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介绍几种弹性地基模型及其优缺点,给出了基于Boussinesq地基模型和双参数地基模型的一些计算方法,指出了弹性地基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梁的线性理论分析了弹性地基上的梁随截面厚度或宽度(或材料常数)沿长度变化而引起的弯曲变形,针对厚度按指数函数变化(材料常数按线性函数变化)的情况,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变截面梁在周边简支边界条件下的弯曲变形.并给出了丰富的数值结果,结果表明,梁截面的变化参数、弹性地基参数,机械载荷对梁的弯曲变形有显著影响,对工程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中,广泛利用弹性地基梁m法来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m值主要由勘察获得,在实践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正>在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中,广泛利用弹性地基梁m法来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m值主要由勘察获得,在实践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笔者结合郑州地区的具体工程案例,基于内支撑轴力和支护桩深层位移实测值,反演计算出相应土层的m值,反演出的m值可以为相近土层或附近地区的基坑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弹性体振动理论,从弹性地基上矩形板自由振动的控制微分方程出发,运用广义微分求积法(GDQ法)将控制微分方程及不同边界条件进行离散.数值研究了弹性地基上矩形板自由振动的频率特性;给出了矩形板不同长宽比和不同地基参数之间无量纲振动基频的关系;并将四边简支边界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与其精确解进行了比较,显示了GDQ法的适用性和精确性,其计算结果可为结构的工程振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软弱地基在我国山区地带、内陆平原、沿海都有着广泛的分布,这样就给我国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为了使道路桥梁施工更好地进行,就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以保证道路桥梁地基的稳定性,控制工后沉降差和工后沉降。文章结合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地基的特点,阐述了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地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梁是土木工程中最常见的构件.材料力学基于平衡方程、物理方程和平截面假定的梁的计算分析结果,对浅梁较为精确,对深梁存在较大的误差,难以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为此根据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基本理论,采用半逆解法,求出了悬臂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形变和位移.可供工程结构设计和弹性力学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Boussinesq弹性地基模型,对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沉降位移进行分析。利用微元分析法给出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表面的沉降公式,为弹性地基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弹性地基上的中厚板,提供了一种内力和位移计算的新方法,将地基取为有限分层弹性体,利用Businesq空间解答计算地基接口刚度矩阵,并采用边界元法推导了求解中厚板内力和位移的数值解模型,算例结果表明,采用边界元法在收敛性和计算精度方面都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从弹性力学观点看,经典的壳、板、梁理论的基本假定是矛盾的,即不能由弹性力学出发,严格地导出经典的壳、板、梁理论。本文分析了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在指出简化壳、板、梁理论的途径及其物理意义后,提出了从弹性力学变分原理严格推导各种假定下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方法。这种从一般到特殊去建立壳、板、梁简化理论的方法,不但消除了经典理论存在的矛盾,其结果仍保持了经典理论简单,实用的特点;而且加强了壳、板、梁理论相互间的联系,对于教材的精简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Winkler地基上圆板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的弯曲问题。基于经典板理论,考虑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及平衡方程,给出了位移为基本未知量的弹性地基圆板弯曲问题的控制微分方程。采用打靶法数值求解所得非线性边值问题,获得了两种边界下圆板的弯曲变形与无量纲载荷之间的关系曲线,讨论了弹性地基系数对圆板弯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边界条件下,弹性地基系数越大,板的弯曲越大;相同弹性地基下,简支板的弯曲变形大于固支板的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逐步迈上更高的台阶。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公共交通设施,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决定交通运输的质量。地基的稳固性和承重水平直接影响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常得到软土地基加固技术的支持与保障,软土地基加固技术是保证道路桥梁建设安全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深入探究了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3.
振冲碎石桩是在砂土及粘性土地基中利用振动和水冲就地振制的碎石桩.是一种快速加固地基土的有效方法.振冲法加固后的地基土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及抗液化的要求,制成的碎石桩是一个良好的排水通道,可降低该地区发生地震时的超孔隙水压力.因此,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自引入我国以来,在工业、民用建筑和水利交通工程地基加固方面得以迅速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然而该方法在郑州地区地基处理中应用较少,本文通过工程实践,结合上部结构类型,合理地选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解决了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一、软土地基处理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软土地基是指黏土或粉状土质的软土质结构,或由颗粒状孔隙率大的泥炭、沙土、有机质土构成的土质结构。这类土质会影响填土的密实度,使得以此为地基的建构物因发生沉降而失去稳定性。因此,施工中需要运用特殊技术对软土地基加以  相似文献   

15.
建筑由上部结构和基础组成,基础作用在地基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承载力修正时基础的埋深问题一直是困扰设计者的一大难题。之所以要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这与地基破坏机理相关。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时计算上的失误,也会直接危及基础设计的安全。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地基承载力修正时基础埋深的确定。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技》2021,(2):112-114
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其中,软土地基作为公路桥梁施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体工程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对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技术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规模也越来越多,而水利工程是综合地基建设、地质地形特征、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等高难度、高技术要求的重大工程项目,其中地基建设更是水利工程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高技术水平的、高效的、实用的现代化地基建设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水利工程、公路工程等众多领域中,并取得了很重大的效果。本文通过阐述软土地基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以及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危害作用,讲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而介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方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及问题分析和解决建议,以此来提高水利工程地基建设技术的水平,促进整个水利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结合工程施工实例列举出高填方地基分层强夯处理的特性。对分层碾压法和强夯法在处理单位压实功、填料颗粒径控制、分层的厚度、回填的方法和地基处理后层面间结构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强夯法是处理高填方地基的最稳定高效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强夯法在工艺上是最简易可行的,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它将是高填方地基加固的最可靠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程渊博 《河南科技》2022,(1):121-124
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土体结构的特殊性,在较重荷载的作用下,如不进行地基处理往往会有较大的附加沉降,严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以洛阳市洛龙区东西霍屯棚户区工程改造项目为载体,对项目浅基坑高层住宅区域采用复合地基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得出采用复合地基能够有效地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三维复合地基数值计算模型,其桩群为CFG桩,采用MIDAS/GTS有限元计算软件模拟不同褥垫层厚度下,复合地基的受力特征和地基沉降变形大小,并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特性对褥垫层厚度进行优化,得出使复合地基承载力最佳的褥垫层厚度,为实际工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