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对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综合评价。试验区选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一心乡,保护性耕作措施处理包括行间覆膜、行间覆膜与垄向区田的集成、垄向区田、秸秆覆盖,以常规耕作处理为对照,目的在于研究建立适合于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有不同程度的节水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不同措施的综合效果为:行间覆膜与垄向区田集成措施〉行间覆膜措施〉垄向区田措施〉秸秆覆盖措施〉常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东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技术体系的构建、技术流程、体系特征、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应用前景。图1,参20。  相似文献   

3.
ATR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自动目标识别——ATR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采用的各种技术途径,并指出对该领域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些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CO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化小叶章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箱控制CO2浓度,模拟CO2浓度升高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受土壤氮素水平制约。不施氮和常氮处理,CO2浓度升高对其影响不显著;高氯处理,土壤中可利用的氮相对充足,微生物活性不受氮素限制,土壤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置于CO2浓度升高环境中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上显著水平(P〉0.05)。施氮均促进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增加。图2,参13。  相似文献   

5.
对比研究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中黑土自然恢复(NR)及垦殖中不施肥(NoF)、施化肥(CF)和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季节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季节性变化明显,所有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峰值均出现在早春,自然恢复较垦殖处理提高了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对土壤酶活性研究发现,除垦殖处理的转化酶活性季节性变化较小外,其他处理酶活性季节性变化显著。NR处理促进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的提高,而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大。垦殖处理下施肥较不施肥处理土壤酶活性高,但单施化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肥和化肥对黑土氮素转化功能菌和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玉米田黑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土壤氮素转化功能菌及其活性在不同施入量农肥和化肥处理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农肥高量处理使土壤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升高,分别是对照的2.22倍和4.09倍,而化肥高量处理使反硝化细菌数量明显增加,是对照的8.49倍;农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有促进作用,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脲酶,土壤微生物量氮与过氧化氢酶和土壤氨化细菌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氨化细菌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有机物料培肥对风砂土结合态腐殖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的试验设计,3年间对风砂土进行秸秆等有机物料培肥,研究其结合态腐殖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有机物料培肥均能提高风砂土松结态、稳结态、紧结态腐殖质的含量,但不同的有机物料对风砂土结合态腐殖质贡献不同,其中以低量秸秆 泥炭全肥 泥炭处理效果最好。表5,参5。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农业生产与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污水处理率低,在客观上要求城市污水经生态处理后回用于农业。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利用基质、植物和微生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降解污染物质,不仅其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而且由于其具有出水水质稳定、对营养物质去除能力强、基建和运行费用低、技术含量低、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因此人工湿地完全有可能替代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高效净化污水,并将处理出水用于灌溉农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参36。  相似文献   

