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邓小平和赵紫阳会晤 1975年10月;我作为联邦总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当时,毛泽东曾简洁地对我说:“我知道苏联将如何发展:将爆发一场战争。”我表示了异议。我虽然不想排除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但在西方保持足够的防御能力的情况下,我认为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大可能的。然而,毛坚持他的战争不可避免的的理论。当时的副总理邓小平赞成他的观点。几乎是我访问毛泽东10年之后,1984年9-10月,我第二次来到中国。这次,邓小平以回忆我们几年前的谈话作为开始会谈的引子。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突然直爽地说:“你当时不同意我们对形势的估  相似文献   

2.
在我3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有过三次陪同大使递交国书的经历。但这三次递交国书不是在富丽堂皇的总统府,而是在高山峻岭的原始森林中;耳边回响的不是军乐队演奏的庄重迎宾曲,而是不时传来的零星枪声。这对一位外交官来说的确是不平凡的经历。在越南南方的深山老林中第一次是在1973年,我陪同王若杰大使向越南南  相似文献   

3.
张基益 《科技信息》2012,(32):27-27
一、研究缘由 在偶然的一次见习时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不举手,但一直在认真听讲,表现的既不积极也不消极,中规中矩,老师也很少提问他们。我感到很奇怪,在我的印象中小学生挺爱发言的,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带着这种疑问,我与其中的一个小女孩进行了交谈,我问道:“你为什么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呢?”/卜女孩(小孩是三年级)怯生生的说:“我以前也举手,但老师从来没有提问过我,后来也就不想举了,反正老师也不会提问我。”听了以后,感到很心酸,三年了,竟然有的学生没有被提问过一次,一次次的举手期待,一次次的失望,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多么痛苦的事,  相似文献   

4.
每年秋季研究生新生入学都要组织一次研究生导师与新生的见面会。我在2007年的见面会上,对学生说了三个我喜欢的口号。第一个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二个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第三个是"不要把研究生学位仅仅当作敲门砖"。我最后说,认可这些口号者,请跟我来!  相似文献   

5.
正我去过曼彻斯特三次,第二次是为了做论文而去,论文是研究英国的华人圈,所以专门拜托在曼城工作的姐姐和她的朋友们做我的样本,却没想到上了"贼船",误入一场Speed-dating(速配派对)。主办人是姐姐的朋友,她在曼城华人圈做聚会策划。这  相似文献   

6.
我是搞历史的。我打算从历史比较的角度,谈谈国际结构变化与重组,判断形势的好坏。20世纪国际关系出现过三次大的变化,其中两次导致了世界大战,又通过世界大战建立起新的结构。第一次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一个多极的军事结构。第二次建立了雅尔塔体系,这是以美苏两强对峙为标志的,维持了半个世纪多一点。  相似文献   

7.
头脑体操2     
1.谁跳得快小猫与小狗比赛谁跳得快。小狗对小猫说:“我比你跳得远,我一跳就是三尺远,你一跳只有两尺。”小猫不服气地说:“我动作快,你跳两次的时间,我可以跳三次。”兔子听了就说:“用不着争论,你们比一比,就知道谁快谁慢了。来,我来当裁判。”于是,兔子选了两棵树,树的距离是一百尺,要求他们跳一  相似文献   

8.
孔寒冰 《世界知识》2011,(19):60-61
在中国,提到拉穆鲁斯·布杜拉,知道的人可能很少,但说起罗明这个中文名字,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杰出校友,罗马尼亚驻华大使,著名的汉学家。近两年来,我三次访问罗马尼亚,都与罗明有关。第一次承蒙他的女婿(2008年~2010年为驻华大使)的关照,我顺利取得了罗马尼亚的签证。第二次在罗明一家宴请北京大学代表团时,我提出要做中罗关系的口述史,他欣然同意。于是,就有了第三次,我专门到布加勒斯特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正>我要谈的三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第一个问题是与2019年半岛形势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主要包括五次峰会、12次武器实验、朝鲜国内政治新态势。2019年的"峰会外交"大致延续了2018年的模式。五次峰会中,两次是中朝,两次是朝美,一次是朝俄。中朝两次元首会晤分别是2019年1月金正恩委员长第四次访华和6月习近平  相似文献   

