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我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理论。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总结我国长期实践经验,把马克思、思格斯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思想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并且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具有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之间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经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不重视需要与生产的矛盾,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一般都不讲这一对重要矛盾,更没有把这一矛盾作为社会基本矛盾来认识。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需要与生产的矛盾也是社会基本矛盾:一、需要与生产的矛盾贯串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矛盾。二、需要与生产的矛盾直接决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的产生和运动状况,也决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的产生和运动状况。生产关系与生严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又对需要与生产的矛盾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三、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需要与生产的矛盾的特殊表现。深入研究并正确解决三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是在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的命题之前应当确立的理论前提;把存在的旧社会的残余和新制度的不完善因素,以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随社会的发展出现相对落后的因素等,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矛盾并成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原因,是对矛盾极其狭隘的理解,并混淆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具体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区别,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看作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完善加以解决的,则否定了共产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师专的历史教师,不仅担负着文明成果的传递重任,而且还承担着培养闽西新一代教育人才的重任。利用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途经。下面谈谈结合历史专业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世界史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世界历史虽然跨度大,范围广,其中历史事件层出不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但拔开历史迷雾,归根到底,各种历史事件的本质不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所以,不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无法弄清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内部结构一般可分为三个最基本的层次,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关系是中心环节。它一方面与生产力构成一对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又作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一对基本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社会形态。在社会形态中,不仅具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对立统一,而且具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对立统一,而这后一个对立统一更加重要。因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构成的生产方式决定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历史分析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具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这一理论基础是培养学生历史分析思维能力的关键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能力又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分析思维能力的理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原因与结果、共性与个性、形成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7.
新编义务教育教材《中国历史》中,经济史部分的内容有了显著的增加。随着新教材的颁布使用,加强经济史教学显得日益重要。从理论上看,人类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经济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政治、思想、文化的变革都可以从经济中找到终极的原因。所以,要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首先必须从经济的角度入手。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经济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要求的唯一性与生产关系形式构建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生产力决定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一基本特征的形成来自于生产关系不仅具有客观性,同时也具观性。而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只能以经济制度作为存在形式,因此这也是经济制度先天具备的辩证特性。并且这种适应了生产力需要的经济制度只能借助政权的力量形成,从而不可避免地具有本来意义的政治形式。但并不能因此就得出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用劳动和交往行为、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用道德实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作为决定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质上就是要用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建筑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用劳动和交往行为、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用道德实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作为决定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质上就是要用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建筑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1.
制度经济学派从交易费用、社会心理、人们的行为动机去理解制度变迁的动力,唯物史观把生产力作为推动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通过人的本性诉求来实现的。生存需求、利益诉求与发展追求统一到人生存的有限性与理想追求的无限性矛盾运动中,这是制度变迁的最深层次动力。中国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导向社会主义是否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这在许多人的思想上并不清楚。因此,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阐述中国近现代导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于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回击资产阶级自由化代表人物的种种攻击和非难,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跨越,因而也留下了巨大的历史空白,中国共产党人汲取了历史经验和教训之后,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方面已经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确立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即中心工作向经济建设的转移;第二次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即实行改革开放.第三次飞跃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并且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在这一表述中,马、恩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从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历史的现实基础、社会生活的本质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等方面展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5.
社会是人的社会,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社会,更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的动力应当从人自身中去寻找,而不应当在人之外寻找。过去我们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视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种说法并没有错,但未免表面化,且没有突出作为主体的人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主体的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完整而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这一理论具有创造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主要表现在: 首先,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这说明,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社会是一个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极其复杂的有机体,我们应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来看待社会主义社会。从生产力角度看,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价值取向;从生产关系角度,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公平的统一、更加注重公平、更加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巩飞 《科技信息》2012,(9):61-62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1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1.1历史唯物史观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描述,揭发了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本质、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社会、生态社会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进化和发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还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笔者认为是前者而不是后者。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澄清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复杂的。在每一个社会形态里,都有一种生产关系占主要地位,规定着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特征,也规定着这个社会上层建筑的主要特征。从社会形态的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就是说在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者关系中,是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