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孔子"和"之实现方式,在人与己的关系上,强调认识自我、磨炼自我、提升自我,注重个人行为的适度,追求完美性;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仁者爱人、礼之用、和而不同,主张孝悌友爱,睦邻礼让;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人是仁德之人、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崇尚道德理性,强调社会责任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人地和谐,师法自然。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企业的和谐发展是重要的基础.从"和"视域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入手,着重从企业与员工之"和为贵"、企业与企业之"和而不同"、企业与社会之"义利之和"的角度阐述这一问题.企业与员工之"和为贵"理念,包含:追求企业中员工个性的和谐发展;追求员工与员工关系的和谐;追求管理者与员工关系的和谐;追求员工与制度环境的和谐;追求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之间的和谐.企业与企业之间"和而不同"的理念,包含:合作是生存之道;合作就是减少内耗.企业与社会之间"义利和合"的理念,包含:企业要强调"义以分之";企业要强调"义以为上";企业要强调"义利之和".  相似文献   

3.
王蕾 《菏泽师专学报》2012,(4):10-12,20
科学发展观在关于发展目的问题上,主张以生态良好为根本手段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问题上,坚持以践行生态正义为促进自然生态良好的根本动力;在人与人、社会之间关系问题上,强调以实现生态公平为推进社会生态良好的根本准则。可见,它即坚持以人为本,又倡导生态伦理,因而是一种实现了以人为本与生态伦理完美对接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消费社会中人的消费显现出物征服人,人丧失独立性、个性的特征.从真实需要与伪需要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三个角度来阐述分析现代消费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特征,并探索主体性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主体性是一个历史的辩证的发展过程,消费社会中表现出的主体性的"衰落"是主体性发展完善的一个必经阶段,它实质上是对以往主体性的辩证否定,所谓主体性的衰落只是特定形态的主体性的衰落.  相似文献   

5.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仁爱"与"兼爱"的对立并不在于"爱有差等"和"无差别之爱",相反,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真正的分歧在于前者从人之为人的道德理性寻找理论的依据,而后者把目光投向了经验世界的"实利",前者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后者主张"己所欲,施于人",前者体现了主体间的尊重与平等,后者常常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马无纤 《科技信息》2011,(28):161-162
阿马蒂亚·森主张复兴经济学与伦理学联盟,重建经济学伦理之维的"革命"。他强调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关系的双向性,主张在重新宽泛理解经济学的基础上,恢复经济学内在拥有的人的层面和社会层面,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经济学日益疏远伦理学的今天,重读阿马蒂亚·森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言情小说进入晚清后,强调"情教"大于"礼教",支持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时压抑人性的封建"礼教",在解放"人性"方面是进步的,它也是"小说界革命"的一种形式.但进入民国后,面对残酷的现实,特别是军阀混战、政治黑暗的现状,很多作家对自己的文学主张提出了质疑,开始怀疑自己所批判的文学主张,在精神上又回归传统,由蔑视封建礼教开始拥护封建礼教,他们的主张遭受了"两难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走出了彻底批判与彻底否定旧秩序的代表作家李涵秋,开创了言情小说社会言情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的书论,虽然没有形成体系,但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在继承与创新问题上,他主张"师法古人,变化在我",重视继承,更强调创新;在碑、帖问题上,他通过对二者的比较重新审视碑刻书法的艺术价值;在书画关系问题上,他主张"书画同源";在审美观念上,他认为美与丑可以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9.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并清醒地认识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哲学家.他宣称"人为自然立法".事实上,这正是康德哲学的一个根本精神.在认识领域,康德高扬了科学对自然的主体性,从而人为自然立法;在实践领域,康德主张人应该超越自然,从而人为自身立法.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康的"人为自然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10.
礼教是建立在性本哲学基础上的,强调以性统情,本质上是"存天理,灭人欲";与此相反,情教是建立在情本哲学基础上的,主张以情统性,性情一致,"以情度情"。冯梦龙的"情教"说是对晚明清初尊情思潮的继承,是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批判。但他也认识到尊情思潮走入极端后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并致力于消除它。这正是冯梦龙的情教说于时代转捩处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人本质上是一种合目的性的文化存在,人的本质是现实社会关系的产物;价值是人的世界独有的,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客体关系,主要是客体对主体完善的效应。人的价值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关系范畴,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其社会意义在于如何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问题中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安身立命是儒家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强调用仁爱之心,道德关怀去体察自然、社会和人心,阐释道德主体追求超越,安顿自我,寻找精神家园的终极目标.其内容包括人在自然中、人在社会中、人在自我心中的存在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新审视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上,费希特是直接从康德出发的,他企图在主观唯心主义“自我”哲学的基础上,解决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提出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和非我的命题,开始把人的认识当作一个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加以考察,突出地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理论和实践,必然和自由,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对后来哲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儒家私德伦理主张"亲亲为大"的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血亲宗法关系的层次之分不能兼爱,强调为了孝道可舍弃公正,这不免给人们带来错误的心理和行为暗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我国传统社会主张家国同构、以家庭为本位,家庭私德是中国传统社会以及儒家伦理思想的主导性伦理道德,且与社会公德发生了冲突。随着血缘宗法制的衰落和现代文明的进步,我国已由熟人熟事社会跨入陌生人物的社会。以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为基点,结合西方社会德性的涵养方法,型塑我国公民的现代社会公德观念,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6.
陈献章以“宇宙”为起点,提出了“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强调心的决定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为宗”的修养目标或为学宗旨,主张以静求心,强调内省、摆脱经典的束缚、充分发挥自我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他在静坐与逍遥中形成了其学术思想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17.
泰州儒学强调以人为本。古代的泰州学者们十分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尊身、保身。他们还从人性层面和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层面对其身本思想进行阐述与论证。泰州儒学肯定人的情欲,但同时也主张节制不合理的情欲,尤其反对恶欲。泰州儒学还倡导公欲,主张义利统一,要求人们处理好义利关系,坚持义利统一,做到"知本""知止"。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正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是:在信念观念确立上,不再是单向接受思想理论灌输,转向重视对真理的独立思考与探索,增强了个人主体意识和要求社会对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认可;在贡献与索取关系上,也从以前单纯强调对社会的义务和奉献,转向对社会的奉献与实现自我价值的统一;在成才道路上,也改变了以往只强调服从组织分配模式,转向国家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双向选择;等等。应当肯定,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思维的新变化尽管带有种种缺欠和不足,但其主流是积极的、求实的。它表明,随着社会进步,当代大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路拓展了,主体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19.
鲁迅选择文学,不单纯是顺应时代要求对社会使命的承担,更来自于他的内在生命自觉,是他听从内心召唤、回归自我的必然结果.从翻译到创作,从小说到杂文,30多年如一日始终守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鲁迅的确十分重视和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但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中都突破了附属于政治社会需要的“实用”层面,而是特别关注人的生命状态,探究灵魂的奥秘,传达自我生命体验,因而具有相当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20.
"我思"范畴无论是在笛卡尔哲学还是在康德哲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通过对"我思"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存在着诸多差异。笛卡尔热情讴歌理性,康德则主张对理性进行正确审视;笛卡尔的"我在"是实体性存在,康德的"我在"是现象的存在;在知识的问题上,笛卡尔是彻底的理性主义者,康德则是企图对唯理论和经验论进行调和;笛卡尔认为认识自我是十分容易的且能认识人的本质,康德则认为认识自我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只能认识现象的自我而不能认识自在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