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郑敏的现代主义诗作 ,采取了开放的形式 ,使诸多诗质元素参与其中 ,意识、潜意识、思想、感官的各类经验都统一在诗中 ,她的诗学本质 ,已经由传统的表达方式 ,转换成沉思的过程、意识 (潜意识 )的流动和感官体验的结晶 ,是一种具有内在和谐的多种经验的综合 ,是一部统一在主旋律下的多声部的交响乐。郑敏的这种诗学特征 ,我们总结为“经验内质” ,用以区别 30年代象征诗———以戴望舒为代表的“情绪内质”的诗学特征。多元化的诗质元素构成 ,潜意识的上浮 ,感官体验的综合 ,哲思———意识的两极统领等既是“经验内质”形成的原因 ,同时 ,也是郑敏现代主义诗作最具个性化魅力的特征。综观郑敏的前期现代主义诗作 ,虽然她大量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技巧及某些品质 ,但汉文化内质却始终是她用以构筑现代主义诗篇的核心 ,她的现代性与她的汉文化特质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取法“象征派”,被认为是中国象征主义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戴望舒对“象征主义”的选择,不仅有个人创作技法上的借鉴以及诗歌发展史意义上对语言和形式的注重,更是他内在的心理诉求,与其精神上的危机相连.但留法的戴望舒却没有进一步展开象征主义诗歌创作,而是转向对西班牙语系现代主义诗歌的认同.“象征主义”之子“革命”和“西班牙”之于“现代”都有着“过时”的标签,戴望舒以双重的“过时”加身,是在无奈与坚持中彰显了现代中国问题的艰难和复杂,以及一个中国现代诗人可贵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象征主义是诗关注语言本身的历史转折,形式主义理论将诗歌视为客观的语言或意义组织。对象征主义和形式主义理论的介绍、阐释有助于汉语诗歌的创作和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白薇作品的考察,分析了其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文学特色,总结了其自身进行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文学创作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从而突出了她在戏剧创作过程中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学界的白薇研究。  相似文献   

5.
库切作为“后殖民主义”的代表作家,其文学作品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在叙事技巧上大都有别于传统文学。其小说《耻》重视心理描写和意识流动,运用了象征性描写,文体新颖但主题晦涩,表现了与以往写实主义文学作品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即运用象征主义与意识流创作手法来揭露殖民主义的罪恶,使形式和内容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结合,因而受到了世界文坛的瞩目。  相似文献   

6.
梁宗岱诗学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完成了象征主义诗学的中国化进程。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在形式、意义、意境诸层面全面超越了20世纪20年代诗学,提升了早期白话诗的美学品质,促进了新诗纯诗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老虎》是威廉·布莱克《经验之歌》的代表作,在直白易懂的文字上,蕴含着神秘的象征意义,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描绘,使老虎不仅仅是画面中的一只普通的老虎,更是充满激情和富含反叛精神的革命新生力量。这种象征具有丰富的暗示性,这种在语言下未加明言的意念更让此诗带有神秘感。诗人将神秘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完美糅合,使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读者产生不同的解读,因而此诗才能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在诗艺方面的探索是动态、多向而具有开拓性的,经历了早期的浪漫主义到后期带有鲜明倾向的现代主义诗风的转变。徐志摩早期选择以理节情的美学原则,建构起新古典主义的诗歌范式。后期汲纳了王尔德、哈代、布莱克、艾略特等人的现代诗艺,并热衷于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尔以及后期象征主义诗风,体现了现代主义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
戴望舒诗歌创作深受法国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戴望舒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自觉传承和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与融会意识构成其创造性的诗歌美学观。戴望舒的创作实现着中西诗学“融会”的道路,在20世纪30年代将中国新诗推向一个新的更为丰富的艺术领域。  相似文献   

