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94年,太阳系里的一颗彗星被木星轨道抓住后就一直绕着木星转,轨道则不断衰减.当木星引力大过彗星自己抓住自己的引力时,便把彗星拉成碎片.这些碎片有的继续绕着木星转,有的落到木星上,最大一个碎片坠落打出的疤痕,直好几个月的时间都出现在木星表面上.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9,(10):6-6
2009年7月19日,木星再次遭遇小行星或彗星大碰撞。碰撞发生5天后,升起一个和地球的太平洋一般大小的巨型暗色烟柱,跟1994年舒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的碎片撞击木星后升起的烟柱非常相似。新近升级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下了这次最新碰撞,而且是由为“哈勃”最新安装(安装过程还破费周折)的宽视场照相机3号拍下的,这也是这部照相机首次担负重要的科研任务。  相似文献   

3.
近地天体及其撞击地球的危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为 《科学》2006,58(1):29-33
近地天体(Near Earth Object,NEO)是轨道与地球轨道交叉或接近的小行星或彗星。由于大行星的引力摄动,近地天体的轨道易发生变化,因此,存在着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潜在危险,特别是鉴于1994年休梅克-利维9(Shoemaker-Levy 9)彗星撞击木星的警示,近地天体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门问题。目前,国际上正在广泛开展几个搜寻和监测近地天体的宏大计划.很多令人惊奇的消息和图像常出现于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美国海尔天文台的查理斯·科瓦尔在搜索彗星时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他的轨道在土星(离太阳9.5天文单位)和海王星(165天文单位)轨道之间,大约离太阳24亿公里。这是迄今已知小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大家知道,在火星(1.5天文单位)和木星(5.2天文单位)轨道当中存在着小行星带。绝大多数小行星都在木星内侧,环绕着太阳公转着。个别的可能达到木星外侧。但也有少数小行星,它的轨道比地球更接近太阳。象1976年发现的小行星,它公转周期比地球还短。  相似文献   

5.
正space太空近日,研究人员发现了太阳系中一个新的天体高速轨道网络。利用该网络,一些天体可比先前任何已知的轨道更快地穿越太阳系。这条星际"高速公路"使彗星和小行星在太空中的运动速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快得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可从木星到达海王星。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轨道的动力学结构在从小行星带到天王星及一些其他位置的"空间流形"中形成了一系列相连的"拱桥"。理论上,天体利用这条新发现的星际"高速公路"穿越太阳系只需要几十年时间,  相似文献   

6.
未雨绸缪 小行星是太阳系的小字辈,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在太阳系形成期间由石块形成的,只有大约3%的小行星由铁等金属构成.小行星的轨道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广大区域,只有少数不守规矩的"特殊小行星"在火星或木星的引力作用下,才会闯进内太阳系,撞击地球、月球和火星.  相似文献   

7.
视野     
<正>太空提取小行星岩石送进绕月轨道space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将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选择一块大石头,把它送进月球轨道。这颗小行星将在2019年选定,目前倾向于选择的对象是小行星"2008 EV5"。执行这一任务的飞船将在2020年12月发射,它将花大约两年时间,飞抵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条小行星带中的这颗小行星。抵达后,它将提取小行星表面一块直径大约4米的岩石。接着,飞船将用215~400天时间环绕小行星飞行,借助小行星的引力把这块岩石送入一个不  相似文献   

8.
坦普尔一号彗星简介 坦普尔1号彗星运行在木星和火星间的小行星带上,是科学家坦普尔在1867年4月3日发现的.它是冰石混合体,石在内,冰在外,冰壳包裹着石核.直径约6.5km,密度变化在3~4 g/cm3之间.轨道周期5.74年.  相似文献   

9.
日前,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条贯穿太阳系的新的"星际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来加快航天器从地球到太阳系遥远部位的旅行时间,并监测和了解可能与地球碰撞的近地物体. 研究人员研究了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轨道,并计算出它们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新发现的星际高速公路使彗星和小行星在太空中的传输速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快得多,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就可从木星旅行到海王星.  相似文献   

10.
前沿     
正太阳系中发现新的星际高速公路天文学家发现了一条贯穿太阳系的新的星际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来加快航天器从地球到太阳系遥远部分的旅行时间,并监测和了解可能与地球碰撞的近地物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轨道,并计算出它们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新发现的星际高速公路使彗星和小行星在太空中的传输速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快得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可从木星旅行到海王星。  相似文献   

