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基于ArcGIS Engine构建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重庆忠县为研究区域,利用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6.0结合二次开发平台ArcGIS Engine,在充分分析丘陵山地农业生产特点基础上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和相应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探讨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库与模型库的构建以及功能设计.提出对地形空间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空间数据按县、镇、核心示范片3个层次进行组织;在对各种空间数据叠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研究区域内的“3414”试验数据进行肥料试验回归分析,形成了配方施肥模型.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对测土配方施肥所需相关数据的科学管理和相应的分析功能,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集成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构建了服务于民勤县的基于GIS的推荐施肥专家系统.系统整合了民勤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测土施肥项目等一线农业科技工作者积累的土壤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构建了初始施肥模型,开发了地图基本操作、系统数据维护、信息查询、施肥模型参数编辑、施肥决策支持和专题图制作6个功能模块,实现了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施肥参数等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地图浏览、施肥决策、专题图编制等技术服务.同时,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后期肥效试验和新的农民施肥及作物产量等数据,进一步优化施肥模型、改进施肥参数,具备不断优化和改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虚拟现实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日趋成熟,三维虚拟校园建设已成为数字校园建设的新热点.本文结合安徽师范大学三维虚拟校园建设的实际需求,分析了三维虚拟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系统实现的总体框架,探讨了数据源的获取和处理、建模软件的选取和应用、三维模型的建立和优化等校园三维建模的技术细节,并研究了模型的快速加载与实时漫游、二三维动态交互、基于插件技术的集成应用框架等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根据本文提出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法,采用3DMAX建模软件制作了安徽师范大学三维校园模型,并在VisualStudio 2008平台下,基于OpenGL和.NET类库,采用插件式技术编程实现了安徽师范大学三维虚拟校园原型系统,系统在运行效率、独立性、真实感和可扩展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地震数据采集软件平台中基于插件的应用集成框架技术。先进的地震数据采集软件平台要具备良好的复用性、高可扩展性,体现目前软件工程流行的高内聚与松耦合的思想。插件能够实现应用功能的封装,并提供外部调用的接口,基于插件的应用集成框架能够实现二次应用功能发并集成第三方软件模块。本文介绍了插件的内涵与优势;重点描述了插件的运行机制;阐述了基于插件的应用集成框架的设计思路及层次结构,并分别介绍各层结构的功能,包括应用程序框架服务、应用程序用户界面服务;后用已编码实现的程序库展示该应用集成框架的显示效果。该项技术研发为地震数据采集软件平台的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念、玉米的需肥规律、玉米按照测土值计算具体施肥量以及如何施肥等方面论述了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二维WebGIS应用局限性,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和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以SuperMap GIS系列软件为技术平台,以3Ds Max为建模工具,采用iServer服务器和基于jQuery框架网页设计技术的三维Web地理信息系统;形成的插件式三维B/S应用模式,在校园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及"智慧城市"等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临夏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光锦 《科技信息》2013,(3):53-53,67
根据临夏州人多地少,农业生产中存在施肥不合理现象,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原理,依据项目开展情况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现状,分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OSGi规范描述了一个组件化、动态的服务插件开发平台。在OSGi服务平台中,开发人员通过开发插件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功能,这些插件可以动态加载和卸载,或者根据需要远程下载和升级。本文提出了一个以OSGi框架为核心,加入db4o、SWT/JFace等组件构成一个插件化的应用开发框架,展示了基于OSGi框架开发插件化应用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7,(6):959-965
为了高效管理地下管网数据,充分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实现并行开发.以三维地下管网综合管理和空间分析需求为背景,利用C#和OSGI.NET插件框架结合国产Supermap 8C三维GIS平台设计开发了插件式三维管网信息系统,实现了三维地下管网可视化查询、分析及预测.系统所有功能以插件形式组织,降低了系统耦合性,方便了系统的扩展与更新.  相似文献   

10.
柑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建立柑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模型,摸清不同地力等级柑桔施肥参数,构建柑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提出最佳施肥方案,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煤矿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解决中国煤矿开采技术装备普遍落后,煤炭资源回收率低、死亡率高以及"数字矿山"发展缓慢的问题,基于科学采矿理念,分析煤矿开采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高度自动化与传统综采工艺相结合的无人工作面的概念和系统模型,构建了无人工作面的技术框架,分析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采煤机自动调高、采煤机自主定位与导航系统、煤岩界面自动识别、井上-井下双向通讯、采煤工艺智能化、工作面组件式软件和模型及数据库技术,指出了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2.
对浅层地温能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之一,目前以浅层地温能为专题的管理系统尚不多见.采用GIS控件ArcGIS Engine嵌入Visual Basic.NET的方法为技术平台开发的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空间信息系统,能有效管理该区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和利用.该系统有数据管理、图形显示、查询等一般功能,此外,在空间分析模块中加入了地下水热泵适宜性评价模型.本文重点介绍了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热泵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现过程,最后在系统中利用该模型对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热泵进行了适宜性区划,得出了平原区地下水热泵适宜性分区图.因此,该系统能够为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资源的利用管理等提供决策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ArcGIS Engine是ArcGIS9新推出的嵌入式组件库。本文简要介绍了ArcGISEngine的有关技术和.NET技术,利用C#语言和ArcGIS Engine组件开发了一个专门用于专题图渲染的系统,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流程和部分主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基于GEF插件和组件技术的可视化适配器开发工具,通过组件的图形化配置完成适配器的开发工作,分析研究了Eclipse平台下GEF框架的原理和组件的模型及配置过程。通过具体实例应用证明该适配器能有效可靠地应用于异构系统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cGISEngine与C#.net的地图鹰眼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锋 《山西科技》2009,(3):27-28
文章基于.NET平台,使用C#语言研究了ArcGISEngine实现地图鹰眼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二维空间模型——培模型(Wall Representation)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墙模型的两个定理,为用专家系统技术解决平面布局问题提供了理论据。文中根据空间布局问题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墙模型的用于求解空间布局问题的专家系统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WEB的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再根据具体的Web技术,提出了基于不同技术的专家系统模型,并介绍了实现各种模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llustrated the software architecture of our concrete safety expert system. Three advanced technologies are proposed and have been applied to our expert system to greatly improve the intelligent level, which ar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ology (conceptual model, dialogue management, interface entity and interface construct), intelligent agency user interface (IAUI) and component technology. The important character of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in our expert system is adapting advanced intelligent interface and scientific integration of various components different from common system architecture of expert system. Especially, in the interface-friendly multimedia system intelligent interface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