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织物接触冷暖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织物与皮肤接触后皮肤温度变化规律,并根据热传导物理学、皮肤感温生理学和感觉判断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织物接触热舒适——织物接触冷暖感产生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制的织物动态热湿性能测试仪测定了不同透气性和不同原料的夏季服用织物在皮肤干燥-出汗-蒸发-干燥的过程中的皮肤热损失、微气候区温湿度变化的情况,研究了影响夏季服用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的因素,指出在外界风速较大或织物的透气量较大时,汗液蒸发是通过紊流扩散进行,由于汗液的快速蒸发,可能使人体产生冷感,此时不同织物的微气候区温湿度差别很小,当外界风速小或织物的透气性小时,汗液的蒸发通过分子扩散进行,此时微气候区的湿度主要受织物吸湿能力的影响,吸湿能力较强时湿度低,纯涤织物在出汗后,由于微气候区湿度较高,将使人产生闷热感,在出汗结束后降温较多可能产生冷感,不宜作为夏季服用织物,纯毛织物因吸湿放热多在出汗初期升温较高,不利于散热,夏季以穿着纯棉、涤棉、毛涤混纺织物的服装为宜.  相似文献   

3.
激光多普勒技术是目前惟一能够连续测定人体组织血液灌注量的方法,它可以用来记录皮肤表面毛细血管内血流量的动态反应以及人体在热调节过程中血液流量的变化.采用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人体前臂皮肤分别与棉织物和毛织物接触后其血流量和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对棉织物和毛织物影响的对比分析,发现在较为干冷的环境中,织物的力学刺激对于皮肤血流量和温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通过具有不同表面性质的两种毛织物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对比,反映了织物手感和柔软度等织物外观性质对皮肤血流量和温度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实际间歇空调运行情况的体现,依托某实际空调房间,基于人体进入空调房间之前热经历以及空调环境变化的随机测试工况,通过人体主要部位皮肤温度等生理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的测试以及人体热感觉和空调关闭意向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空调环境中处于静坐状态人体的生理热反应及其与空调关闭行为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四肢和颈部几乎暴露于环境的条件下,空调环境中人体脚底皮肤温度变化明显,并对人体热感觉产生重要影响,伴随脚底皮肤温度的降低,人体热感觉从热中性开始,之后以"阶梯降"的形式逐步降低.同时,尽管空调关闭时的人体热感觉存在差异,但从统计角度分析,决定空调关闭动作产生的关键因素仍是脚底皮肤温度.脚底皮肤温度又最终由人体的环境暴露状况(热环境经历和当前所处环境)所决定,空调环境温度越低,人体对空调环境的热不可接受度越高,空调关闭的动作越容易发生.与脚底相对照,颈部、胸部、手背、大腿和前臂的皮肤温度对人体热感觉和空调关闭行为不产生统计上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舱中以环境温度、湿度、风速为变量,考虑服装热阻的条件下,对多名静坐受试者的皮肤温度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显示:环境温度与皮肤温度呈线性相关,可用于预测人体的皮肤温度;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人体皮肤间的温差减小,皮肤温度均匀度增加;环境湿度对皮肤温度的影响取决于人体的出汗状态;环境风速增大加快对流与蒸发散热,皮肤温度随风速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人工皮肤是一种具有某种人体皮肤功能和治疗效果的暂时性覆盖材料。它在治疗人体皮肤大面积及深度烧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外人工皮肤制品很多,按材料来源可分为合成聚合物和天然生物聚合物材料两种。而合成聚合物人工皮肤按制成品类型来分,又可分为下列四种: 1、纤维织物人工皮肤这种人工皮肤是由基底层(如硅橡胶等)和织物层(如毛絮状合成纤维等)复合而成。缺点是皮肤组织长入织物层内就很难撕脱,同时基底层容易老化断裂  相似文献   

7.
四、预防 以下方法有助于本病的治疗:1.应用凡士林或保湿霜以保持皮肤的湿度。2.避免空气中的湿度<40%。3.避免穿戴能引起皮肤刺激的织物。如羊毛。4.避免过度洗涤皮肤和使用碱性肥皂。5.洗涤皮肤时应用冷水或微温水。6.避免摄食会引起血管扩张的酒精和胡椒类食物。  相似文献   

