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在连铸生产过程中,二次冷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铸坯的传热状态,从而在铸坯凝固组织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连铸坯裂纹是制约其生产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缺陷之一.通过对圆坯凝固传热的分析,探索影响铸坯裂纹发生的因素.从而从理论上避免裂纹的发生,保证连铸生产无缺陷铸坯.  相似文献   

2.
结晶器是水平连铸的关键部件,其合理的锥度对改善结晶器的冷却效果、提高铸坯的质量和产量、发展水平连铸技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结晶器内铸坯凝固过程中的气隙分布规律,提出了浇铸20~#钢时圆坯断面的结晶器锥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连铸坯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对定量分析连铸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改善连铸坯质量及实现过程级的动态控制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连铸坯在结晶器和二次冷却区凝固传热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建立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主要方法,给出了当前代表性的定解条件及参数确定方法;对凝固传热模型的主要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以及边界元,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进一步开发实用化凝固传热模型,研究连铸坯凝固传热动态控制模型将在高效连铸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连铸坯凝固末端位置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影响连铸坯内部质量的中心缩松、缩孔现象,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实验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深入分析了连铸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对铸坯凝固及其凝固末端位置的影响,建立了描述各工艺因素与凝固末端位置关系的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合理地控制铸坯的凝固末端位置,为实施电磁搅拌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不恰当连铸二冷操作导致的铸坯内部裂纹等缺陷,在凝固传热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方坯二维弹塑性应力模型.通过此模型计算了水量优化前后铸坯应力分布情况,获得了铸坯在二冷区的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影响连铸坯内部裂纹的因素,提出预防热裂纹产生的措施,为研究二冷对铸坯质量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优化二冷水量改善铸坯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FTSC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水凝固传热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FTSC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铸坯的凝固传热模型,对凝固传热方程进行了离散化,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水凝固传热过程进行模拟求解,描述了凝固坯壳的温度分布与坯壳生长历程.模拟结果与连铸实际过程基本一致为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提高铸坯质量、减少漏钢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铸坯的铸态组织直接关系到轧后材的性能而为人们所关注。曾发表许多关于凝固组织与凝固条件之间的关系方面的论文。对于认识凝固过程,对于研究如何提高铸坯质量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到目前为止,定量地从凝固组织推出凝固条件还不充分,也难明确地表示二次冷却条件对铸造组织的影响。本文著者通过对连铸板坯、小方坯、水平连铸的圆坯和高速盘式连铸机浇注的矩形坯的凝固组织仔细地调查研究,初步探索出铸坯铸态组织显微收缩孔隙占基体的百分率(以下简称微孔隙率)与冷却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种关系指示连铸坯的液芯形状。与钢液排出法、示踪元素法等相比,方法简便、结果准确、研究内容更为广泛,可  相似文献   

8.
连铸二冷区喷嘴布置方式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连铸二冷区喷嘴布置进行分析,根据布置优化原则提出采用喷嘴水流密度数值叠加的方法,在拉坯方向和铸坯横断面方向上对喷嘴布置方式进行优化。其中,在铸坯横断面方向上,考虑了横向水流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对铸坯凝固过程的影响,建立二维铸坯传热数学模型,仿真得到不同位置的铸坯断面凝固形貌,并比较了优化前后铸坯温度分布、凝固情况和铸坯质量。结果表明喷嘴布置方式优化后,二冷区铸坯在拉坯方向和断面方向上喷淋水区域内均匀冷却,周期性温度回升变小,表面温度能够均匀下降,保证了较好的铸坯内部质量。  相似文献   

9.
合金钢连铸坯动态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合金钢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存在的疏松、偏析、裂纹等问题,以现场实际连铸机为研究对象,依据200mm×200mm合金钢的连铸工艺,建立了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确定了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不同冷却段的表面热流,以及所研究钢种的物性参数·特别是通过把坐标系建在连铸坯之上,解决了计算整个铸坯纵断面上在不同过热度、不同拉速、不同时间、不同位置上动态凝固过程的温度场问题·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铸机上的测试结果吻合较好,从而为调整连铸工艺参数,确定连铸坯末端电磁搅拌器安装位置及电磁参数,提高连铸坯质量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板坯连铸二次冷却技术研究的进展,针对板坯连铸工艺及钢水凝固过程,建立了板坯凝固传热通用数学仿真模型。按照连铸工艺要求及铸坯质量准则,应用VB6.0开发了板坯连铸二次冷却计算机通用仿真软件。通过软件的模拟仿真计算,对连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软件界面直观友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不同成分铜合金的高温表面强度、抗拉强度,模拟冷却孔数量对热传导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选用铬锆铜合金制成了双辊薄带连铸铸辊,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分别采用合金钢铸辊和铬锆铜合金铸辊进行了高速钢双辊薄带连铸实验.结果表明:铬锆铜质铸辊的冷却能力较合金钢质铸辊提高60%,铜辊铸带中心层质量提高,裂纹减少;铜辊铸带的奥氏体晶粒度较钢辊铸带提高一级,凝固过程中析出的共晶碳化物也以颗粒状和鸡爪状为主,没有发现钢辊铸带中存在的半网状共晶碳化物.  相似文献   

