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字是最重要的秦代文字资料,它上承商周古文,下启汉魏隶书,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构形学理论从1734个构形单位中共切分出886个直接构件。直接构件按照功能类型分为四种:表形构件、表义构件、表声构件以及无理构件。相关统计分析表明,直接构件中存在着一批基础元素,直接构件之间的组字能度差异大,尤其是存在大量组字次数仅为1次的构件。此外,无理构件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据目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春秋时期新造汉字593个,汉字系统进一步趋向完善和稳定,表意构件系统已比较成熟。汉字构形方式系统进一步调整与优化,表意类构形方式的功能趋向更加衰弱,形声构形方式的优势地位继续加强。汉字字形演变存在省简、增繁、替换和讹变等多种形式,有少数字形经变异后成为定型而进入文字系统传承,不过大多数汉字形体结构相对稳定。汉字的发展演变既表现为时代性的演进,同时又开始形成地域性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墓志文字材料真实,字形丰富,其构件讹混现象十分普遍,既有规律性,又有特殊性,有必要进行归纳考察,以便为碑刻异体字研究、汉字构形研究、古籍整理和汉字发展史等研究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6,(1):37-41
《说文》中有关叡字的解释有些难解,睿字构形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近些年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公布,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金文中■、■二字的释出,使我们对、二字的构形有了新的认识。由此,我们认为睿就是的省变体。睿在战国时期不同地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楚文字中睿字发生了讹变以至当时难以释出。本文在讨论睿字构形的同时,对楚文字中睿字发生讹变的原因也试做说明。  相似文献   

5.
基于非线性二阶梁柱理论及CR-UL全量求解方法,利用单元解体理论(几何法及零作用法)精确求解平面结构中梁元的完整无应力构形.利用目标构形几何信息及其对应的单元抗力直接求解梁元无应力构形基本参数;采用几何法直接进行坐标转换即得构件单元完整无应力构形;采用零作用法并利用无应力构形基本参数进行逆向计算亦可求解其完整无应力构形;编写程序对提出的两种方法进行了算法及最终结果的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几何法可在不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条件下精确高效求解构件的完整无应力构形,利用零作用法亦可精确求解构件完整无应力构形,但需编写完善的几何非线性程序.  相似文献   

6.
汉字在创造过程中,具有客观事物或想象的影子,是人们在“物象”的基础上“由心灵创造出来”的。透过汉字形体可以窥测到蕴涵其中的飞扬灵动的古老的汉文化信息。汉字构形具有意象的直观示意性、构件结体的整体化合性、字形结构组合的辩证性。研究汉文字的这些特性,不仅能使我们感悟到汉字构形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看到汉字所深蕴的古老灿烂的精神文化光辉。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汉字声符变换现象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符变换是古文字构形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本文在全面搜集整理春秋文字字形的基础上,对春秋时期汉字声符变换情况进行了清理,胪列出声符替换字例24组,音化改造字例8个,为全面认识汉字历时发展过程中的字形演变现象提供了具体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汉字“以形示义”的功能和汉民族“据形识义”的文化心理,使得人们总是试图对发展后的字形和字义做出新的诠释,以使其新的形义关系得到统一。然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小”部字的大部分形体与原始的构形已经不能吻合,其构形笔意义类大致有五类:其一,表示“细小”义;其二,“十”为“尚”字之构件,在整字构形中“尚”仅作声符的;其三,表示“光明”义的;其四,“小”用作声符的;其五,构形笔意不明的。通过考察分析与“小”部义类不相符的字族,进而探求其义类的成因,得出讹变和楷化以及部首的归并是造成“小”部义类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前人对叠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叠文字,鲜少针对“三体叠文”这一特殊的文字形式展开研究。和《说文解字》所收录的35个三体叠文相比,《康熙字典》比《说文解字》多收录了82个三体叠文。通过比较《康熙字典》与《说文》中三体叠文的收录情况,集中对《康熙字典》所收录的三体叠文进行研究,三体叠文的结构多为品字形、横纵并列式,其表意方式与构形部件间有密切关系,构形部件不同的意义、引申义使得三体叠文在表义上体现出典型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汉字构形本身出发,对与之相关的"日、月"时间字形资料进行系统地分析考查,从而揭示出汉先民传统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11.
新蔡楚简是近年来在河南省境内,经过科学发掘的又一批战国楚简,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上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的"悒"一词,根据字形分析、音韵考证以及古文献查证,其应为一连绵词,表示愤恨,但是为了行文押韵,把"悒"写成"悒"的形式。另外,郭店简《唐虞之道》中,"圣"字的几个怪异形体都是因省简笔划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信阳楚简是我国早期发现的一批重要的楚简实物,其中含有一组竹书,近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综合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信阳楚墓墓葬年代与墓主人身份、竹书性质及文字研究等方面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加以归纳、述评,有助于楚简和楚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荆门市沙洋区楚国贵族墓群的下限,应在白起率秦军公元前279年攻鄢之前,郭店一号楚墓的下葬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郭店楚简文字有明显隶化倾向,与青川木牍古隶类似,估计书写时间在公元前300年以前.  相似文献   

15.
以控制论为指导,以简牍为依据,证明《周礼》成书早于睡虎地秦简,提出内部控制早在周代就已经产生,汉代初步发展,从而否定国内外学术界流行观点:“内部控制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说。”  相似文献   

16.
准确理解法律文本是认识其所反映的制度的基础,出土汉代法律文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法律文本的部分条文内容,论者以往的解读意见可商、可补.  相似文献   

17.
指出现有大型语文辞书的语料大都囿于传世文献,所收许多词的书证、释义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词条漏收也是常见现象。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作为新语料,从书证的补缺证早、释义、词条的增补订正等方面例举其辞书学价值,以此说明该古简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对楚简助动词“用”进行封闭式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之上,运用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理论对非典型助动词“用”进行了考察。从助动词“用”的句法结构入手,逐步分析了其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考察了其分布语境,并借鉴西方极性理论和优选理论,探讨了助动词“用”多分布于否定句的允准动因。  相似文献   

19.
<性自命出>篇以天-命-性-情-道的范畴序列表达了儒家的价值意识.其内涵为"情生于性"的价值根据意识、"道始于情"的价值准则意识、"物诱性动"的价值发生意识和"心术主道"的价值主体意识.从而,建构了早期儒家价值意识系统的雏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