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以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的研究成果。其中,乔以钢教授作为获得过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组委会嘉奖的优秀女性文学研究者,以《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等众多著作,  相似文献   

2.
运用女性精神分析法,从精神与实际上的奥德赛之旅、独立自主性、两个黑暗角色的对比三方面对当代英国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小说《黄金国度》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进行对比,认为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知识女性都应当在求索之路上回归到一种身心放松、和谐、完美的理想状态,从而达到与另一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松 《科技信息》2010,(2):199-199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经典短篇小说《19号房间》。主要探讨女性在婚姻中所陷入的精神危机,其中女性对自我身份的探求,如何处理好婚姻中女性与男性,女性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婚姻中女性身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诗经》中的女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经》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两千多年前的女性世界的艺术长廊,对女性的赞美是《诗经》的一个鲜明特点。《诗经》中的女性具有形象美、品德美和精神美。  相似文献   

5.
"梦幻"作为人类常见的心理和生理现象,并不单纯是梦幻主体内在精神世界的产物,其来源和内容是同梦者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自身所担当的女性角色的认知、反思和确认,是现代女性与"梦幻"产生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现代中国女性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小说文本——张爱玲的《霸王别姬》和铁凝的《世界》为例,具体论述现代女性小说如何通过女性人物的"梦幻"来传达对女性角色的反思和确认,以及其中所体现出的现代女性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6.
对女性个体意识与生命体验的书写是王安忆小说创作的恒定主题。在她的创作中始终以女性视角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女性的命运和前途。自八十年代的"雯雯"、"三恋",再到九十年代的《长恨歌》,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把握既有物质层面的叩问,也有精神层面的自省。其中《长恨歌》更为人们展示了在现代都市下女性真实琐碎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7.
古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一直演绎着“闺怨”的情绪。“五·四”反封建浪潮 ,使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开始在社会变革、改造中表现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建国后十七年时期 ,而女性意识的蒙昧与觉醒正是造成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多年狭隘创作模式和第一次大的转型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8.
阿特伍德是当代加拿大的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小说《浮现》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女权主义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作品。本文在考察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渊源的基础上,研究《浮现》中阿特伍德对男权社会的批判,探索她对女性与自然的推崇精神,从而进一步揭示阿特伍德对女性与自然的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艾丽斯·沃克1983年曾随美国女作家代表团来华。除《紫色》及一两个短篇外,艾丽斯的其他作品在中国译介不多。她的最新小说是《在我父亲微笑的光芒下》(1998),该小说采用了多重的叙事角度,讲述了性与精神、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尤其剖析了几代人的不同观念。评论界的反应不是很热烈,可见艾丽斯·沃克还没有成功地超越自我。但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别的黑人女作家,超越《紫色》本来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所以《紫色》在今天大家还在读。她在其小说《紫色》中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为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紫色》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解析,体现出黑人女性解放道路上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劳伦斯的《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并得出结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他强调自然与女性的亲密关系;控诉资本主义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解构人类—自然、文明—自然、男人—女人、精神—肉体、理智—情感等传统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建构理想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1.
运用女性精神分析法,从精神与实际上的奥德赛之旅、独立自主性、两个黑暗角色的对比三方面对当代英国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小说《黄金国度》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进行对比,认为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知识女性都应当在求索之路上回归到一种身心放松、和谐、完美的理想状态,从而达到与另一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致命的创伤     
萧萧是一个苦命儿,在同龄人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一次交通事故撒手而去,他的母亲不堪重负弃家而走,留下十三岁的哥哥和他相依为命。在萧萧初中毕业的那年,哥哥也在一次煤矿事故中走了。顷刻间,萧萧仿佛失去了人生的一切,大脑一片空白,自此精神崩溃,接二连三的变故、失去亲人的痛感强烈压迫着他的心,觉得上天对他太不公平了,欢乐都是别人的,悲伤哀苦如栅栏一样牢牢圈定着萧萧的心,孤寂如同衣衫一样  相似文献   

13.
女性解放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美籍华裔妇女具有双重文化,两种文化在她们的身上兼融和冲突,也带给她们身心的双重压力。对她们而言,要么在压力下消沉,要么在冲破精神桎梏而接受挑战。《女勇士》中所描写的女性选择了后者,她们通过自我认识和努力奋斗,实现自我的精神解放。笔者剖析《女勇士》中的六位女性,叙述了她们在美国社会的生存状态和主体意识表现,揭示拥有现代父权制思想的美籍华裔妇女在美国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抗争精神。她们是建立女性意识的斗士,是妇女解放的英雄。《女勇士》为女性解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式。  相似文献   

14.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醒悟;它既是一种性别意识又带有社会属性,并且是与男权传统相对立的意识,表现为女性挣脱男性社会对女性的精神压迫与努力和摆脱附庸地位并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要求。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我的安东尼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作《史记》的意旨不是着意刻画一个凶狠、狭隘的女主形象,而是揭示了象吕雉这样的女性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以求达到鉴今的目的;同时指出司马迁对吕雉精神世界的审视有其自身与历史的局限性,探索了至高无上皇权背后一个女性,源于爱的表现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东北女作家萧红,因其禀赋才情和特殊的人生经历,创作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等优秀作品,再加上文坛巨擘鲁迅的支持,成为3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之一。强烈的女性意识是她作品的一大特色,女性自我审视下的孤独情怀和倔强的抗争精神成为其创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17.
在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中,女性的自然存在是动物性存在,女性的社会存在是奴隶的奴隶,女性的精神存在,则几乎被窒息,她们的人生归宿是无"家"之根,这里是女性的悲惨世界。  相似文献   

18.
《诗经·国风》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据此,《毛诗序》和朱熹《诗集传》以女性为《诗经》的原创主体。基于女性在《国风》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国风》考察我国古代女性审美意识的相关问题。《论语·子罕》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表达了孔子对容貌之美的诱惑甚于德性之美的焦虑。《国风》作为女性创作且大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的作品集,突出体现了女性的“好色”观。具体包括:清晰的“性别”及角色意识、以形貌之外形美和德性之内在美为审美对象和审美标准、以真挚的情感为精神内核、因礼教约束而形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特征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情爱画廊》和《作女》与张抗抗的其他作品一样 ,对人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对人尤其是女性的精神世界进行着思索 ,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在理想的描绘中 ,却出现了偏颇 :两性关系、地位严重失衡 ,理想失之于虚幻  相似文献   

20.
王晓寒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4):31-32,41
樋口一叶是明治初年女性作家中最为耀眼的一位,她的一生十分短暂,但文学成就和影响力都为后人称道。出身士族而家道中落,不得不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曲折的人生经历使她比同时代的女作家们更为关注社会现实,尤其是女性的生存状态。"荻舍"的古典文学教育,与幸田露伴、《文学界》同仁的精神交流直接影响了她的创作,也促使她思考和找寻自己的创作道路。在早期小说《埋木》及《琴声》中,站在女性立场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