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庄蹻西征行军路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将庄蹻西征夜郎是文献记载中华夏各国最早在这一地区进行的军事活动。这次西征的时间和路线,文献有两种不同记载:《史记》、《汉书》所记是“楚威王时”“循江上”《后汉书》所记是“楚顷襄王时”“从沅水伐夜郎”。在时间问题上,目前我国史学界多数学者主张以《后汉书》所记的“顷襄王时”为淮;而进军路线问题则迄今仍无定论。木文主张应肯定《史记》的记载,兹考证如下: 庄蹻此次出征,《史记·西南夷列传》写道:“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踌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以兵威定属楚。欲  相似文献   

2.
夜郎考     
秦以前之夜郎夜郎国始于何代,文献缺而无徵,《史记·西南夷传》云:“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考,故楚庄工之由山.至滇池,地方三百里,分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咸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工滇,变服从其裕以长之.秦时常领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交焉,十余岁秦灭”.《汉书·西南夷传》同。《后汉书·西南夷传》则云:“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在豪从沉水伐夜郎,军至且兰,棚8于岸而步战,既灭在郎,困留至滇池,以且兰有押船爿丰润处,乃改其名为牌爿可”.《后汉书》本…  相似文献   

3.
夜郎一词,随着“夜郎自大”这一成语的流行,可说是尽人皆知。但“夜郎”在贵州的古代,却有其黄金时期,它曾以国名、封君、郡名、县名、坝名等载于古代贵州的史册。“夜郎”成为贵州特有的名词之一。一“夜郎”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它是战国至西汉前期存在于古代贵州的小国家,其主要辖区在今贵州的西部、西北部和中部一带,即今安顺、黔西南  相似文献   

4.
庄硚开滇、王滇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传》。司马迁说:“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足乔)将兵循江(长江)上,略巴(崇庆地区)、黔中(贵州东北,四川涪陵以南,湘西一带,)以西。庄(足乔)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足乔)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段记载,文字似无错衍,因此历来史家,多引以为据。然而细省庄(足乔)发兵之日,及至归报之期,,历时太久,於情於理,都难以使人折服之处。现略将考索,推算於次:  相似文献   

5.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第一次把经济方面的史料收入历史书中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 ,阐明了自己的经济思想 ,对于当今制订经济政策、发展经济 ,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岩穴奇士是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绘的不同于传统观念的隐士形象 ,岩穴奇士是司马迁人生观和人才观的最好表述  相似文献   

7.
屈原的族别,古书无明确记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考证屈原的族别,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即弄清了楚的族别,屈原的族别自然就清楚了。一、楚的族别问题。屈原在《离骚》中这样自我介绍:“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帝是谁?不少书说高阳帝是颛顼。翻开《大戴礼记·帝系》,那里面有这样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焦作地区气候温暖、水源充沛、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自然环境优越之地,有“小江南”的美称。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中,焦作被称为“覃怀之域”,有“覃怀底绩,至于衡漳”的记载,因而其历史文化也被命名为“覃怀文化”。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  相似文献   

9.
夜郎名称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传》。它随着“夜郎自大”这一成语的流行,可说是尽人皆知。但贵州古代夜郎的都邑在何处,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安顺说;有郎岱说;有惠水说;有三合(都)说;有桐梓说等。今就近来查阅贵州地方志资料及现场考察,提出己见,请教于专家学者。一从春秋中期开始,经战国、秦至汉武帝时,古夜郎地区可说是“不毛之地”,但它  相似文献   

10.
西汉元鼎六年,司马迁奉使巴、蜀以南,亲履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以后根据见闻在《史记》中记载了西南夷。《汉书》大量抄录《史记》相关记载并有所补充。综合汉代及稍后史籍相关零散记雋,对武帝时期雋、昆明的迁徙活动,雋、昆明被西汉、滇国打败,以及武帝开通博南山道路及经营哀牢地区的史实做了细致考证,可知《史记》遗漏了发生在元鼎六年之后西南夷的若干史实,原因是事件发展过程尚未结束,司马迁对情况了解有限;而《汉书》则失栽武帝中后期西南夷的若干史实,主要原因是沿袭《史记》的说法,对相关史实疏于考证。  相似文献   

