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林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3):110-112
以批评性话语分析(CDA)及意识形态的理论为基础,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及物性、转换、情态、人称代词和语篇等方面分析奥巴马总统的演说,解释政治家是如何利用意识形态来操控听众以建立领导人形象,以此来增强读者对政治语篇的鉴赏及对语篇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的敏感度,提高其批判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主要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本拉登之死所作的演说本文。并将话语与社会语境相结合,揭示了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与语篇的相互作用,体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在大众语篇尤其是政论演说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从语篇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选取奥巴马的竞选总统获胜演说辞作为对预设研究的解读,寻求语篇类研究的新路向。认为演说类语篇具有区别于其他语篇的特征,好的演说往往能使听众在感召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  相似文献   

4.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分析模式,然后用该理论框架分析了二战时英国首相邱吉尔的一篇演讲,重点论述语篇、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探讨批评性语篇分析在阅读大众媒体语篇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增强读者对语言的敏感度,提高批评性语言意识及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2008年英国主要媒体对奥巴马和穆沙拉夫的竞选报道为语料库,从框架理论的角度阐释分析了概念隐喻在新闻语篇中的意识形态构建功能。隐喻主要通过框架的填充预设,筛选、凸显和塑造隐喻现实构建了语篇的意识形态,同时,语篇也制约着隐喻的生成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克林顿离职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波 《科技信息》2009,(30):127-127
本文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角度对克林顿的离职演讲语篇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揭示演讲文体的意义及其语言体现。通过克林顿离职演说的分析,它的人际意义侧重在语气、情态、人称等各种手段的体现。演讲语篇人际意义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克林顿离职演讲的内容和意义。本论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框架,系统地分析了英语公众演说中人际功能的实现和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人际功能元素的特点,提出一个在人际层面上增强演说力度和提高演说技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从文体分析的角度,通过对语言描写即从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内在结构等角度分析和对文本语篇所选择语言成分的得体性进行分析,探讨了美国前总统布什的朝鲜核试验演说的文体特点。旨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英语演说文体的敏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莹  孙兆玲 《科技信息》2013,(16):42-42,45
近年来,互文性研究在语篇分析,尤其是在"批评语言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本文通过对20篇美国和中国记者招待会语篇中的引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关注语言和意识形态如何达到有效互动;并从信息来源,采取的转述形式和使用的转述动词三个方面来考察中美记者招待会语篇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对戴维.卡梅伦就职演说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意义,并探讨语篇与意识形态、语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包光霞 《科技信息》2012,(6):332-333
韩礼德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为众多翻译研究者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他们将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个案分析显示,语篇翻译模式操作性强,对翻译过程和翻译批评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当然,这一理论也存在不足,需要完善,若能将语篇翻译的内部系统与更广阔的外部系统如政治、文化语境结合起来,它必将展示更旺盛的生命力。美国竞选总统的演说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竞选词时常具有磅礴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而为之感动。本文从翰礼德的功能语法出发,用人际功能的理论来对阿德莱·史蒂文森的“竞选总统演说”进行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以韩礼德及物性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所选新闻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目的在于验证新闻语篇的基本语言特征,揭示经济新闻语篇所隐含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从批评话语分析框架下的互文性角度分析了美国媒体对中国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除了说明主观性同样存在于貌似中性的灾难性新闻语篇中,也揭示了美国媒体意图塑造中国负面形象的意识形态及其形成原因,并再一次论证了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周馥郁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75-76,78
批评语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概述了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及其常用的分析方法,然后运用该方法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谷歌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意识形态在新闻报道中的影响,从而揭示了批评语篇分析在分析大众语篇时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宋瑛娜 《科技信息》2009,(6):102-102
互文性意识形态意义的研究是批评式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对互文性意识形态意义的描述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使互文性意识形态意义的研究方法建立在一致、系统的理论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评价理论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文章运用评价系统理论对奥巴马在Iowa的竞选演说中所使用的人称代词、名词和动词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6.
演讲语篇有区别于其他语篇的特征,即独特的现实性、艺术性和鼓励性。美国就职演说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演说词不仅具有磅礴激昂的气势,而且常常令人热血沸腾并为之感动。本文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出发点,用人际功能理论对乔治·W·布什的“就职演说”进行语篇分析,探讨该演说振奋人心、团结民心的缘由。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意识形态意义的研究是批评式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对互文性意识形态意义的描述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使互文性意识形态意义的研究方法建立在一致、系统的理论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梁玭婷  苏桡敏 《科技信息》2010,(8):I0149-I0151
语气是体现交换功能的核心,是人际意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理论为指导,对罗斯福的“珍珠港事件”全国演说进行小句(clarise)的语气分析,通过定性归纳方法找出语气选择与语篇主题思想之间的联系。说明其在语气方面的意义和信息传达上的语篇特点,从而进一步找出其在体现语篇主题思想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改平  赵鹏 《科技信息》2007,(13):19-20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批评性语篇分析(CDA)吸收了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和方法,认为语言形式可以反映语言的社会功能,并揭示出语言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本文根据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中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以布什对伊拉克增兵计划的演讲作为语料,从及物性和情态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布什这篇演讲语篇中所蕴藏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贾军 《科技信息》2010,(8):158-159
本文拟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科技英语中的名物化和被动语态结构在科技语篇中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考察并揭示科技语篇所包含的研究者个人的意识形态,从而增强批评性阅读科技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