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战士可以在黑暗中视物,能看见拐角处和视距外的东西,他们看上去就像“机械战警”,追踪目标时则就像“魔鬼终结者”。未来战士面甲中装有夜视光线增强仪,让夜晚看物像白天一样明亮。面甲上的电脑显示屏让他们可以和战友保持联系,还能发出如何处埋有地雷的警告。他们背包中装配摄像机的微型侦察机可以飞越防御工事,飞到桥底或者穿越窗户。只要战士一发指令,装备在手腕上的微型火箭发射器就会发射能自动跟踪显示屏上所有目标的火箭。未来战士头盔中装有与战场指挥部通过无线电联系的目标和通信计算机系统,可以使士兵免遭己方炮火的袭击。当…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家预言,未来替人类执行空间使命的航天飞行器有可能缩小到能放进一个人的手掌里。这种微型航天器上安装的全部科学仪器并在一起也许只有火柴盒那么大,推动这种航天器的火箭不是今天使用的庞大而笨重的化学燃料火箭,而是一种轻型的离子发动机。 这种微型航天器由于发射成本低廉,因而可以频繁地被发射上天,有时候甚至可以一次把好几个微型航天器送上空间,让它们共同执行一项使命。 美国宇航局局长丹尼尔·戈尔丁已向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提出了要求,要他们为下个世纪的人类空间探索提出一个符合“多快好省”的构想。美国宇航局的  相似文献   

3.
大型火箭的发射是一幅壮观的图景:橘红色的火焰从箭体的喷管中喷出,在消焰槽中化成白色的气雾.火箭轰鸣,直冲天外,一组组雷达和光学观测仪追踪它的身影,将一串串数据信号显示在控制中心的大型显示屏上.  相似文献   

4.
布什总统想要到2019年将美国人送到火星上去,可是国家宇航局发现1990年送他们到德国都是够困难的.国家宇航局本打算派60人赴德累斯顿国际宇航联盟年度会议;经费的困难只派了10人.在大多数研究中——包括国家宇航局的研究——火星任务是非常复杂的.为了到火星再返回地球,一个太空船得携带大量燃料,它得放在一个空间站中发射.它太大不能着陆在火星上——而让它围绕火星运行,派一些小的着陆器到火星表面上去,就像一艘船的救生筏带乘客上岸."火星直接"计划(Mars Direct),要求一个大而新的助推火箭,称之为Ares,能传送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球体目标探测的随机概率模型,研究了各向异性发射体的热红外特性.运用蒙特卡洛法模拟采样成像,并将探测面阵单元格在积分时间内统计得到能量份额均值定义为灰度值,生成辐射灰度图.通过灰度图定量地表征了目标各向异性热辐射特性对红外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远场小目标,将辐射方向调控在近法向小辐射角范围内,即提高发射体表面材料法向发射率,可增强目标最亮像点信号强度,扩大"像"区域的能量对比度,在红外图像上表现为能量更加集中的信号点.  相似文献   

6.
素静 《科学之友》2003,(10):30-31
你想象得到10年之后的美国大兵是什么样子吗?美国军事专家近日指出,他们很可能装备一些诸如电影《星球大战》中的设备,看上去就和科幻电影里那些宇宙战士没什么两样!专家预测,“未来战士”的衣服会变色,他们的头盔上将装备GPS全球定位系统,他们射出的子弹是“聪明子弹”,会自动跟踪目标。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些未来战士们可以完全不必吃饭也不必睡觉! “目标部队”战服——臭汗变成纯净水《Pcmagazine》杂志的副主编比尔·马克龙称,美国国防部正在研制的这种新型战服上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还是国外的卫星发射系统,其发射场无一例外选择在陆地,这并不意味着陆地发射是最佳方案。 “借”力 火箭的运载能力是能否将卫星送上太空的关键,火箭的垂直发射能提高火箭的运载负荷能力。据专家估算,在赤道上进行海上发射,运载能力可以比陆地发射综合提高30%,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数字!  相似文献   

8.
在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和8月24日闭幕式当天.针对"鸟巢"可能出现的降雨天气,北京市气象部门采用了火箭拦截的方式进行人工消雨,主要发射火箭的地点是在房山区、门头沟区、海淀区和延庆县,还有河北省境内的张家口地区南部和保定地区,一共发射火箭1110枚.  相似文献   

9.
世界主要发射航天器的基地到底有多少呢?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拥有的发射基地(指正在使用的)是:美国、前苏联、中国各3处,日本2处,法属圭亚那(南美)、肯尼亚洋面印度洋上、印度、以色列各1处,总计15处。 从赤道上向东发射卫星最为有利,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的自转速度。但是,在选定发射场的地点时,更为重要的是需远离人口密集地区,这是因为火箭满载危险物,一旦发射不成功,有爆炸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加之火箭发射时的噪声非常之大,并且还要确保飞行航线下火箭的第一级与第二级落入安全地点。  相似文献   

