这种S.salicifoliaL.var.olfigodonta Yue的存在;比《内蒙古植物志》增加了3个种;指出内蒙古没有S.blumeiG.Don的分布;更正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 第三卷)中的一些咱的不确切分布;编制了高原绣线菊属植物的分组、分系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中国槭树科植物在已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46卷中得以整理,然而,到目前为止,甘肃槭树科植物尚未进行全面整理,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该科植物,以及为科研、生产提供更多的资料,作者利用教学之余,对该科植物在甘肃的种类、地理分布等作了初步的整理。现已知甘肃有槭树科植物2属,24种,10变种,3亚种;其中含有1新变种,3个分布新记录种和2个分布新记录变种。并将甘肃所产槭树科植物编制成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出版以来内蒙古被子植物区系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取得了以下研究进展:(1)发现内蒙古被子植物新记录属8个,更名植物属2个,从原隶植物属分出而独立的植物属3个;(2)新定名发表25新种、1新亚种、15新变种、2新变型;(3)发现新记录44种、2亚种和2变种;(4)对原有的30种、1亚种、10变种和1变型进行了订正.在植物志后时期,内蒙古被子植物区系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的编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Melandrium 究竞是与 Silene 合并,还是分开,看法不太一致。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植物志,如:苏联植物志(1936)、日本植物志(1956)、北京植物志(1962)、秦岭植物志(1974)、东北草本植物志(1975)、江苏植物志(1982)、西藏植物志(1983)、新疆植物检索表(1983)等都是将这两个属分开的。但是,也有如:欧洲植物志(1964)、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一册(1982)等是将 Melandrium 并入 Silene 中,采用了广义的特征:花柱3(偶4,稀5),蒴果果爿2裂,为花柱数目的2倍。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似觉不妥,因为这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内蒙占境内花葱属(Polemonium L.)进行了分类学研究。1980年出版的《内蒙古植物志》第五卷收载了花葱属植物1种,经作者整理与研究后,现知内蒙古有本属植物4种、1变种。其中1新种:——Polemonium sumushanense G.H.Liu et Ma;1新变种:——P.chinense(Brand)Brand var.hirticaulum G.H.Liu et Ma。作者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并对分类学上有争议的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增补报道了《河南植物志》中来记录的河南产柳叶菜科植物4种4亚种,其中水珠草(Circaea lutetiana L.subsp,quadrisulcata(Maxim.)Asch.et Magnus)为河南分布新记录;订正了一些分类群的学名。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内蒙古境内分布的白头翁属(Pulsatilla Adans.)植物进行了分类及其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1978年出版的《内蒙古植物志》第2卷中白头翁属植物只收载了3种,本文按现行内蒙古的行政范围进行整理与研究,共收载了8种、1变种,增加了5种、1变型,其中发现1个新变型——P.turozaninovii Kryl.et Serg.f.albiflora Y.Z.Zhao,2个内蒙古分布新记录——P.dahuria (Fish.ex DC.)Spreng., P.cernua (Thunb.)Bercht. et Opiz., 1个中国分布新记录——P.tenuiloba(Hayek) Juz. 本文指出内蒙古是我国白头翁属植物集中分布的地区。在内蒙古,本属植物分布于草原区和森林区,主要集中于大兴安岭东麓和阴山山脉大青山一带,其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是以亚洲中部草原和山地成分为主,在北部滲入了欧洲——西伯利亚成分,在东部和南部渗入了东亚成分。此外,本文还编写了本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及植物地理分区统计表。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2021,(2)
正《中国植物志》收录的物种中,名字有"桐"字的至少超过100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成渝地区常见的几种名"桐"植物,并学习如何观察植物、认识植物,掌握初步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举一反三,世界上就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株植物。目前,植物分类学家能够将全球约38万种植物区别开来(数据来自2012年世界维管植物和植物科属大辞典),而且建立了分类系统和植物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斗蟋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延续了1 000年以上.在斗蟋蟀之前,会使用一种称为蟋蟀草的道具,通过蟋蟀草快速扫过蟋蟀的头部及触角,使得其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参阅《中国植物志》和已出版的各个省级植物志,蟋蟀草常被用作禾本科(Poaceae)穇属(Eleusine)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的中文别名,其中,《北京植物志》和《河北植物志》则直接将蟋蟀草属作为Eleusine的中文名.但是,经本文考证,用于斗蟋蟀的“蟋蟀草”应为禾本科马唐属(Digitaria spp.)的植物,针对各类植物志误将蟋蟀草作为牛筋草的中文别名所引起的误解,本文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茱萸科植物志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著者在参加编写《中国植物志》山茱萸科Cornaceae的单室茱萸属MastixiaBl.,桃叶珊瑚属Aucuba Thunb.及青荚叶属Helwingia Willd.等三属的工作中,检验了全国多数植物标本室所搜藏的标本,对以上三属植物进行系统的整理,写成文稿,现将上列三属的新等级,新组合及分布等先行发表,并附分种检索表,以便参考.  相似文献   

