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民族性格的研究是索尔仁尼琴小说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他的小说揭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各个不同的侧面,指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双重性。在此基础上,索尔仁尼琴进一步探讨了民族性格和国家民族命运的内在有机联系,指出了国家灾难之源、民族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整理与研究,近年来受到重视。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小说的民族传统,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小说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创作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少数民族小说创作进入了复苏与繁荣时期,各民族小说创作的题材从狭窄到开阔,主题从表层到深层;人物形象塑造由性格单一到丰富复杂,小说结构形式由机械平板到灵活多样,叙事方式和艺术手法由传统写实到多元开放,既有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的深化,又有对现代派多种表现手法的借鉴与综合运用,各民族小说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阿米塔夫的小说《阴暗的界线》如同当时多数印度英语小说,热衷于讨论南亚的政治问题,特别是民族冲突与宗教暴力。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这部小说并没有将南亚的动荡完全归咎于殖民统治,而是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解读其根源。作者从个体认识世界的局限性,人与人隔阂以及群体之间的偏见的产生来思考民族冲突与教派暴力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作家李传锋的动物小说一方面关注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存习性,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动物形象寄托自己民族文化的哀思。如果说李传锋的短篇动物小说在于表现自己对民族故土的深深眷恋,那么长篇动物小说《最后一只白虎》则把这种诗意的眷恋从历史延伸到了现实,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所属的土家族文化在现代文明中被自己民族子民践踏、异化。作者为那些逝去的事物谱写了一曲悲凉的挽歌。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不仅是优秀的小说作家,而且是民族文化的探索者,其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主要表现在用文学改造中国社会现实、重构民族文化上。张扬人性,抨击儒家文化对人性的禁锢及西方殖民文化、现代文明对人性的侵蚀,是其民族文化探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和文艺民俗学的批评方法,对贾平凹的小说进行评论,认为贾平凹的小说从性文化意识,历史意识和民俗意识等角度对民族的文化心态进行了解剖,对文化性母题加以发掘,这正是贾平凹小说具有社会文化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作者长篇论作《中国古代小说民族传统》的前两部分。文章从中西小说差异研究出发,着重论述了中西方小说起源的不同、描述体制方法的不同,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传统。中国古代小说由集体创作发展为个人独创,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相互影响和推动,是有别于西方小说的两个特色。  相似文献   

9.
对民族性格的研究是索尔仁尼琴小说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他的小说揭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各个不同的侧面,指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双重性.在此基础上,索尔仁尼琴进一步探讨了民族性格和国家民族命运的内在有机联系,指出了国家灾难之源、民族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10.
韩少功寻根小说中对民族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少功的寻根小说是对民族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反思与批判和对民族文化中消极心理的揭露与批判,并通过阿Q与丙崽的对比体现对批判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入手对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丰富的文化现象如飞翔的神话和奇特的命名等进行阐释,同时通过对小说人物梅肯·戴德父子和彼拉多的描述简要剖析莫里森对本民族文化出路的探索与追寻,并最终提出了在世界全球化趋势下,我们对待本民族的文化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给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重新审视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小说《呼兰河传》,该小说所展示的20世纪的呼兰河城是民俗社会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以单个人物特写为“点”,将整个呼兰河城形象和魂魄摄取,凸现于读者面前,深层揭示了呼兰河城人物的“生活相”及其共同的文化心理。作者以巧妙独特的艺术技巧,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以达到批判愚昧和改造民族灵魂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正式明确指出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与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本文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如下概括:1、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发展先进文化的需要;3、维护与促进祖国统一;4、形成鲜明积极的民族个性,培养良好的民族国际形象;5、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发展。以期与同行一起探讨民族精神,从而进一步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不仅是优秀的小说作家,而且是民族文化的探索者,其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主要表现在用文学改造中国社会现实、重构民族文化上。张扬人性,抨击儒家文化对人性的禁锢及西方殖民文化、现代文明对人性的侵蚀,是其民族文化探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问题出现了新趋势、新特点、新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分析了我国民族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指出了解决民族问题应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以及必须加强和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民族文化理论,对鲁迅小说中所描写一些民族无意识进行了解读,主要是:对权力暴力性的认可;对别人痛苦的赏鉴;对有价值的事物的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口流动及民族多样化的趋势决定了城市民族关系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考验。本文将针对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从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探讨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巩固民族间的凝聚力,使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更好的推进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马佳 《科技信息》2011,(3):174-174
在1812年的战争之中俄罗斯民族的功勋题材是小说的主要题材。这是一场俄罗斯人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正义的民族战争。当然,也因此作者在自己的小说之中触及到了爱国主义问题,但是这也被看作是多层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关于民族精神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出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20.
地域风景因素在20世纪50-70年代的民族小说中不但转化为小说人物的聚焦对象,而且还转化为各类功能行动元,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促成了形象塑造,还暗示了当时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倾向,从而成为鲜活的小说情境。这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因而值得今天的民族作家认真回顾、反思并批判地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