9.
土壤微生物对不同作物根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为平台,研究了不同作物(大豆、小麦和玉米)根系对根际微生物种群(细菌、真菌和放线茵)组成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作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的数量显著多于放线茵和真菌的数量,作物之间的微生物总数量多少表现为大豆〉小麦〉玉米,各作物间差异显著(P〈0.05)。根际三大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情况为真菌、放线茵数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大豆〉玉米〉小麦,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为大豆〉小麦〉玉米。不同施肥处理中,玉米根际微生物总数变化情况为NPK〉NK〉PK〉CK,且施NK和NPK处理极显著增加根际微生物数量(P〈0.01),增幅为54.9%和243.2%;NK处理下,大豆根际真菌数量表现为显著性降低(P〈0.05),而细菌显著性增加(P〈0.05);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在NK处理下极显著增加,增幅为64.9%(P〈0.01)。图4,表2,参19。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山西旱地面积大,干旱、地薄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探索粮食生产作物玉米增产的技术新途径,分别在不同生态区设点,对六种不同耕作方式的试验结果进行灰色评估,量化处理,其结果证明,免耕整秸秆半覆盖为最佳耕作栽培方式,具有显的蓄水保墒,增肥改土,增产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了碱液吸收法对冬季稻田CO2排放进行了田间原位测定,探讨了水旱轮作水稻季秸秆沟埋还田方式下不同埋草量对越冬稻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处理单位草量与CO2排放通量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单位沟埋草量的越冬稻田裸田CO2季节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CO2通量和季节排放量与埋草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各处理平均CO2通量在51.25 mg.m-2.h-1~84.92 mg.m-2.h-1之间,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季节排放量为1 591.40mg.m-2.h-1~1 936.12 kg.hm-2,各处理平均CO2通量和CO2季节排放量均小于空白对照。单位草量CO2通量随埋草量的增加而下降,变化范围为10.63 mg.m-2.h-1~30.69 mg.m-2.h-1,处理Ⅰ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麦草对水中苯胺的吸附平衡、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麦草吸附苯胺的吸附平衡、热力学以及动力学特征。采用Langmu ir和Freund lich等温线对平衡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并计算了吸附过程的自由能变(△G)、等量吸附焓变(△H)和熵变(△S)等热力学参数,同时采用拟一级动力学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内扩散方程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试验平衡数据更符合Freund lich模型,其极限吸附容量(323K)为6.0mg.g-1。等量(0.2 mg.g-1~2.5 mg.g-1)吸附焓变△H为13.58kJ.mol-1~22.34 kJ.mol-1,△G〈0,△S〉0。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数据拟合最好,平衡吸附量qe和初始吸附速率h0,2随苯胺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麦草吸附苯胺经历了快速表面富集、微孔内扩散和吸附平衡3个阶段,麦草吸附苯胺初期,吸附速率由边界层扩散控制,吸附后期则由微孔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选用12只无角陶塞特×夏洛莱的杂交一代雄性绵羊(7~7.5月龄,体质量40.58 kg±1.17 kg),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精粗饲料组合对绵羊日粮养分消化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在精料供给量一致的条件下,按粗料来源不同分成4组:对照组(100%玉米秸秆)、试验组Ⅰ(100%豆皮)、试验组Ⅱ(50%玉米秸秆+50%豆皮)、试验组Ⅲ(50%玉米秸秆+50%苜蓿鲜草),每个处理组3只,试验期60d.结果表明,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日粮有机质(OM)、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P<0.05),试验组Ⅲ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日粮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P<0.05),各组间酸性洗涤纤维(AOF)表现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Ⅲ较对照组、试验组Ⅰ日增重显著,分别提高48.47%(P<0.05)、32.29%(P<0.05).综上,玉米秸秆、豆皮及苜蓿鲜草之间存在显著的粗饲料原料间的正组合效应,三者间的其它组合方式及最佳比例有待在此研究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表3,参11.  相似文献   

14.
PCR和RAPD技术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PCR和RAPD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该项技术在我国国内农业生产中的基因产品检测、病害病原检测、物种或品系间亲缘关系分析、作物抗病性基因分析和食品微生物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参25。  相似文献   

15.
元胞自动机在细菌通讯演化模型研究中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细菌的群体感应机制,采用元胞自动机研究方法,建立了细菌信息通讯的演化模型,并利用计算机仿真细菌通讯的演化过程,比较直观地反映了细菌通讯的演化行为.仿真结果发现,模型中细菌的初始密度及细菌的移动特性对演化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利用回归分析法优化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功耗时存在的拟合误差精度差和准确性低等缺陷,提出一种高精度和高准确性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优化方法.本文以1ZT-210型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为研究对象,选取机具前进速度,刀辊转速,刀具安装角为试验因素,还田机功耗为影响指标,以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数据为训练样本,获得功耗与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季利用提出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获得功耗影响因素的最佳参数组合为:机具前进速度1.39 km/h,刀辊转速210 rpm,刀具安装角55°,该参数组合下还田机的最小功耗为9.21 kW.试验条件下还田机最小功耗优于回归分析法所得最小功耗10.56 kW,以BP神经网络优化结果进行验证试验,试验测得功耗值9.42 kW,与BP神经网络优化结果绝对误差为0.21 kW,相对误差为2.28%.试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实用性强,拟合精度高,优化结果准确稳定,为解决农业工程领域中类似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调查和分析了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重茬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可促进大豆出苗,增加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根瘤回氮作用增强,两年大豆根腐病防效分别为37.5%和58.74%,分别增产5.43%和25.86%。图6,表1,参13。  相似文献   

18.
1 .THENECESSITY OF THEBLOCK ANDPARALLELMODELING OFTHENONLINEARCONTINUOUSMAPPINGSWITHNNINBROADDOMAIN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specially in the naturalscientific research,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is ofa general and efficient method in better describingthe movement law of the objective things and therelated physic state and characrastics . Models areabstractive presentation to study the changingrules of the object (much attentionis paid especial-ly to contin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