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三种。在生产中,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调查,当死苗率达到3%时,就应立即施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的主要防治方法有:  相似文献   

2.
一、地下害虫、吸浆虫的防治 1.土壤处理。在多种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进行防治。为减少土壤污染和避免杀伤天敌,提倡局部施药和施用颗粒剂。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2.5千克于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用量250毫升,加水1~2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配成毒土施用。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技》2007,(3):4-4
1.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吸浆虫、地下害虫、蚜虫、麦蜘蛛等“六病四虫”。其中,条锈病偏重发生,沙河以南局部重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平原灌溉田和低洼潮湿地重发生;叶枯病中度发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白粉病中度发生,中北部稻茬麦及沿河、高产灌区麦田偏重发生;赤霉病,如果4月中旬至5月上旬遇连阴雨天气,将偏重流行;叶锈病中度发生:小麦吸浆虫偏重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 (一) 我省危害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条锈病(黄疸)白粉病、黑穗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粘虫、麦蚜、麦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往往造成小麦的减产,轻者损失一两成,重者达三成以上,甚至绝收,是小麦增产的一大障碍。地下害虫在我省常年发生4000—5000万亩,秋春两季为害麦苗,常常造成缺苗断拢。通过防治,蝼蛄、金针虫已有显著下降,蛴螬有明显上升,据1979年秋季32个县普查,普遍上升一倍多,每亩一般有虫2000—3000头,多的在万头以上。小麦粘虫在七十年代前,多间歇性发生,七十年代后每年发生在1000万亩左右,1977年发生面积达2300万亩,1978—79两年我省南部部分社队小麦因粘虫为害,有不少麦田被吃  相似文献   

5.
夏播期地下害虫防治技术平顶山市植保站杜云萍,刘海瑛地下害虫主要为害农作物地下部分的种子、根、茎和地上部靠近地面的嫩茎。其种类多,食性杂,分布广,为害重。由于它潜伏为害,不易及时发现,为害期比较长,因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很大。随着玉米、花生、大豆等秋...  相似文献   

6.
<正> 开春随着气温的回升,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开始活动,为害小麦根茎;灰飞虱,红蜘蛛等吸食性害虫,也开始为害小麦植株;全蚀病、纹枯病应注意防治。一旦发现病虫危害,就要及时除治,尽快消灭,防止蔓延为害。 1、防治地下害虫。小麦返青后,当田间死苗率达3%时,立即施药防治。可采用撒毒土,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对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撒于行间并锄入土中;撒毒饵,用5公斤麦麸或饼粉,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乳剂或5%“1605”乳剂50克,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每亩撤2-3公斤;浇药水,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剂或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兑水750公斤,顺垅浇施。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技》2005,(3):4-4
一、当前我省小麦苗情分析 去年我省小麦播种是在夏、秋两季连续丰收的基础上完成的,由于麦播期间气候适宜,墒情充足,农民种麦积极性高,全省小麦播种基础普遍较好,加之前期温度偏高,冬前苗情普遍较好。特别是晚茬小麦目前生长较为正常,是近年来小麦苗情最好的年份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冬梅 《河南科技》1998,(10):12-13
根据近几年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特点,结合我省现有品种布局和防治技术水平,特提出1999年小麦病虫草害系列化防治技术,供参考。一、主攻对象和防治策略小麦病虫草害防治的主攻对象应是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和突发性、毁灭性害虫以及恶...  相似文献   

9.
1.地下害虫引起的枯白穗.在许昌地区引起枯白穗的害虫主要是金针虫,3~4月危害最盛,以幼虫咬食小麦根茎部,常造成植株枯萎甚至死亡.小麦抽穗后危害则形成枯白穗.轻轻拔病株,即可发现植株从根茎部已被咬断,观察植株茎髓部,可见咬食呈蜂窝状痕迹.  相似文献   

