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杂志请读者投票,选出大家最爱读的文章,这是个好办法.去年《大自然》刊载的文章大约一百五十篇.在这一百五十篇中,得票最多的是《天鹅之歌》、《杂交水稻之父》和《动物远航之谜》.这三篇文章的确写得好,应该受到读者的欢迎;也可见读者的确有眼力.编刊物走群众路线,应该经常向读者请教,《大自然》采取了好些措施,这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杂志编辑部在《你知道吗》中,请读者提出自己认为1984年发表在《大自然》中最好的文章.意想不到的是:在收到的1645封来信中,以十分集中而压倒多数的答案,评选出《野人到底有没有?我说没有》、《又有五只朱鹮起飞了》和《鸟,人类的朋友》三篇佳作.通过这次民意测验式的评选,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读者是有眼力的,在读者的心目中有一架符合绝大多数人判断文章优劣的天平.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03,(2)
我国著名动物学家、科普作家、《大自然》杂志前副主编谭邦杰先生,因久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谭邦杰先生是广东南海人,生于1915年,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46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担任北京西郊公园动物管理所主任、北京动物园科学工作组组长等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对野生动物的考察、收集、饲养和保护,对动物园事业,对自然保护工作,对科普宣传工作倾注了毕生精力。由他发现并命名的动物新种白头叶猴(PresbytisleucocephalusTan,1957)是惟一由中国人定名的灵…  相似文献   

4.
我读了谭邦杰同志的三篇有关野马的文章,特别是最近刊载在《大自然》的"野马,有人看见了它"一文,非常感兴趣.我曾于1965年4月-10月和1974年5月-11月两次在东准噶尔盆地乌伦古河和克拉美利山之间的广大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这一带正是最有可能存在野马的地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19,(6)
正人生四十而不惑。一本杂志,40岁又该是怎样的境界呢?2020年,《大自然》就40岁了。您一定也和我们小编一样,有不少关于《大自然》的故事和一肚子想告诉《大自然》的话吧?或者还有照片、图画、音频、视频……不管是什么,只要是您想与《大自然》读者们分享的,别犹豫,统统告诉我们吧,尽快!我们会在明年第5期,《大自然》满40周岁之际推出纪念特刊,其中为热心读者朋友留了叙旧话新的专版。本刊全体编创人员期待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2020,(1)
正人生四十而不惑。一本杂志,40岁又该是怎样的境界呢?2020年,《大自然》就40岁了。您一定也和我们小编一样,有不少关于《大自然》的故事和一肚子想告诉《大自然》的话吧?或者还有照片、图画、音频、视频……不管是什么,只要是您想与《大自然》读者们分享的,别犹豫,统统告诉我们吧,尽快!我们会在明年第5期,《大自然》满40周岁之际推出纪念特刊,其中为热心读者朋友留了叙旧话新的专版。本刊全体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1990,(3)
执教二十多年,我结识了一位良师益友——《大自然》.《大自然》那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引人入胜的文章,栩栩如生的插图和彩照,一直强烈地吸引着我,如甘露般浇灌我的心田,给我许多知识和教益.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我结合教材,在《大自然》中寻找生动的材料.比如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称誉为"东方宝石"的珍禽  相似文献   

8.
开篇献语     
《大自然》1985,(3)
《大自然》创刊整整五年了.由于编者、作者、读者的共同努力,这个刊物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即老老实实普及科学,知识有一定深度,联系实际重点宣传自然保护,文章强调第一手材料,形式比较活泼生动.所以越来越多的读者喜欢这个刊物,肯定我们的方向,同时指出我们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为此,我们请原国家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副司长陈建伟同志就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现状给读者作一介绍。我们计划在今年的后几期《大自然》中陆续刊登一些相关的文章和信息,以使读者尽快了解国家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最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在《大自然》创刊10周年之际,我们对杂志编辑部的同志们.对支持、爱护《大自然》的广大作者、读者,表示最热烈的祝贺!10年来,《大自然》在帮助人们了解、认识、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等方面,不懈努力,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野生动植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系统的重要基地.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大自然》在介绍、宣传保护国家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开展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1987,(2)
《你知道吗?》第五题是请读者给《大自然》挑错.许多读者经过认真阅读,挑出了许多.我们一方面衷心感谢读者的批评、帮助和爱护,一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有关鄂尔多斯遗鸥的报道,从最初的《惊起群鸥掠岸飞》(《大自然》1993 年第2期第19页),继之以《鄂尔多斯高原的湿地和珍禽》(《大自然》1995年第2期第4-5页),《鄂尔多斯沙漠中的水鸟》(《大自然》1997年第6期第6-7 页),直到近期的《面临考验的不止是鄂尔多斯遗鸥》和《心系鄂尔多斯高原》(《大自然》2004年第5期第32-36页), 讲述了鄂尔多斯遗鸥从被发现后在人们的呵护下迅速发展、而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遗鸥繁殖群舍弃其原繁殖地而他去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1993,(3)
《中国古代关于枭的好恶观》,闻边,1980年第二期《外国人心目中的猫头鹰》,唐飞霄,1980年第二期《挽救加州神鹰的斗争》,谭邦杰,1984年第二期《草鸮人工饲养》,翁常信,1984年第四期《漫谈鹰与雕及其它》,谭邦杰,1985年第四期《县委书记搭救草鸮》,王培伦,1986年第一期  相似文献   