11.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12.
彗星之谜     
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太阳系,从地球上发射了6个空间探测器进行考察;1994年7月17日到7月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分裂成的22块碎片相继和木星相撞,全世界的天文台都把望远镜对准了木星,正在天空中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和"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忙于收集彗木相撞的照片和磁场变化、射电流量变化等信息;1994年8月13日又发现一颗彗星"麦克豪尔2号",发现时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将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选择一块大石头,把它送进月球轨道。这颗小行星将在2019年选定,目前倾向于选择的对象是小行星“2008 EV5”。执行这一任务的飞船将在2020年12月发射,它将花大约两年时间,飞抵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条小行星带中的这颗小行星。抵达后,它将提取小行星表面一块直径大约4米的岩石。接着,飞船将用215~400天时间环绕小行星飞行,借助小行星的引力把这块岩石送入一个不同的轨道。下一步,大约在2025年,飞船将把石头放进一个稳定的绕月轨道。到那时,宇航员将可能与这块石头会合并提取样本。一旦成功,这将是首次刻意把一块重重的太空岩石放到地球附近。从这块岩石采集的信息,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多了解它所来自的小行星类型。这项任务不仅是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而且将是测试行星防御策略的一个好机会。当飞船造访目标小行星时,飞船将被轻轻推到一个不同的轨道,这能让科学家测试一种让大型近地小行星转向、从而避免与地球相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前沿     
正世纪彗星ISON ISON彗星,又名C/2012 S1或"光科网彗星",属于掠日彗星,于2012年9月21日由俄罗斯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ptical Network,简称ISON)的成员维塔利·纳瓦斯基和阿特罗姆·诺维克诺克利用0.4米口径反射望远镜发现。发现时ISON彗星距离太阳约9.4亿千米,视星等仅为18.8,彗发直径为8",轨道位于木星之外,较难通过一般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科学家通过对ISON彗星轨道进行分析,发现其与1680年大彗星的轨道接近,因此推测出它们是从同一颗更大的彗星分裂出来的碎片。  相似文献   

15.
40多年前,0.25吨的一快电路和遥感器挣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迅速掠过月球和火星,冲向木星——"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当时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一年.它们给人类呈现了超越太阳系小行星带的首次惊鸿一瞥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谜团——一个困惑和启发天体物理学家数十年的谜团. 像许多谜题一样,这个谜题仅仅开始于一个小暗示:似乎有些不对劲.就在"先驱者"10号、11号飞越木星和土星轨道后不久,地面控制人员开始注意到:两艘飞船的飞行速度似乎比预计的要慢,就好像某种力在非常巧妙地牵引着它们向后朝向太阳.  相似文献   

16.
童报 《科学之友》2005,(9):39-39
1994年7月,人类首次目睹彗星撞击行星的场面——一颗彗星的21块碎片连续轰击了木星,并在这颗太旭系最大行星的表面撕开了足足能放进一个地球的“巨大伤口”。这一景象如噩梦般挥之不去,而人类也将“小天体撞击地球”视作21世纪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  相似文献   

17.
新知短信     
人类导演"关地大冲撞"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18.
正指导航天任务的科学家们提请注意,不要破坏拥有潜在生命的地区。但是,当涉及太空中其他区域的时候,管理工作的指令却变得模糊不清了。我们已经在月球上留下了超过40万磅(1磅约0.45千克)的人造材料,火星表面上杂乱地散落着各种探测器以及废旧轨道飞行器的碎片。此外,科学家已经派出没有最终目的地的太空飞船,这艘飞船正在跨越冥王星。在我们自己的星系中,太空垃圾很多,包括废弃的人造卫星、破旧太空飞船的碎片和发射过的火箭残骸,有21 000  相似文献   

19.
小行星还在二百年前就已确知,在火星和木星之间不存在一个单独的正常行星,随后发现了许多小行星。苏联列宁格勒理论天文研究所每年出版《小行星星历表》,1981年卷表列了2178个小行星的精确轨道,以及在最适宜于观测的时刻它们的坐标位置。它们都有环绕太阳运行的椭圆形开普勒轨道,大多数处在紧靠火星轨道之外的小行星主带中。  相似文献   

20.
1994年7月,人类首次目睹彗星撞击行星的场面--一颗彗星的21块碎片连续轰击了木星,并在这颗太阳系最大行星的表面撕开了足足能放进一个地球的"巨大伤口".这一景象如噩梦般挥之不去,而人类也将"小天体撞击地球"视作21世纪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