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白兔记》为明人称为"四大传奇"之一,在南戏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关于它的创作年代,学界一般认为是元代,然也有学者认为它或成书于宋。经考证,《白兔记》不可能早于元灭南宋、统一南北,即公元1279年。一是《白兔记》的情节内容完全承袭《刘知远诸宫调》而来;二是"刘知远故事"自北宋始一直在北方流行;三是《白兔记》中的爱情套路与《拜月亭》《琵琶记》等如出一辙;四是《寒山堂曲谱》《白兔记》中的"刘唐卿改过"的小注,恰暴露了南戏改编者借鉴了刘氏的同题材杂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创世记》中"智慧树"神话的特色和智慧树意象的形成,指出智慧树神话是人类获取智慧神话中独特的一例,生命树提供了树的形象,在传染的感应巫术思维方式下,智慧通过树的果实传导给人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汉族的西域散文中,不乏对新疆的描写。以《大唐西域记》为例,从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新疆的民风民俗、爱国主义思想及民族精神的凝聚过程及其中的新疆各民族神话想象故事的描写,来分析古代汉族西域散文中的新疆想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汉族的西域散文中,不乏对新疆的描写。以《大唐西域记》为例,从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新疆的民风民俗、爱国主义思想及民族精神的凝聚过程及其中的新疆各民族神话想象故事的描写,来分析古代汉族西域散文中的新疆想象。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新疆日报》中的妇运专栏对世界妇女运动的报道倾向于苏联,这在当时的国民党党报党刊中是非常特殊的现象;《女声半月刊》在配合新疆妇女协会抗日救国统一行动和团结新疆各族妇女方面发挥了舆论先导作用;不足之处在于偏重宣教、不重文艺,受政治气候的影响和牵制很深。  相似文献   

6.
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视角探视《背带歌》的群体创造智慧、生命礼俗的传承、多彩的文化积淀、特殊的艺术手法和民歌的文学翻译等景观,从而肯定它的社会价值和它的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7.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形式;在中学语文课本里这种别致的修辞方法为数不少。《荷塘月色》、《长江三峡》、《天山景物记》等名篇中都可见其用例,具体分析和研究这些例句,有助于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传教士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出现,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序幕,在中国的报刊发展史甚至是新闻传播史上都是一个值得书写的大事件。从该报刊进入中国的时代背景、宣传策略、宣传内容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它对中国近代文明的构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即开启国人智慧,推动历史变革,为国人的新闻理论及办报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清朝统一新疆以后,为巩固西北边防,抵御沙俄侵略,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政策。在南疆实行的民族隔离政策则对新疆的发展埋下了一定的政治隐患。  相似文献   

10.
隋代萧吉《五行记》佚文散见于《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等书,本文对所辑《五行记》佚文加以考辨并略作叙录,最后又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标准对佚文进行分类,实现了对《五行记》佚文的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1.
目前所见《剪灯新话》的最早版本中没有《寄梅记,》它是后人在校订时加入的,故研究者对此篇多避而不谈。本文从《剪灯新话》版本的流传、写作风格以及瞿佑的经历等方面考证,推断出《寄梅记》是瞿佑晚年重校《剪灯新话》时补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数术记遗》一书十分难懂,作者对该书作了综合研究,分析了它与宗教的关系,解释了书中十四种记数法的意义,尤其对其中的算具作了重点分析,说明了今天的珠算盘思想在《数术记遗》成书时代已经具备。  相似文献   

