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年来,宁国市以创建全国创新型县(市)为引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培育"四新经济",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预计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6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实现130亿元、172亿元,增长22%、25%。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部唯一县级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位列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65位,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特色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截至第3季度,绍兴市柯桥区新兴动能呈现加速释放的良好态势,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38.3亿元,同比增长74%,规上新兴产业产值完成592.15亿元,同比增长16.1%,位居绍兴市首位。10月8日,《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发布,柯桥区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排名第11位,比上一年度提升1位,全省排名第4位,绍兴市排名第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湖州市吴兴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人才强区、创新强区战略,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创新主体活力日益显现,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跃升至第47位,较2021年提升11位。创新主体培育多点发力。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甘肃科技》2014,(21):I0001-I0001
本刊讯 近期,2014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部分引导基金立项项目已公告,我省共立项107项,争取科技经费8068万元,排37个省、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第17位。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75项,立项率22.5%,资助经费5269万元,排37个省、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第13位;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服务项目26项,立项率76.5%,资助经费2049万元,排37个省、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第2,O位。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科技服务产业近年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据统计,2010年,全省科技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5.0亿元.跃居全国第8位,中部六省第1位。由于发展的基础起点不高,安徽省科技服务业整体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研究表明,从规模、成效、潜力和环境四个方面综合判断,2010年安徽科技服务业综合评价居全国第20位。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丹阳市、昆山市和浙江慈溪市不仅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科技工作也极富创新意识,实实在在地支撑和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把改革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灵魂.三市自2005年起都设立了科技创新与发展基金,专项用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丹阳市2005年财政预算科技创新基金500万元,2006年增加到1400万元,并制定政策,规定每年以40%的比例递增;昆山市2005年财政预算科技创新基金3000万元,专项用于国家省级项目配套.  相似文献   

7.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民族地区最早设立的地方科学基金之一,也是目前宁夏唯一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区(省)级科研基金。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中显示,宁夏的创新潜力一跃上升至全国第8 位,这也充分说明宁夏自然科学基金始终坚持原始创新的意识和理念,勇于进取,探索出了符合地方特色基金工作和管理的创新经验,为建设内陆开放型的新宁夏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以来,滁州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政策,以"调转促"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推动滁州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2016年1—11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73.8亿元、增加值283.1亿元,均位居全省第3位。全市共获发明专利授权1136件,居全省第3位;争取省创新型省份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安徽省通过积极组织实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助推安徽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继续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82万亿元,增加值4094亿元,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9个百分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6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863家;获授权发明专利1.5万余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0.
正"十二五"主要成效目前,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6位,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2位,知识产权和专利综合实力均居全国第4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贡献明显提升201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5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2万元/人,5年提高57.9%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界首市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健全创新机制,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有效发挥了科技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界首特色的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与发展有效衔接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全市7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荣誉称号,先后被授予"全省科技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发明专利授权十强县""安徽省专利申请十强县"安徽省首批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⒈发展现状11产业概况目前我市有电子信息企业近700家,从业人员3万,1997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约120亿元。我市进入1998年中国电子百强(按销售额排序)的企业有5家: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排第15位)、西湖电子集团(32位)、杭州电视机二厂(73位)、杭州富通集团公司(85位)、浙江天屹集团公司(95位)。其中,综合实力最强的电子信息企业是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其1997年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均名列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位,分别为4730041万元、4631210万元、4095…  相似文献   

13.
《安徽科技》2016,(4):5-10
正2015年,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工作圆满收官,科技改革创新成果加速涌现。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调转促"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的全面实施,创新,正成为驱动安徽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三个强省"的第一动力。主要创新指标在全国争先进位从科技创新能力看,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第4年居全国第9位,知识产权指数首次进入全国第10位。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1180件,居全国第7位,增幅居全国第1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相似文献   

14.
《合肥科技》2006,(11):14-14
科技部、财政部2006年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于近日正式公告,我省获得立项61项,占全国立项数4.7%,获得创新基金资助额3205万元,占全国资金额5%,本批次我省全国排名第六。2006年度2批立项项目合计我省共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76项,获得资金支持3780万元,由2005年全国第13位跃居居全国第九位,再创我省创新基金项目新高。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合肥市坚持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成果丰硕,创新品牌跃升。2014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28户,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11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发明专利授权量12500件,分别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第6位。合肥跻身2014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三甲,科研产出位列全国城市第7位,中科大位列全国高校第4位。自获批全国科技和金  相似文献   

16.
<正>嘉兴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建设"两区一城一走廊",全力推进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引领能力提升。上半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203.4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2.4亿元,分列全省第2位、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8%,列全省第1位。高新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实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以来,温州市科技创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三会"和省科技奖励大会精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抓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新平台、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65.69亿元,同比增长8.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9.32亿元,同比增长7.7%,比规  相似文献   

18.
谢宏豹 《安徽科技》2017,(12):16-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不断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全省区域创新能力由2011年的全国第15位跃升至2016年的全国第9位。科技创新正成为全省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加速器和倍增器。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增加1.财税资金扶持力度加大2016年,全省科学技术财政支出259.5亿元,比  相似文献   

19.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应用创新发展"十三五"以来,浙江省电子信息行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应用创新发展。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在高起点上保持较快增长,产业规模日益扩大,融合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整体竞争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跃居全国第3位(提升2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3位,电子信息产业在浙江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战略性作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两化"并举(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工业立市"战略,全面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6家,从业人员约11万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14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2家.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631亿元,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13亿元,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3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6%;出口创汇8.9亿美元.合肥已成为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合肥高新区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位居第16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