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发现,多党制优于两党制。两党制就是两党轮流(或联合)执政,意味着,政权轮流执掌于多数公民代表和少数公民代表之手,基本符合“多数公民与少数公民共同执掌最高权力”的民主根本原则,因而是好的、应该的和具有正价值的民主政党制度。但是,两党制不是最好的民主政党制度;最好的民主政党制度是多党制。因为多党制是三个以上政党联合(或轮流)执政。这意味着,多党制与两党制有所不同:两党制是多数公民代表与第一少数公民代表轮流执政,第二少数公民以下的所有少数派都没有自己的代表执政;多党制则是多数公民代表与第一少数派以及第二少数派以下的众多少数派代表联合执政,最接近完全符合“多数公民与少数公民共同执掌最高权力”的民主根本原则,因而是最好的、最优良的民主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2.
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同时,政党制度受到一定社会的文化的影响而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两党制是西方社会最典型的政党制度,而两党制最典型的代表又是英美两国,因此,首先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英美政党制度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英美政党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而且还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以文化和历史为基础的政治生态环境决定的。然后通过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对比英美政党制度与我国现在的政党制度,指出我国现在的政党制度不仅是由我国历史条件决定的,而且更是由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基因决定的,这对坚持我国现在的政党制度,培养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及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建设具有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政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作出最富价值蕴涵的选择,并根据自身性质和发展状况确定其价值目标,以此来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我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党在新世纪价值追求的出发点,是党实现新世纪价值目标的保障,是党领导中华民族从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价值转向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政党制度作为体现政治文明的重要形式之一,随着新世纪新阶段对政治文明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使之促进我国政治文明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作为政党制度中的重要角色——参政党的角度来论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在面临新世纪、新问题的条件下完善和创新的必要性、措施及意义,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政党是代议民主最根本的必要条件,意味着政党对社会的存在发展具有莫大价值。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政党对社会的存在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负价值。不但所谓“小人”结成的图谋私利的政党——亦即宗派——具有负价值,而且所谓“君子”结成的图谋公利的政党也具有相当大的负价值。因为任何政党都同样是一些人为了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而结成的对另一些人——亦即反对者——进行斗争的团体,因而同样固有排他性和封闭性,势必党同伐异,甚至形成所谓“政党分赃制”,严重违背任人唯贤的社会公正原则。这恐怕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众多思想家否定政党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基本的和重要的力量。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和发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7.
政党制度法律化的时代积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四条一在序言第十自然段末尾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这表明,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已经开始法律化.一、有中回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现现代国家,政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大都是由政党在政治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该国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关系到哪个阶级、阶层执掌国家政权的大事。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内容是: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党争在其司法审查制度确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就美国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分析,可以看出在“区域性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的阶级结构”之外,美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还应该有第三个,即政党间的斗争。而决定政党斗争胜负的,是超越于政党之上的公共利益,是“人心向背”,也即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是适合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的产物。正确处理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同多党派的合作、参政两个方面的关系,对于发挥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在维护中国社会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当代中国政党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适应中国社会生态环境所出现的新变化对这项制度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保障人民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彰显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历史之维——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现实之维——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政党关系;价值之维——创造了人类新型民主形式。深入分析和阐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良好的党际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政党制度建构了“和而不同”的资源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作为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一部分,民主党派的政党监督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政党制度,关系到该国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作为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即表现了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一、政党制度的形成是由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阶级力量对比等情况决定的政党是一定阶级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和巩固政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三个代表”高度概括了党的本质,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文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政党所代表的利益属性、价值取向、功能属性和生产力性质几方面,探索政党的共同本质、特殊本质及政党的本质属性与先进性的关系,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所形成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政党制度思想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指出了比较完整的政党制度思想。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绝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树立党中央的权威,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代表法国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不同利益的压力集团数量多,门类全。它们在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十分活跃,而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政治作用,巳成为法国政府的“社会伙伴”。它们充当政府“思想库”,参与决策并监督法律、政策的执行;联系群众,在国家权力机构和公民之间起桥梁作用并与政府磋商,使不同利益集团互作让步,协调立场。有人说,法国的政党统治制度忆逐渐被压力集团统治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继承者,政党制度的转型发生在本国社会变迁和整体性制度转型的背景下,并生长于俄罗斯特殊国情的现实土壤之上,政党制度的转型具有别具风格的特殊性;在世界政党制度体系的国际环境中,它具有值得转型国家学习和借鉴的共性。对于转型国家,不能急于建立现代政党制度,更不能照搬别国成功的政党制度模式,只有适合国情的政党制度才是最好的政党制度,只有遵循事物发展变化客观规律的政党制度才能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7.
政党政治是现代国家政治的一个普遍现象,而政党政治的核心,是政党通过成为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来实现其政策和纲领。对俄罗斯“无执政党的多党制”的成因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我们研究当代俄罗斯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协商政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探讨,指出协商政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着重分析了中国政党制度为协商民主所提供的制度资源,并在现实制度资源的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党制度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贫富差距:蓝绿较量新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岛内蓝绿两大政治阵营的斗争与较量中,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的较量形势较国民党颇为不利,于是它开始调整策略,试图从“族群政党”转向“阶级政党”,攻打“民生牌”、“治理牌”与“阶级牌”,将“贫富差距”作为攻打马英九当局的武器。随着形势的发展,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问题将成为未来蓝绿较量与下届“总统”大选的攻防新焦点。  相似文献   

20.
政党认同代表了政党的社会基础,执政党政党认同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的连续性.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党认同始终是动态的.因此,探索政党认同的变迁规律对于把握政党执政规律、强化执政党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