10.
王冉 《科技智囊》2009,(6):I0033-I0035
我平时阅读算比较快的,可有一本书我却从今年春节期间去三亚度假开始断断续续看了三个月。不仅看得认真,甚至还边看边做笔记,这是我多年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关于瞿秋白到鲁迅寓所避难次数,现在公认的是三次,这是因为许广平在回忆文章中曾明确而具体地写了“秋白同志在鲁迅寓内度过三次避难生活”,但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我认为应该有五次。 瞿秋白第一次到“川北公寓”的鲁迅家避难是可以肯定的,即是1932年11月底到鲁迅家,至12月中旬由陈云同志接走。第二次是1933年2月上旬由于紫霞路一带发生警报(当时  相似文献   

12.
<正>借景抒情境界高强强第四次写院子,运用了爷爷前三次教他的方法,拟了个标题是"我喜欢我家的后院",自己觉得很满意了,赶快拿给爷爷看。作文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3.
德国总理科尔将于11月中旬访问中国。作为中国人民熟悉的重要的西方领导人和朋友,这是他以总理身份第三次访华。听到这一消息,勾起我对他几次采访的回忆。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我曾多次采访过科尔总理。我对他最近的一次采访是今年2月11日在科尔总理与驻波恩的数百名记者共进工作午餐时进行的。当时美、法两国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交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旅游     
正在我七岁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四川峨眉山旅游。那是我的第一次旅行,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说来也挺有趣,都怪那个暑假太热,我们一家三口实在是熬不住了,不得不找个凉爽的地方避暑。经过筛选,最终我们决定向四川峨眉山进军。  相似文献   

15.
飞越昆仑山从飞机上俯瞰巴基斯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是我第二次进入巴基斯坦。第一次是从阿富汗走陆路经吐尔汗关口到巴基斯坦,这次是从乌鲁木齐直接飞往伊斯兰堡,上午10点半出发,当天上午10点半到达。别惊讶,我没写错,只不过出发是北京时间,到达用的是巴基斯坦时间,时差三  相似文献   

16.
高登义 《大自然》2010,(6):30-33
自1966年以来,我已经八次进入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考察。其中,1966年、1975年和1980年三次进入珠峰北坡的冰塔林区域;我的队友们也曾于1990、1992、2004和2005年四次进入珠峰北坡冰塔林区域。  相似文献   

17.
《少儿科技》2014,(11):47-47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援引文献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解析经典周公姓姬名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告诫受封鲁国国君的儿子伯禽说:"我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地位不算低了。但我洗一次头时曾多次握住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曾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这样做还怕错失贤才。  相似文献   

18.
寺河矿三水沟排矸立井转平巷施工设计制造的这种罐压自动安全门是我公司第一次使用,通过使用比较,它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效率高等优点,受到了广大职工和业主的高度评价,也推广到我公司的其他地方使用。  相似文献   

19.
我1981年进入清华大学电子系,1985年开始创业.中关村1984年开始搞中关村特区,有一些高科技企业.1985年,我读到了<硅谷之火>,连看两遍,没吃饭、没睡觉,那时第一次听到了"硅谷".从那以后,我的创业生涯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前后经历了三次创业,都是循着这个轨迹,后来在硅谷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三生公司在业界的形象充满着矛盾与冲突.他们很低调,低调得容易被人忽视;但他们又很强大,强大到没有一个对手敢轻视他们.这种对比,在三生公司的身上如此的和谐与统一,形成了三生公司所特有的气质与竞争力. 韬光 三生公司的韬光养晦应该是深受企业创办人黄金宝董事长的影响.我第一次去三生公司,途中路过宁波市区的一幢建筑.同车的三生公司副总施光辉先生告诉我,这儿曾是三生公司最早的办公楼,也是公司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