10.
考察鲁迅的创作文本,现代主义描写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存在,分析鲁迅小说和散文诗创作中最为突出的象征主义,荒诞情节和心理刻画,我们发现,正是现代主义描写体现了鲺讯创作的深刻性;按照文学“本质真实”和“心灵真实”的要求,我们阐述了鲁迅创作中“荒诞的深刻”的原因,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为重新解读鲁迅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胡风以其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独树一帜,他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持鲜明的批判态度.但胡风的文艺批评自身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主义的潜在的影响:胡风早期诗歌创作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的诗歌的“润泽”;《苦闷的象征》对于胡风也有着深刻的启示,这由一些语词分析和观念比较可以看出.这些影响经过了胡风的调整、改造和转换,既形成了胡风文艺理论的某些独特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理论视野.甚至“七月派”创作的与现代主义擦肩而过都可以从这里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2.
陈有才是当代诗歌发展中较为著名的乡土诗人.他的创作在从民歌走向新诗的转型中实现了乡土情韵与现代诗美的融汇,从而开拓了传统乡土诗的新生面.这种新乡土诗,如果把它置放在中国现代性文学、文化的建构的大的历史语境下来考察,那么,人们就会发现,它不仅有新的诗学的价值,而且有重要的文化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金发的诗歌创作 ,对于丰富新诗创作的表现手法、拓展新诗创作的艺术视野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于扭转中国新诗创作的直白单调的散文化倾向 ,也具有勿容置疑的历史功绩。李金发的诗歌 ,常常在纷繁的意象、奇异的联想、独特的比喻等方面 ,形成其诗歌独特的象征主义色彩 ,具有独到的艺术张力 ,也构成其诗歌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现代诗学理论为指导,从独特的美学分析视角,将唐湜40年代现代抒情诗划分为浪漫抒情诗、玄思诗、人物诗、社会诗等4种类型,并分析、概括其不同的审美特征,从而揭示了唐湜现代诗的创作个性及其所体现的九叶诗派流派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后期新月诗派在秉承前期新月诗派“理性”思想的同时,无论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都逐步渗入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因素。在趋向现代主义大潮的过程中,后期新月诗人冷却诗情深刻冷静地思考人生,在诗的题材、诗感上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趋近。在后期新月派诗歌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后期新月诗人对“主智诗”的寻求,“城市诗”的开拓,都是对中国新诗史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6.
散文诗作为一种新文体在19世纪的法国生成、发展与当时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是新的生活意识和审美观念在寻找它的表现形式。法国诗歌严格戒律对创作的束缚必然遭到浪漫主义运动的反抗。随后出现的象征主义作品与理论丰富和深刻着新崛起的审美意识,也很好地促进了散文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正> 诗是含蓄的艺术。衡量一首现代诗艺术质量的高低,不在于作者在诗中写得如何充分,让读者毫不费力,一眼见底地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在于怎样用极其节约的诗行来激发读者多方面的思考,使读者感悟到许多超越诗作本身(甚至超越作者创作意图之外)的内涵。因此,现代诗人越来越回避那种缺少必要的过滤和控制,只顾和盘托出、一吐为快,没有给读者留下艺术空白的写作方式。这说明,现代诗人越来越信任读者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在从事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想到读者,尊重读者的再创造。 诗的空白美,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诗人在创作中特意留下某些感情的空白、诗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括论述了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勃留索夫及其代表诗作,指出他对世纪之交的俄国文学的重要影响。结合俄苏的特殊历史背景,深入地剖析了他从象征主义诗歌运动转向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对其创作艺术由幻想转向现实的巨变作了详细的论述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代中期崭露头角的女诗人郑敏是“东方美学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之间寻求平衡的第二批诗人中卓有成就的一个”;她在“吸收西方现代诗歌艺术方面,把诗推向成熟”的探索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诗人的探索精神值得学习,她的艺术经验值得研究。 郑敏(1920—— ),福建闽侯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回国以后,她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她主要著作有《诗集1942——1947》和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为丁玲赢得了文学声誉,但她在延安时期创作的作品如《夜》等,极其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以后新的政权建立而女性命运仍然没有改变的现实,体现了她一以贯之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书写。从这个角度说,丁玲延安时期的创作代表了她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随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完成,女性主义作家丁玲彻底转变成了一个无产阶级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