14.
有毒的鸟类     
沈阳的一位读者—赵丰同志来信说:“我是一名动物爱好者,也是《大自然》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我读过很多有关鸟类的文章,从未听说任何一种鸟有毒,今天读了《辽宁日报》一则消息:‘巴布亚新几内亚有一种剧毒啄木鸟。’请贵刊代为解释:世界上是否有有毒的鸟,如果有,有多少种?中国有无分布?”根据赵丰同志要求,我们请庞秉璋教授撰写了《有毒的鸟类》一文,以答读者问。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1986,(4)
八月中旬,北京正是暑热销铄、金风送爽的季节,《大自然》编辑部迎来远方客人,举行了第一次联络员座谈会.这是一个小型而又热烈的会议.来自东北的曹铁山同志是牡丹江市教育学院的生物教研员.他认为《大自然》杂志是生物教师的良师益友,对丰富和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和思路,获得科学信息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把它推荐给该市所辖七县二市的广大同行,帮助很多人了解并订阅了《大自然》.郑州教育学院教师马亚光还自己编写过一些介  相似文献   

16.
也谈蚁狮     
蚁蛉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人们习惯上把它的幼虫叫蚁狮,成虫叫蚁蛉。马安宁先生曾在《大自然》杂志2002年第2期发表过《蚁狮撷奇》的文章,使读者对蚁狮有了一定的了解。笔者也曾做过蚁狮的野外行为观察,并在室内饲养数月,这里再补充几个有趣的现象。栖息环境的选择在辽宁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五年前,在《大自然》的创刊号上,笔者曾以“四不象何日重建家园”为题,发出了应让麋鹿回归祖国,重建种群的呼吁.其后,在《大自然》和其他报刊上,又继续登过几篇呼吁文章.可喜的是,这些呼吁并没有白发,迄今已经获得了不小的实质性的进展,可以告慰于读者之前.假如此项工作能继续顺利进展的话,那么,当本文发表后不久,成群的麋  相似文献   

18.
本刊去年开辟"回答读者提问"栏目以后,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来信.辽阳电子实验设备厂史敬业同志询问小熊猫的情况,沈阳轴承厂黄克强同志寄来《山东蓬莱发现罕见巨蛇》的剪报,并对此提出疑问.我们请著名动物学家谭邦杰先生写文章,回答两位读者提问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世界知识》杂志的一名老读者。记得在1956年我12岁时,从《世界知识》上读到“怎样学习国际时事”笔谈会的文章,作者有刘思慕、李纯青、王铁崖、梅汝璈等专家。笔谈会向读者介绍学习国际时事的方法和体会。我如获至宝,把那些文章汇集在一起,保存至今。从1957年开始,我就坚持订阅《世界知识》,直到“文革”《世界知识》停刊。1979年《世界知识》复刊的消息传出时,我正在南京护理沉疴不起的父亲,我当即汇钱给泗阳的亲戚拜托他为我订阅《世界知识》。从那时至今我一直订阅这本我喜爱的杂志不辍。  相似文献   

20.
祝贺与希望     
光阴荏苒,转瞬间在这千禧之年又迎来了《大自然》20岁的生日。作为这个刊物的老读者,我目睹了它走过的艰辛的历程。当看到它经过20年的探索与磨炼已经进入风华正茂的壮年时,谨向为《大自然》付出过无限心血的编辑和作者们致以由衷地祝贺与谢意! 任何一个刊物要想长期办下去,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