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科技潮》2006,(7):3-3
“院士们穷于应付各种考察、颁奖、座谈,用于科研的时间可想而知。一个教授在成为院士之后再难见高水平研究成果,这与‘院士’这一最高学术称号是不相符的,院士已成为社会活动家而不再是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顾海兵直言院士制度的弊端“。学术界就不应该搞等  相似文献   

2.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候选人提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中研院首届院士选举是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院士候选人的提名乃这届院士选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通过考察这届院士选举从选举筹备会推举评议员草拟院士候选人参考名单到学术机构正式提名的过程并分析正式提名的得失,说明选举筹备会对推动提名的展开和促进选举的成功所起的作用;东道主中研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通过提名,都为评议会遴选院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人选。清华能提出有分量的院士候选人名单,不仅取决于民主而严格的遴选方法,还有赖于中研院和北大、清华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源。这种资源对院士候选人的学术评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院士与苏州     
苏州出院士:从“状元之乡”到“院士之乡”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简称“两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代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1955年新中国诞生首批院士(学部委员)以来,我国已拥有1773名两院院士,其中苏州籍的院士占了100多席.这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苏州由此赢得了“院士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4.
一部近百万字的《山西科技发展史》出版了。笔者有幸参加了该书的编写工作。我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山西院士(包括山西籍的两院院士和在山西工作的两院院士)的有关情况。截止1999年底,山西籍的两院院士有19位,在山西工作的两院院士有3位,共22位。这22位两院院士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各有11位。以下分别加以介绍:1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1914年—),山西省灵石县人,核物理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29名科学家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5名外国科学家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 这次新当选的29名院士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41岁,平均年龄53.7岁,其中60岁以下的20人,占69%。新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是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平均年龄最轻的一次。经过此次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总人数为710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总人数为53名。  相似文献   

6.
丁东  谢泳 《科技潮》2005,(1):23-23
中国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院士,如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为什么惟独没有人文学科院士?中国人文学科应不应该设院士制度?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2005年增选名额限60名。经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科协等归口初选部门的推荐和院士推荐.共产生有效候选人295名。院士们经过充分讨论、全面评审.最终选举产生了51名新院士.28名高校学当选.占新增中科院院士的56%。  相似文献   

8.
<正>自主创新的智慧无处不在,淡然无痕又洞彻万物。自主创新的精神无时不有,平和淡远又逸雅清致。这是我们记者在采访院士归来后交流最多的感受。在追踪院士的过程中,从李俊贤、王梦恕、山仑、孙钧、顾金才、赵玉芬……他们身上,我们发现:中国院士背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坚守着严肃科学的态度;秉承着知识分子的良知、追求着激情昂扬的理想!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辛勤的耕耘,折射出的是中华儿女创新精神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李京文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2,33(5):F0002-F0002
<正>李京文教授,1933年出生,广西陆川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发布,我校副校长、本刊主编黄维教授荣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目前,江苏省共有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0人,其中黄维教授是最年轻的。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本刊主编  相似文献   

11.
《科技馆》2006,(1):I0001-I0001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苑郑民,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遗传学和肿瘤遗传学家吴冥,中国工程院院士、细菌学家高守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学家俞永新,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学家赵铠等出席展览开幕式  相似文献   

12.
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对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状及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相关问题的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院士的科研工作比较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但研究成果推广有待改进;院士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积极性较高,但目前决策咨询的工作机制影响了院士参与政府决策的效果;院士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带领科研团队建设;院士对科学传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热情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如何推动院士更好的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简要回顾了《科技导报》自2004年开始进行的主要发表原创论文、不断扩大刊载容量、逐步缩短出版周期、努力创新版式设计、力图形成自身特色的转型历程,介绍了这期间许多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积极为《科技导报》撰稿、组稿、出谋划策的有关情况,展望了《科技导报》未来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纵横》2006,(2):60-60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于二00六年二月十三日上午十一时零三分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15.
9月22日下午,“中国百名院士沈阳行”暨第四届沈阳科学技术年会沈阳高饺环境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沈阳市科协主席、沈阳市环境科学学会会长、沈阳大学校长孙铁珩院士代表我校向到会的市科协领导以及市内各高校的专家学者致欢迎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院士作了题为“以工程科技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主题学术报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8月18日,全国各地的著名民营科技企业家聚集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新浪财经独家报道本次盛会。以下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宋健同志致辞。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王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从近日公布两院院士增选工作获悉,在2009年增选产生的3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4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我省中国科技大学郑永飞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袁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研究员吴曼青,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员万元熙等3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经济》2004,17(3):6-6
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2004年6月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团体召开的一次盛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作用。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出席大会。本次院士大会的主题是团结带领全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深入研讨21…  相似文献   

20.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10,(7):42-43
中国两院院士大会召开 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于6月7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1400多名两院院士,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的主要议程有:工程院院长作工作报告;院领导换届,选举院长、副院长和主席团成员,周济当选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