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家庭”意象和“母女”意象。“家庭”意象象征着一个具有超稳定性结构的男权统治金字塔,“母女”意象则揭示了动态的历史结构中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命运。通过考察,论述了女性为走出男权镜像的限制而获得自由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进入父权制社会以后,女性一直被笼罩在男权话语的阴影之中。已经觉醒的新时期的中国女性开始对男性为女性设立的花草隐喻和神女峰意象予以改写,对象征男权的“天空”意象予以反叛,对性别专制的“家庭”意象予以拆解,以期完成对男权话语的突围。  相似文献   

3.
母女关系的描写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她一反传统母女关系那种"慈母爱女"形象,刻画了一种另类的残缺而畸形的母女关系.张爱玲对传统慈母形象的改写及母女矛盾的揭示主要原因是文化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父权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规范、文化习俗渗透到女性的文化心理中,使母亲成为父权制的"帮凶";另一方面父权社会对女性经济和欲望的剥夺压制,使母亲囿于金钱和情欲之中无法自拔,导致母女关系扭曲和变形.本文从这两方面对母女关系异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男权社会和封建文化对女性身心的摧残.  相似文献   

4.
小说《佛洛斯河磨坊》中玛姬的困境与水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佛洛斯河磨坊》,通过水的意象表现了小说的女主人公玛姬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女性处于男权文化统治社会中的困境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夏洛特·勃朗特根据女性与自然的相似性而把她的女性主义寄托在“火”意象上,并通过在男权社会失去话语权的“疯女人”伯莎纵火摧毁旧世界达到她声讨男权主义的目的。文章从“火”意象入手分析了夏洛特·勃朗特赋予“疯女人”与“火”的生态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6.
汉代诗歌中存在着一些典型的人物意象。主要是"女性"意象和"仙人"意象。这两种意象在汉代诗歌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汉诗中的"女性"意象和"仙人"意象,来找出隐藏在意象背后的社会问题,探求汉代社会的悲苦现实。以及这种悲苦现实所导致的后果:女性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士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能依靠对仙人的向往来体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意象空间的研究对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南水乡古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游客问卷调查及意象地图描绘等方法,初步探究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地意象空间的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地意象空间是以"环状"为特征;而组成意象空间的要素主要有干道、桥梁、节点、标志和区域;其中干道和桥梁构建了"环状"意象空间框架.根据此项研究的成果,本文最后提出了对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象多意"是个别意象内部独特的一种偏义现象.所谓"一象多意" ,是指同一种"景意象"或"事意象",能用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意思想.本文以"流水意象"与"入梦意象"进行例析,除了印证"一象"能够蕴含"多意"的文学现象外,更归纳出"流水意象"与"入梦意象"典型且多元的"一象多意"意象系统.  相似文献   

9.
"意象"一词也许是中国诗学中最具特征性的术语之一.杜甫的意象思维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他的意象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都有不少他人难以比拟的地方.杜甫常常把前人诗中很少出现的日常生活题材入诗,塑造了许多日常生活意象.杜甫不仅在突破传统意象方面有其独特的贡献,而且在发展新的意象方面有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阎真的小说《因为女人》描写了男权统治的商品社会中,当代中国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该描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展现出男性对女性悲剧宿命的善意悲悯,然而这种女性宿命观是建立在"爱情唯一论"基础上的,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作者失之简单化的男权视角。而人们在思考女性生存境遇时,应该采取的是一种更平和、更灵活、更有包容力的现代多元女性观。  相似文献   

11.
奥斯丁的创作显示出与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之间既微妙又复杂的关系。她继承了此传统,把其生活和思想道德局限在一个为男性所认可,所感兴趣的领域内。她对这个传统的继承显示了她对当时父权中心文化一定程度上的妥协。这种妥协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要想立足文坛的无奈选择,是她的一种生存策略。与此同时,奥斯丁从未停止过对这一传统的反叛。奥斯丁通过既遵从同时又颠覆父权制文学标准取得了真正的女性文学的权威性从而超越了对作者身份的焦虑,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稳固地位。她的创作为女作家在男权社会创作提供了一个范式,为女性写作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图景。  相似文献   