13.
龚自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不但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而且时刻心系祖国西北边防的安危。在国势衰微、国难当头之际,他在《西域置行省议》中最早提出在新疆设立行省、主张移民实边的思想。本文将从这一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其移民实边思想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4.
王芳 《科技信息》2009,(29):130-130
中国的游记散文源远流长,它启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大成于明清。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徜徉于林泉山石的机会很多,其知识的深厚、胸怀的旷达、艺术修养的高超,为他写出大量优美的游记散文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些游记散文中政治家有不少优秀亭台记散文。据《苏轼文集》统计的亭台散文主要有《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灵壁张氏园亭记》、《书临皋亭》、《临皋闲题》等等。本文主要通过对苏轼这些亭台散文的分析.了解散文中“姿态横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考察《白古通记》的作者,是《白古通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要考察《白古通记》的作者,不仅要研究《白古通记》的内容,还必须对《白古通记》的成书年代有明确的认识。由于《白古通记》在明洪武十七年至永乐十四年间成书,而杨黼的生活年代为明永乐至成化年间,杨黼未成人时,《白古通记》已经成书,所以,杨黼不是《白古通记》的作者,《白古通记》不可能是他隐居宾川鸡足山期间所作。《白古通记》的作者为大理喜洲人,姓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考工记》中科技记载来探索《伐檀》的主旨,说明科技史与古代文学之间能够进行交叉研究.首先,根据《考工记》在周代车轮制作及其检验过程与水密切相关,推定《伐檀》的作者应为古代车轮制造者-"轮人".其次,根据《考工记》中关于古代社会分工的相关记载,说明周代"百工"的特殊社会地位,从而表明《伐檀》中的"君子",即"轮人"是无需从事耕作和狩猎的.第三,根据《考工记》中"周人上舆"的论述和关于车辆制造特别是车轮制作的详细记载,说明"轮人"对社会的重要价值.由此可知,《伐檀》的主旨不是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讽刺,而是对"轮人"劳作和生活的赞美.最后,建议在科技史与古代文学之间交叉研究应是双向的,即不仅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发现科技史的信息,而且以科技史成果来探讨古代文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娇红记》是中国爱情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部标志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它上承《西厢记》、《牡丹亭》等经典杰作,下启《红楼梦》这部煌煌巨著,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爱情文学的发展树起了一杆标尺。《娇红记》爱情描写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动摇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的伦理价值、揭示社会发展本质规律的历史价值和拓展崭新爱情义界的认识价值,也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作为一出脍炙人口的爱情戏,它还是一部成功的悲剧,自问世以来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扉,具有强烈的悲剧艺术感染力。对爱情义界的创新性开拓,更使它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它所倡导的爱情婚姻原则已经颇具现代性意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梳理杜环《经行记》内容及相关材料,为唐代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提供依据。方法文献考证与分析。结果《经行记》记述了公元8世纪中期中亚、西亚乃至北非的地理环境,物产名俗,宗教,法律等重要内容,弥足珍贵地记载了中华文明对中亚、西亚以及对阿拉伯的浸染。结论杜环《经行记》不仅是一部单纯的游记类地理著作,更重要的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是中华文明尤其是以纺织、造纸为主的科技文化西传的最早记录,具有"凿空"价值的珍贵文献,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科技史事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将《丘园记》同梵.高的部分作品进行比较,评述《丘园记》体现的后印象主义风格。《丘园记》中,弗吉尼亚.伍尔夫以细腻的文笔,大胆的色彩对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宛如一幅后印象主义油画,表达了伍尔夫对大自然的热爱。《丘园记》中,伍尔夫以丘园为背景,一只蜗牛为线索,四组人物的故事片断为情节完成了一组既联系又独立的画面,而这些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则表达了她的内心世界。弗吉尼亚.伍尔夫虽然出身上层社会,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民主意识。她在《丘园记》中对上层社会的虚伪进行讽刺,同时对处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给与同情。这些都使《丘园记》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后印象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元时南戏《荆钗记》的作者问题清康熙时朱彝尊曾说:“识曲者以荆、刘、拜、杀为四大家。”《曲海提要》也认为:“元明以来,相传院本上乘,皆曰荆,刘、拜、杀”。“荆”即《荆钗记》,它是元时四大南戏之一。但关于它的作者问题,历来意见极为分歧。《曲品》、《传奇品》认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