11.
白语琐谭     
白族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自古即居于洱海地区。《史论·西南夷列传》中说:“古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  相似文献   

12.
夜郎的历史最早见于《史记》。近二十年来学者发表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夜郎的政治中心、族属等问题上,还未有人就《史记》中有关夜郎史料进行整理。通过对《史记》中夜郎史料的梳理分析,可知司马迁写了一段夜郎当代史。  相似文献   

13.
洱海区域的原始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汝梅 《甘肃科技》2008,24(5):64-66
根据现有考古资料,早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洱海地区就有人生息、繁衍,而见文献记载较早的是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比起早期活动于洱海区域的先民来说已晚了上千年,仅仅依据司马迁之书来探讨洱海区域的原始文化是不够的,本文是借助洱海区域发掘的多处遗址加之其它有关文献来探讨洱海区域的原始文化。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史记》凡百三十篇,其中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三王世家》为世家末篇,是一篇比较特别的文章。“世家”之说,见《孟子·滕文公下》。刘知几说:“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史通·世家》)揆诸世家体裁,记的是封国诸侯,因为他们子嗣世袭承传,所以得名。其实从《史记》三十篇世家看,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对这个  相似文献   

15.
《史记·西南夷列传》,当是司马迁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考察还后,联系史料所撰。内容表达汉初西南地区的部族、风习、生产、社会组织及各部族的境域,上溯史实,详叙时事。文章条理清晰,轻重得宜,笔力练达。是探讨川、滇、黔特别是云、贵古代历史的最早依据,十分宝贵。又是揣摩史传特别是地方史文章的精粹楷模,高度成熟。而历来注释榷论《史记》的学人,大都立足于全国,着意于中原,罕见深求本传内容、称道本传文章者。笔者近年涉猎地方史、志,颇感《史记》各家注释本传,少数缺遗不详,多数谬误未准,难得切理餍心。因而不避浅隘,撰写本文,发掘文义,疏通故实,贡《史记》研究的一得,不过注涓滴于大海。  相似文献   

16.
枸酱一名,始出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南越食有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柯,牌柯江广数里出番禹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八日: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至于枸酱为何物,《史记》没有作具体描述,历代论家,各执一说,越注越含混。对于枸字,晋人徐广《史记音义》方:“枸,一作,音。”这一来,麻烦就出了。就是说枸()是木本植物还是草本植物又扯不清了。从字义上说,在魏晋时期,枸、已通用不别。那么构()是什么样的植物呢?裴引《汉坊音义》曰:“枸木似毂树,其叶如桑叶,用其叶作酱,醇美,蜀人以为珍味。…  相似文献   

17.
《史记》列传中异时合传可以看作是做历史的纵向比较研究,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一种方法。《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孙子吴起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屈原贾生列传》、《扁鹊仓公列传》六篇异时合传的传主之间,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将不同时代的人物合为一传,后人多有訾议,然而仔细分析合传的原因、价值与意义,就会发现司马迁著史眼光的独特,以及史公思想情感所系。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中以客观、冷静的治学态度对西汉时期的酷吏进行了“实录”。通过对这些酷吏群体遭遇的分析,可以看出司马迁在客观冷静记录间,折射出的是抑制与愤激,不满与同情,这透出了司马迁对人的命运、人的生存价值的怀疑与困惑,是不自觉的悲剧意识的显现。这种悲剧意识是隐性的,但却是崇高的,闪烁着人性和独立精神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我国古代大哲学家之一,在我国学术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他的籍贯问题迄今尚未真正解决. 今本《史记·老子传》明言“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后来也多承此说;但其间并非没有问题.首先是《史记·本传》关于老子的其他记载亦多含糊不清之处.盖自稷下黄老学派乃至汉初道家者流,对于老子往往欲神其人,欲奇其事,以至造成一些混乱.因此,司马迁在撰写《老子传》时,常常以疑似之词书之.如: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季路》有子路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有孔子对子路的认识和评价等,但过于简略。《论语》等典籍中有许多子路的相关材料,可以对照、补充《仲尼弟子列传·季路》,以丰富我们对孔子著名弟子子路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