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田间试验资料,综合考虑了影响农田蒸散的气象、作物和土壤因素,并以Priestley-Taylor公式为基础,建立了不同作物(棉花、玉米和冬小麦)的农田蒸散估算模型。该模型仅需常规气象和农业气象资料,计算简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国外对土壤—作物系统中无机氮的缓冲容量与NO-3淋失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国外在N肥推荐中的安全区概念,在安全区范围内,N肥推荐不会发生NO-3的淋失,同时介绍了土壤—作物系统中无机N缓冲容量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4-苯基-4-(1,2,4-三唑-1-基)-3-丁烯-2-酮可由3-溴-4-氯-4-苯基-2-丁酮在碱性条件下与1,2,4-三唑反应以71.4%的产率制得。其反应机理由实验和质谱证明是一个先消除氯化氢的三步反应过程,制备出了其衍生物4-苯基-4-(1,2,4-三唑-1-基)-3-丁烯-2-醇和和4-苯基-4-(1,2,4-三唑-1-基)-2-甲氧基-3-丁烯。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于固液相转移条件下,以PEG-600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苯并三唑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1-H-苯并三唑-1-乙酸乙酯(Ⅱ).Ⅱ与85%的水合肼反应,制得相应的酰肼(Ⅲ).Ⅲ与苯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则得1-(1-H-苯并三唑-1-乙酰基)-4-苯甲酰基氨基硫脲(Ⅳ).Ⅳ在酸或碱存在下环化,分别得到1,3,4-噻二唑(Ⅴ)和1,2,4-三唑啉-5-硫酮。  相似文献   

5.
以9-羟基芴-9-甲酸为原料合成了2-氯-9-羟基芴-9-甲酸及其甲酯,用元素分析仪,IR和1HNMR确证了结构,研究了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2-芳胺基-1,3,4-噻二唑-5-硫醇1a,1b和头孢菌素母体7-ACA的亲核取代反应,先制得头孢菌素新母体1a,1b,用1-芳基-5-甲基-1,2,3-三唑-4-甲酰氯3a,3b与2a,2b缩合,制得头孢菌素新衍生物4a,4b。初步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头孢菌素衍生物4a,4b对革兰氏阳性菌显示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市售碱石灰代替传统缩合剂氢氧化钡,恒压滴液漏斗代替Soxhlet提取器,改进了丙酮缩合生成4-甲基-4-羟基-2-戊酮的实验方法。后者在碘催化下脱水得4-甲基-3-戊烯-2-酮。当碱石灰为5g,I_2为5mg,缩合回流3~5h的最佳条件下,两步反应总收率为58%。该方法反应装置简单,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时间较短,收率中等,适于基础有机实验采用。  相似文献   

8.
以α-蒎烯为原料,经环氧化等一系列反应,将α-烷基-β-(2,2,3-三甲基-3-环戊烯基)乙醇酯化得到乙酸[α-烷基-β-(2,2,3-三甲基-3-环戊烯基)乙基]酯(烷基为Me,Et,n-pr,i-Pr,n-Bu,i-Bu,s-Bu,n-Am,i-Am)共9个新化合物,通过波谱及色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及含量。  相似文献   

9.
在三聚氯氰存在下,(2-环己酮基)-β-丙酸与(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酯(甲酯、乙酯、正丁酯、正戊酯)反应,得到相应的N-(2-环己酮基)-β-丙酰-(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酯1(a~d),[α]_D ̄(20)分别为-50.3°,-50.9°,-50.0°,-78.1°.1(a~c)与R,S-α-苯乙胺反应得到了光学活性的N-(2-环己酮基)-β-丙酰-α-苯乙胺及R过量的α-苯乙胺.  相似文献   

10.
报道一种合成3,5-二苯基吡唑的新方法,以1,3-二苯基-2-丙烯-1-酮为起始原料,经氯化得2,3-二氯-1,3-二苯基-1-丙酮,后者与过量水合肼反应得3,5-二苯基吡哇。两步反应收率约90%。过量的水合肼可回收套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论述了农作物的根、叶表面及其周围的微生物与农作物之间的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地区过度开发土地资源的环境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坡 《贵州科学》1996,14(3):27-33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在开发利用中必须重视科学,否则其将匮乏。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所产生的环境变异主要表现为: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逐渐丧失自组织能力和天然肥力;人们为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侈的作物而在一年内多种植几季,从而加快土壤矿物和肌机质的枯竭和土壤结构的破坏,造成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马兰庄铁矿尾矿复垦工艺,复垦土地、水质及土壤分析,土壤、农作物有害元素含量测定,农作物种植试验等。实践证明马兰庄铁矿尾矿复垦,技术上可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河北省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是假设作物品种、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耕作技术都适宜的情况下,在光、温、水等气候因素的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在考虑水分对光温生产潜力限制时,引入作物供水量与需水量之比作为水分订正函数 g=(R+W—f—D)/ET,为鉴定作物水分供求关系的客观指标。其中:R 为降水量,W 为浅层地下水补给量,f 为径流量,D 为对浅层地下水补给量,ET 为作物需水量。计算了各地小麦、夏玉米、棉花等气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贵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有机循环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作为中国西部地区一个贫困的山区农业大省,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着农业种植结构及农作物种类. 贵州省拥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但是这些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本文立足于循环经济的角度,在充分认识我省秸秆资源储量的前提下,探究秸秆作为燃料、肥料、饲料及原料在农业中的循环利用过程,并分析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以期达到减少农业废弃物,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三次刈割苜蓿高度生长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种苜蓿在生长季内三次刈割各茬苜蓿高度生长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各连高度生长呈“S”型增长,并符合逻辑斯蒂模型.确定了各茬苜蓿高度生长最大速度值和两个时间特征值.此外,不同茬次苜蓿高度生长速度呈明显差异,二茬苜蓿高度生长速度最快,达到最大生长速度所用的时间最短;同一茬苜蓿高度生长速度在不同年度的差异不明显.该研究为苜蓿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安徽地区的光合幅射、作物光能利用率和光合生产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以日总幅射440卡/厘米~2为例,得出光能利用率5.3%,光合生产力的日产量80斤/亩,可视为本省作物在群体生长盛期的上限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重风灾条件下林网作物产量防护效果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农田林网对风灾作物产量防护效果影响的研究方法所要遵循的原则,详细论述了农田林网内风灾作物产量防护效果的调查方法、度量指标和有效防护范围的划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层次分析与功效函数,提出了一种构造多目标综合育种选择指数的新方法,并以油菜的品系选择为例,构造了油菜育种选择指数,预测效果,连优与育种方向,该方法较各种多元分析与通径分析更为适合育种需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温室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种植方式、污水不同土地处理状态下水氮运移吸收和净化过程模拟试验,分析了作物生长、根系生长与分布、根系对水分氮素吸收规律以及根系竞争吸收与土壤中水、氮含量的关系,以及氮净化规律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作物生长→根系生长与分布→根系吸水、吸氮→土壤中水氮运移转化→作物生长循环计算联合模型.以模拟试验为背景,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污水不同水氮土地处理条件下作物生长与土壤─作物系统中水氮运移吸收转化过程和土壤中氮净化机理.为建立环境地学工程的分支模型──污水土地处理控制模型提供了基础模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