17.
增补报道了《河南植物志》中未记录的河南产茜草科植物1属、5种、5变种,其中1属(新耳草属Neanotis Lewis)2种(薄叶新耳草Neoatis hirsuta和水团花Adina pilulifera)为河南分布新记录,订正了6个分类群的学名。  相似文献   

18.
据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报刊之友》2000年第2期刊文报道:1999年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的中国陕西出版的16种科技期刊中,我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名列第一。第二名是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三名是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另据我院学报编辑部在西安交通大学检索站检索结果,1997年和1998年我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被美国《工程索引》收录的文章文摘共83篇。名列陕西科技期刊前矛。学报编辑部(自然科学版)1999年我院学报被美国《工程索引》收录名列陕西科技期刊第一  相似文献   

19.
无茎草属Phacellaria是英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Bentham 1880年创立的新属,属于檀香科Santalaceae,距今已一个多世纪。这个属所有的种大多数寄生在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的茎干或枝条上,成为重寄生植物,在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中,是极其罕见的。 自从Bentham创立新属以后,仍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属,在采集这个属的标本时,还将标本与桑寄生科植物标本收藏一起。多年以后,直到研究桑寄生科的植物学家Danser发现了这种现象,才连带研究起无茎草属,整理出七种无茎草属植物,并在Biumea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详尽叙述。 事有凑巧,约在1950年前后,我国开始编写《中国植物志》,也发现有许多无茎草属的蜡叶标本与桑寄生科的标本收藏在一起,后来经过谭沛祥同志整理出五种,发表在《中国植物志》24卷52—86页上。现在已知我国东南各省也有无茎草属植物。 作者于1951年4月间,在福建省龙岩白土,溪兜乡墟场,小学校前的两棵大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Nees. 上寄生的锈毛寄生Taxillus levinei(Merr.)Danser的茎干和枝条上采到东京无茎草P.Tokinensis Lect. 一种,这个种是中国的新纪录,并发表一篇论文。经查,这一属还没有人做过解剖研究,因此着手对这一种进行解剖研究。 关于无茎草属中文名称,最初是林熔教授(原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20.
本属世界约400产种,主产热带和亚热带。我国产120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分布的种类较少。东北产花木蓝属(Indigofera L.)在大多数学者所著的书中只记载了花木蓝(I.kirilowii)一种,只在kitagawa所著的Lineam.H.Mansh.(1939):Neo-Lineam.F1.Mansh.(1979)中提过铁扫帚(I.bungeana)这个种。刘慎谔教授等编的《东北木本植物图志》、《东北植物检索表》中均没有记载,以后所出版的有关东北地区的植物工具书中,也没有增加种类。笔者在最近的野外调查与采集过程中,于辽宁省西部地区采到了铁扫帚这个种,并且在旅顺的老铁山还发现了一新变种,对两种,一变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