12.
依据ZG340-640(铸钢牌号)型号铸钢件的拨叉铸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性,制定了拨叉铸件的铸造工艺方案。通过确定拨叉铸件铸造工艺参数和浇注系统类型,对浇注系统各组元的尺寸和截面大小进行设计。同时,对冷铁和冒口的作用进行分析,确定了冷铁和冒口的类型及其安放的位置,并计算出其数量和尺寸。最后,运用CAD设计出了拨叉铸件的铸造工艺图。  相似文献   

13.
铝带快速铸轧机轧辊强度的有限单元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铝带快速铸轧新技术与设备的研制开发中,由于铸轧辊工作在高温、高压力、高轧制速度的条件下,而且铸轧辊与铸轧产品质量的各种指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其强度设计是关键技术之一.作者运用有限元软件Al-gor和工程技术语言Matlab幽编程对2套某厂正常使用的铸轧辊以及针对快速铸轧而设计的铸轧辊进行了强度仿真计算和分析,采用将辊套和辊芯之间的热装配应力、扭矩产生的剪应力和轧制力产生的轧制应力三者分别进行预处理后再叠加,然后进行应力场综合分析计算的方法,获得了快速铸轧状态下铸轧辊在热装配预应力、轧制扭矩以及轧制力等多应力场条件下更符合工况的综合应力状态.此外,探讨了改善铸轧辊应力状态的策略及方法,为实现铸轧辊适应铝材快速铸轧工艺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及设计方法,这对改善铸轧辊的强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连铸中,特别是高速连铸条件下,渗入结晶器与凝固坯壳之间的保护渣渣膜的润滑状态对连铸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渣膜润滑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连铸保护渣渣膜润滑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铸中,特别是高速连铸条件下,渗入结晶器与凝固坯壳之间的保护渣渣膜的润滑状态对连铸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渣膜润滑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对铜合金带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水平连铸是目前生产铜及铜合金带材的重要工艺。主要从国内外水平连铸技术的发展历史、水平连铸设备、水平连铸的生产工艺流程、结晶器的基本结构和水平连铸的优点等方面对铜板带的水平连铸进行了论述与介绍。并且重点分析了铜合金板带坯在凝固过程中产生表面凹坑、气孔、晶粒不均匀、边部裂纹、反偏析、缩松等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有效预防了缺陷的产生,提高了带材的成品率,延长了结晶器的使用寿命。并对铜板带水平连铸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双辊铸轧是一种高效制备金属薄板带坯的先进技术.在铸轧过程中,熔池内的液态金属受到强冷、熔体对流的影响;随着铸轧速度的提高,熔池深度向轧制方向延伸,熔池头部的金属熔体受到轧制压力的作用.作者采用双辊铸轧工艺,在实验室小型工业铸轧机上以不同的铸轧速度生产出2 mm和3 mm纯铝薄板带坯,通过对铝带坯凝固区的显微组织观察及熔池温度场特性的分析,对铸轧速度对液态金属的凝固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图2,参10.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铸件质量普遍较低的现状,通过对铸造生产中影响铸件质量的要素进行分析,以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了铸件质量微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对铸件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可对铸件质量进行因果分析,从而使铸件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降低了铸件废品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连铸二冷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方法,动态控制能够很好适应拉速变化的连铸过程.在对不同二冷控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动态控制方法--虚拟拉速控制."虚拟拉速"是一个基于将铸坯分割成众多单元并加以位置和生成时间追踪的过程参数,实际拉速恒定时,"虚拟拉速"与之相等;拉坯工艺发生变化时,"虚拟拉速"逼近实际拉速但具有一定延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用"虚拟拉速"代替实际拉速,静态二冷水表对铸坯温度的控制效果明显改善;该控制方法不依赖任何高温监测仪器,不需进行传热计算,适用于拉速变化时的动态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量Al-Cu4.5%合金矩形杆件的变形动态曲线及挠度曲线,研究了杆件变形的特点,以及杆件的尺寸因素,各种工艺条件对控制变形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1)矩形杆的变形挠曲线符合方程y=kx^2,(2)矩形杆的变形随高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3)提高浇注温度,铸型初始温度,减小底板的激冷能力能有效地控制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