10.
下世纪初,只要看一下戴在自己手腕上的微型电话,你就会知道你的朋友在呼叫你。引起变化的方式有许许多多种。有的人采取的是流血的暴力行动,另一些人通过有说服力的辩论来改变我们的生活。而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教授克拉克·尼因则希望通过改变我们的通讯方式来使我们的生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他的目的在于缩小移动电话和收音机的尺寸,直到它们变得小到可以安装在手表内或者像最近的电影“星球旅行”中所描述的科幻通讯器可以像缝在衣服上的纽扣那样小为止。在一个微型器件上将一种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线路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发射…  相似文献   

11.
"预备,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发射!"2002年9月21日,在杭州市艮山中学操场上,高一(1)班创新实验科技班的同学在进行他们所制作的水火箭发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浙江电视台专程录制了该项创新实践探究.何立文、陈立先、陈昊三位同学发明的新型火箭发射装置,荣获了第十四届浙江省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二等奖(为第一名).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月球温宣 人类要在月球上生存,首先就必须解决食物问题.从地球直接运输食物到月球上成本太高,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在月球上种植人类所需的食物.研究月球种植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普拉根月球开发公司.他们设计出一种微型温室,那是一个外型类似时钟的玻璃容器.该公司将其称为"月球绿洲",因为它能安全地把实验室植物送上月球表面,并在其生长过程中予以保护.这种温室最快可能在2012年由奥德赛月球公司送上月球.  相似文献   

13.
纳米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它在军事方面的各种运用. 通过纳米技术不但可以把现代作战飞机上的全部电子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也能使目前需车载的电子战系统缩小至可由单兵携带.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微型武器,其体积只有昆虫般大小,却能像士兵一样执行各种军事任务,如太空中的"麻雀卫星"、空中的"蜜蜂飞机"、地面的"蚂蚁士兵",以及专司侦察的"间谍草"等等.  相似文献   

14.
对于和电脑"朝夕相处"的人来说,辐射的确是个让人忧心的"副产物".即使每天涂隔离霜、吃大量的抗氧化剂,再加上防辐射的显示屏罩,许多人还是觉得不安心.不过,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喝两杯绿茶、吃一个橘子,就可以帮助常用电脑的人抵御电脑辐射.  相似文献   

15.
据专家们预测,如果各国所有的卫星发射计划都能成功,2001年前将有1000多颗新的应用卫星进入地球轨道。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几个国家具有航天发射技术。有资料显示,在发射能力有限的欧美门前等待发射的卫星,已经排成望不到尾的"长龙",我国的火箭发射中心也是"顾客盈门"。  相似文献   

16.
平凡的"露西号" 2021年10月16日,美国宇航局的"露西号"探测器搭乘"宇宙神5号"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天军基地发射升空,正式开启它的外太阳系探测之旅,此行的目的是去探测小行星. "露西号"是一个平凡的探测器,它没有复杂的构造,建造它所需的几乎所有的零配件都不特别.承担"露西号"航天任务的洛克希德·马丁太空系统公司,仅需要把买来的部件组装在一起就可以了.当然,一次又一次的测试是少不了的.比较复杂的是它的能量系统,除了燃料罐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太阳能电池板.它的太阳能电池板就像雨伞那样可以折叠,打开之后是2个直径分别为7.3米的圆形平板.在太阳能电池板完全打开时,整个探测器全长可达15.8米,主体就位于2块太阳能电池板的中间.  相似文献   

17.
吸管火箭     
在围观火箭发射的过程中,为什么会感到大地在颤抖呢?这是因为火箭上升的力量是大地给予的,如果大地不够坚硬,是发射不了火箭的.因此,所有的火箭发射基地的地基都要格外坚固.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来模拟火箭发射的基地呢? 我们先找一个空的饮料瓶,它将为你的火箭提供充足的起飞动力.将饮料瓶的瓶盖取下来,钻一个孔,准备一粗、一细两根长度相近的吸管,再将细吸管插入孔内,钻入瓶中一部分(如图1).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业界多年的努力,目前市场上的笔记本电脑、电视、手机等产品的显示屏已变得比过去更清晰、更大和更薄。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柔性组件使屏幕变得更薄的同时,还将变得柔韧甚至可扭曲,可以像一张纸那样卷起来放进你的口袋。这些薄薄的柔性显示屏能显示文字和图像,有望取代书、报纸和杂志,可以像纸质印刷品那样大量地生产。  相似文献   

19.
<正>由复旦大学自主研发的"芯云"智能芯片首次随"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一同进入太空。研究团队利用原本的火箭末子级改造成极低成本的留轨智能应用平台。每一次火箭发射后,一、二级火箭及整流罩会脱落并返回地面,末子级火箭则会随着它的有效载荷一同进入轨道,成了目前体量最大的"太空垃圾"。而这次我国科学家让太空垃圾"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20.
200×年,象化工厂发生了严重事故.有毒的化学气体大量泄漏,顺风扩散.在紧急情况处理部门的指挥和协调下,危险区儿万居民被迅速撤出.这时,科学家用布雷火箭车向危险区发射了几枚火箭.火箭爆炸后抛洒出大量细如小米的东西,均匀分布在灾区.它们刚一落地就向指挥中心发射无线电信号,报告出自己检测到的有毒化学气体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