8.
《贵州科学》2021,39(2)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清镇市1959—2019年气温、湿度、风速、日照等气象资料,利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穿衣指数和舒适度指数对清镇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清镇市4月到10月人体感觉为舒适及以上等级,全年总体感觉为舒适风,冬季人体感觉为凉风;10月到次年的4月着衣保暖为主,其余月份可着短、薄的类似衬衫衣。气候舒适度在较不舒适到较舒适等级,冬季月份为较不舒适的月份,其他月份是舒适月份,四季舒适度均存在波动现象,春季到秋季表征为舒适季节,冬季属于较不舒适季节。气候舒适度模型评价结果较全面反映清镇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变化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9.
人体某些生理参数存在表征人体热感觉变化的可能性,为了探究不同室温环境中人体生理参数(皮肤温度、脑电)与热感觉变化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通过客观实验并结合人体主观问卷调查,分析了人体皮肤温度、脑电频谱功率在冷环境、中性环境、热环境下与热感觉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平均皮肤温度、额头温度与热感觉变化显著相关,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通过对脑电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能量分析,发现处在不同室温下人体的整体热感觉同δ频带 (0.5-4 Hz)以及α频带 (8-13 Hz)的频谱功率变化显著相关,与β频带 (13-30 Hz)的频谱功率变化中度相关。此外,人体在应对冷环境时δ、α、β频带的平均频谱功率变化更为显著,由冷环境过渡至中性环境单位TSV标度下的平均频谱功率变化幅度要高于热环境,在脑电频谱能量这一生理参数层面揭示了人体对冷环境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人实验的方法,研究人上体躯干穿着气体冷却服时衣内微空间气候参数及上体躯干皮肤温度受环境温度、劳动强度和通气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是影响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的最主要因素;体表及衣内空间汗液蒸发吸热是影响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的重要因素;影响体表汗液蒸发的主要因素是体表气流速度、劳动强度及通入压缩空气水蒸气分压力;增大压缩空气通气量对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无显著影响。实验证明,该型气冷服能将人体皮肤温度控制在舒适范围内,对人体热舒适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但气冷服结构、压缩空气管及开孔布局有待改进,以充分利用汗液蒸发吸热作用,提高气冷服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测试了电阻型湿度传感器在低湿和高湿区的伏安特性,并根据伏安特性的测试数据,分析了该湿度传感器的导电机理,结果表明,在低湿区,其主要导电载流子是电子;在高湿区,其主要导电载流子是湿敏材料中的去离子。  相似文献   

12.
景与情水乳交融、景与情充满湿度、景与情凄绝艳美是《宋朝故事》独特的审美特质,因此《宋朝故事》由外到内地涂了一层亮色。此作之所以成功,景与情的艺术境界不可小觑。古典的须兰,在一个已经被讲述了千万遍的苍老故事里,揉进自己敏感而细腻的现代体验,让宿命在地老天荒中历时光的隧道而依旧运行,无可抗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与纸尿布相接触瞬间产生的接触冷温感评价qmax值的测量,得出:qmax值的取值范围是0.31-0.41kW/m^2,接触冷温感评价qmax值与湿度无关,接触冷温感评价qmax值随接触压的增加而增大,同皮肤相接触,比一般纺织面料更加温暖舒适。  相似文献   

14.
不良的作业环境不仅影响着工人的身心健康,降低劳动效率,同时还会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通过实验测试个体在高温环境下生理、心理及动作稳定性的指标,定量分析了高温环境对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疲劳状态下人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反应能力、动作的稳定性都有所下降;高温环境使人的疲劳加重、心情烦躁,动作的出错率明显增加,是引起人不安全行为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应找到技术、形式、情感、内容间通渡的法则,通过情感的诱导来增添舞蹈的动力,达到"形与心"的统一.关注舞蹈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积极采取中国民族民间舞情感教学的方法,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从情感教学的教学现状入手,探寻其在教学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作用,得出能够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经验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他的《小山词》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作为一位“古之伤心人”(冯煦语),他的词中有很深的“悲苦”情结。从真情、深情、和长情三个角度来分析,他词的这种悲苦现象不但和他的经历、性格有关,而且更是他自己的选择,他甘愿在情感的痛苦品味中,感受真实的自我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野草》以浓郁的象征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奇异的意象。在这些意象中记录着鲁迅心灵的奥秘,折射着他丰富的情感体验。无论是落尽了叶子的枣树,还是那彷徨于无地的影,都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而是蕴含着鲁迅生命中所体验到的寂寞感、虚无感以及荒诞感等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感是诗人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审美通感是诗人在审美活动中通过艺术想象得到的一种艺术感受。从诗歌创作角度看,审美通感意象可分成直觉型、想象型、比喻型、象征型、多重型等五类。诗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感受、捕捉审美通感,激发诗歌创作灵感的火花。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的袁枚对于“情”的认识明显比前人更深刻,在重“情”方面也大大超过了他们。不过,在这一点上,学者们仍然注意不够。他们往往只是从“性灵”的角度来论述他的诗学理论,使他的诗论中“情”的意义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局限在传统范围之内,而忽略了其中创新的内涵。其实,袁枚诗论中的“情”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拓展,主要表现为:以“情”代“志”;以“情”求“性”。袁枚的这种理论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发挥情感教育的关键,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情感交流"的现象,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应从融洽关系、激励动机、培养兴趣、指导学法、坚定信心、倡导合作六方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