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阳能发电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太阳能的利用技术,重点讨论了太阳能的发电技术,综合介绍了太阳能塔热气流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光发电等国内外各种太阳能发电技术,并进行了比较。在阐述各种发电技术的理论与优缺点的基础上,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前景做了探讨。同时,也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在太阳能发电技术上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有利条件和自然空间。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风激共振破坏问题,采用流体控制方程建立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场模型,并将计算得到的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场流速和压力再加载到聚光器前后表面,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固耦合模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固耦合场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模态振型的影响较小,而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最大变形量的影响较大,但其影响程度随模态阶数的递增而递减;与高度角β=0°时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固有频率相比,高度角β=45°时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固有频率均不同程度地减小,但最大变形量基本上保持不变;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器的上边缘以及4个悬臂梁靠近电机的部分最容易受到损坏,故应提高此部位的刚度。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系统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近年来对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系统的研究非常活跃.简要概括了关于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优势,介绍了其商用电站的建设进展,分析了在我国建设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将太阳能首先转化为热能,再利用热能发电的技术,是对太阳能的高品位利用。文中总结了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太阳能热发电的运行模式和热发电系统中的控制难点问题,进而提出了多模型控制策略,并与传统的单内模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多模型控制策略对时变不确定对象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东 《广东科技》2013,(22):119-120
首先简单介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在国内外的应用,随后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建设成本影响较大的定日镜、蓄热系统和塔顶接收器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模拟两个小型太阳能热发电站建设资金在各子系统中的分布,并提出定日镜是建造塔式太阳能热发电主要成本。  相似文献   

6.
由何开浩研发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聚光瞄准装置有聚光系统,吸、换热系统,储热系统和发电系统四部分组成。其中,聚光系统包括反射镜、支撑结构、传动装置和跟踪控制系统。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采用光-热-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缺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间冷回热太阳能燃气轮机与卡林那相结合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通过"比较法",推导出太阳能热发电效率简明解析式。基于能的品位概念,采用EUD图像分析方法,探讨了新循环各个子过程的不可逆损失,指出了不可逆损失分布特征和太阳能热发电效率提高的潜力。通过分析关键参数对热力性能的影响,揭示了这种太阳能联合循环的热力特性规律。另外,针对传统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低辐照时不发电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由太阳能燃气轮机循环、朗肯循环、卡林那循环组成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运行调变策略,根据太阳辐照强度的变化切换系统流程,从而实现低辐照发电。以新疆地区的气象条件为例,研究了系统四季典型日的变辐照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8.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实验和运行数据充分证明了其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应用前景.文中较系统的回顾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吸热器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对应用较为广泛的熔盐吸热器、空气吸热器及水/蒸汽吸热器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展望了我国开展塔武太阳能热发电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热发电是利用聚光器将太阳辐射能汇聚,通过热功循环来发电的技术。目前太阳能热发电有条件逐步成为担当基础电力负荷的新能源,成为我国新能源的重点发展对象。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主要类型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国内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简单指出了国内太阳能热发电存在的问题,尝试着给出了几点建议。最后,展望了国内太阳能热发电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中,采用水工质作为传热介质,吸热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直接驱动汽轮机,可有效减少热量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因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水工质在蓄/放热过程中会发生相变,单一显热蓄热技术难以与水工质的温-焓曲线匹配,从而产生较大(火用)损.嵌入与水工质温焓曲线相匹配的显热-潜热多级蓄热系统是有效减少系统(火用)损失、提高蓄热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介绍了太阳能光热发电中常用的显热蓄热技术及其优缺点;其次,给出了适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的潜热蓄热技术;再次,从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3个层面对显热-潜热多级蓄热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指出了太阳能直接蒸汽发电系统中多级蓄热技术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热发电的高效集成方法,基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最佳运行条件,建立300 MW燃煤机组与太阳能集热的混合发电系统,理论分析混合发电工况下机组的热力学性能和热经济性.结果表明,太阳能辐射强度为600 W/m2时,槽式集热器的最佳运行温度为306.55℃;300 MW燃煤发电机组中,离开槽式集热器的热水直接与回热器的热水混合时,太阳能热水与进入3#回热器的热水混合是槽式集热器与燃煤发电机组集成的最佳方案,此时太阳能热发电效率达到23.60%,节省煤耗5.53 g/(kW.h).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相对压力概念,构建了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新数学模型,并对西班牙太阳能热气流电站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其流场和温度场,并据此对原始模型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发电系统集热棚出口和烟囱进口的局部流道进行优化,使烟囱进口处局部流速增大约14%,温度场更加均匀,相对压力减小约50%,提高了系统做功能力和能量转换效率,同时减上蒂统能量损失.数值模拟结果为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饱和蒸汽循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太阳能热电系统进行了理论-模型-模拟的一体化研究.根据中国30个省会城市的气象数据,模拟运行了所设计的槽式热发电系统,计算了所设计的各地热发电系统全年的运行情况,分析了系统总效率随昼夜、季节、年度以及纬度的变化,探讨了不同常规能源作为太阳能补充时的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电站整体有效工作时间以及全年总发电量是选择太阳能热发电站地址的主要考虑因素,此外,无烟煤以及天然气资源可作为不同情况下备选的常规能源,以提高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太阳能热利用中的传热分析、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房和太阳能干燥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状况,对一些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新设计和新装置也同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张良 《科技资讯》2013,(18):99-99,101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今后化学能源的主要替代能源之一。太阳能热发电是主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由于天气、昼夜等不稳定因素,现阶段太阳能热发电存在发电与用电不同步,发电不稳定等问题。在太阳能电站中加入蓄热系统,用以减少甚至消除太阳辐射强度的波动对太阳能利用的稳定性的影响。从控制策略上做到对能源的合理利用,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6.
能源短缺是目前世界各国发电能源使用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为了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电的需求,各国科研人员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研发。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主要是利用太阳光聚热进行发电。本文主要对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同时详细阐述了槽式、塔式和碟式3种热发电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政府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给予高度重视,本论述通过对太阳能热发电方式之一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水平等方面简单介绍,依据阿克塞县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相关的配套设施,陈述在阿克塞县建设20MW的槽式太阳能热电冷三联产项目无论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目前全球能源现状,表明了太阳能发电的重要性和前景,介绍了各种太阳能发电方式和它们的优点;同时指出太阳能发电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措施,以及我国太阳能发电的有利条件和难点。鉴于很多文章都对太阳能的优点进行了论述,本文就太阳能发电的利弊并主要针对安装太阳能光电系统时的遮挡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王辉 《科技信息》2013,(3):399-400
太阳能光热发电相对光伏发电具有低污染、高效率的优点。由于太阳光照的波动性和夜间无光的特点,限制了光热发电系统的稳定性,提出利用储热技术克服阳光不足和夜间无光照的制约。储热系统可分为显热储热、相变储热和化学储热。具有太阳能光热发电应用前景的储热材料主要有熔融盐(钠盐和钾盐)、高温储热混凝土和相变合金。  相似文献   

20.
科技掠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 料科学部最近召开新能源科学基础 研究和“十五”优先资助领域研讨会, 就燃料电池发电、风力发电、氢能综 合能源系统、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 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代表通过研讨,提出了如下新 能源建议优先资助的领域及方向: 1.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洁净转化与 利用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技术 ①氢能综合能源系统的新理论、新 方法研究;②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关键问 题方面;③光伏、光热太阳能利用与建 筑一体化技术,探索新型光电转换的纳 米级薄膜表面处理技术;④太阳能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