12.
十八世纪小说的"兴起"给女性作家们提供了展示自己声音的机遇,但由于根深蒂固的男性主导话语权威,她们必须借用男性中心的律法和规约,通过贴近主导话语权威的方式,从内部颠覆其权力机制,从而呼出自己的声音,建构自己的话语权威。奥斯丁正是这样一位作家,她通过变换写作策略的方式,巧妙地采用某些间接的、迂回的写作策略和技巧,从而合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话语权威,奠定她作为经典作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综合延安的旅游形象现状、旅游资源禀赋和城市形象竞争力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延安旅游形象的新定位“红色之都:圣地延安!”.强调围绕这一定位开展一系列的形象传播与推广活动,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意象”一词也许是中国诗学中最具特征性的术语之一。杜甫的意象思维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他的意象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都有不少他人难以比拟的地方。杜甫常常把前人诗中很少出现的日常生活题材入诗,塑造了许多日常生活意象。杜甫不仅在突破传统意象方面有其独特的贡献,而且在发展新的意象方面有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汉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审美范畴,王充较早提出这一概念。王弼探讨了意象的创造过程,将其看做是意和象的统一。“立象”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自然涉及艺术思维。“立象”的过程是比兴思维的过程,无论是选择物象还是心理创造都离不开比兴思维。在比兴思维的调和下,意象才能真正地发挥审美作用。“兴象”从基元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意象,但它不是普通的意象,而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具有刚健壮大情思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就是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16.
图像恢复是图像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方法是通过相应的退化模型和算法,对退化降质或受到噪声污染的图像进行重建,恢复原来的图像。作者介绍了利用传导扩散及反扩散模型,对因物体运动、大气湍流的扰动,拍摄时的散焦等引起的模糊降质图像的恢复算法,并给出了Laplace算子离散方法以及实现程序,提出了图像恢复的递推、迭代模型,基本解决了图像“盲恢复处理”的问题。对所述算法进行了全面的图像恢复测试、比较,证明算法具有较大的适应范围,可应用于勘探、遥感、司法刑侦、无损探测等领域的图像恢复处理。  相似文献   

17.
试图通过对安德森<林中之死>和波特<威塞奥尔奶奶的弥留之际>中女性形象的比较,探究女性悲剧的根源,以此揭示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解放自己的标准,是女性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她们在观念上、心理上对于自身的确立,唯有如此,女性们才能最终摆脱厄运,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双向梯度归一化互信息医学图像配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互信息配准方法未利用图像的空间信息,为此,提出一种将互信息与梯度相似性相结合的双向医学图像配准方法.首先以图像A为参考,求图像A和待配准图像B的每组对应点的梯度相似性,并在计算相似性之前引入高斯算子以降低噪声影响,将梯度相似性因子与归一化互信息的乘积作为图像配准的正向测度;反过来,再以图像B为参考计算逆向的梯度归一化互信息.由此得到双向梯度归一化互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传统归一化互信息和梯度归一化互信息方法有更高的鲁棒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9.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觉醒》是她呼唤中产阶级女性挣脱男权社会制度的束缚,实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扛鼎之作。小说主人公埃德娜不屈不挠的探求自我,实现从"真女性"向"新女性"的自我转变过程,反映了美国转型时期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微机的动目标图像实时输入与处理视觉系统。采用局部总线设计技术,集输入与处理为一体,使设计达到了单板化,将其直接插入IBM-PC及其兼容机槽内即可构成系统。并采用流水线、并行作业和时间重叠等方法,可将动目标实时从复杂背景中分割出来。通过场控制器,本系统可一边输入,一边运算,进行实时图像加减、特征提取、边缘检测和二值化运算等;多种运算方式使本系统在尽可能大的空间范围内跟踪动目标。本文提出了“扩展虚存”思想;设计了高速DMA控制器;应用了硬件开窗技术。系统经过运行实验,可满足一般性动目标的分割与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