10.
麦播前的种子处理方法信阳地区植保检站石鸿文小麦播种前,切实抓好选种、晒种、药剂拌种等项种子处理工作,把好“三关”是种是种好小麦的关键,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选种:选用无病虫、无杂质、大而饱满的抗(耐)病虫品种、可提高种子质量。简便...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等.这类害虫多昼伏夜出,食性很杂,主要危害地黄、黄连、白芍、桔梗、元胡、板蓝根等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对菊花、薄荷等幼苗也能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技》2005,(6):4
一、当前我省小麦苗情分析 去年我省小麦播种是在夏、秋两季连续丰收的基础上完成的,由于麦播期间气候适宜,墒情充足,农民种麦积极性高,全省小麦播种基础普遍较好,加之前期温度偏高,冬前苗情普遍较好.特别是晚茬小麦目前生长较为正常,是近年来小麦苗情最好的年份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莹 《河南科技》2009,(8):19-19
一、选用优良品种 可选用日杂39、科星2号、大梧桐等优良大葱品种。 二、把好育苗关 1.施足底肥。大葱幼苗期较长,一般采用育苗移栽法,选择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地势平坦、灌溉方便的地块做苗床。每亩撒施腐熟农家肥3000~4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然后耕翻耙平,做1米宽畦,并撒施毒谷防治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4.
麦蚜是危害小麦的一种重要害虫,现将其防治措施简单介绍如下:1.农业防治。(1)选择抗病、耐蚜、丰产的品种。(2)早春耙压,清除杂草。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技》2008,(7):7-7
生产企业 江苏省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性能特点 毒死蜱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在叶片上残留期不长,但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但对烟草易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6.
1.地下害虫.应在小麦播种期进行土壤处理或用杀虫剂拌种防治.可选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高效药剂.为确保防效,药量要用足、用够.每亩地用50%辛硫磷乳油1千克,加10倍水,拌细土20~30千克,于犁地前均匀撒施于地表.小麦拔节初期是金针虫危害盛期,发现死苗时,可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千克拌细土10千克,顺垄撒施,然后划锄;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株灌150~250毫升,顺垄逐株浇灌;或用48%乐斯本乳油300~400毫升,兑水150升喷湿地表,也可浇地时随水施入,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正> 稻茬麦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害虫主要有蚜虫、牯虫等。在优化品种布局、合理栽培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只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一般就能达到控制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目的。一、麦田病害的防治 1、赤霉病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是稻茬麦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仅信阳地区1985年发病面积达316.15万亩,损失小麦8500万公斤。因此,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其农业防治措施有:健全麦田沟系,降低田间湿度;选用高产、耐病品种,消灭菌源,改善田间环境条件等。药剂防治的方法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即80%以上麦穗抽出定长时,  相似文献   

18.
今年,因暖冬异常,全国各地小麦蚜虫越冬基数大,危害极为严重。有关方面呼吁,各地植保部门和科技推广机构要帮助农民尽快搞好麦蚜防治,以确保小麦丰收。在我们西华县植保站所作的田间药效防治试验中发现,植物农药830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最佳。植物农药830是郑州...  相似文献   

19.
<正> 小麦“三合一”拌种技术,是我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探索小麦高产途径中,根据本地土壤养份状况和小麦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性研究出的一项小麦增产新技术。它综合了国家科委和农业部重点推广项目——微肥和增产菌的优点,又加入辛硫磷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具有用工少,投资小,见效大的特点。这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后,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增产效果。它的推广应用使我县小麦产量打破了1984年以来的徘徊局面,连续几年超历史最高水平,荣获省夏粮生产先进县。从而使我县小麦产量水平由低产水平发展到中产向高产的过渡阶段。目前这项技术已被我县农民普遍采用。1991年全县种麦  相似文献   

20.
<正> 小麦吸浆虫主要以幼虫吸食灌浆小麦的浆汁。被害麦粒不饱满,严重时收成无几,是小麦的毁灭性害虫。解放以来,经过防治,基本上控制其危害,但近几年来有些地方由于放松了调查,忽视了防治,部分地、县已经造成严重损失。1989-1992年,我县植保部门调查小麦吸浆虫发生情况见表一: 5月底至6月初,我们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全县18个乡96个村委516个样点随机采集麦穗5233个,经室内剥粒检查,在175297粒小麦中,有虫35587头,每穗平均有虫6.8头,危害籽粒338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