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维 《广东科技》2012,21(23):212+204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具体而言是节能服务公司(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回收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主要结合重钢环保搬迁CCPP-CDQ项目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2.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具体而言是节能服务公司(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回收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主要结合重钢环保搬迁CCPP-CDQ项目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合同能源管理是由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技术和能源管理服务合同,负责融资并承担技术和财务风险,为客户实施和管理节能项目,在合同期内按合同规定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以收回投资并取得相应的利润,并在合同完成后将节能项目无  相似文献   

4.
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依照具体的业务方式,可以分为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承诺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说融资和税收是当前节能服务行业的大障碍,那么这种障碍背后的根源又是什么?2000年,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通知》要求,上海市节能服务中心率先成立了节能服务公司,开始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2003年,上海市政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有效利用能源,在介绍合同能源管理的机制、指出节能服务公司存在的各类风险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影响节能服务公司风险的指标予以量化,构建了基于风险系数的效益分享模型,对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节能效益的分享额度和分享期限进行了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了科学有效利用能源,在介绍合同能源管理的机制、指出节能服务公司存在的各类风险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影响节能服务公司风险的指标予以量化,构建了基于风险系数的效益分享模型,对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节能效益的分享额度和分享期限进行了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财政奖励资金:主要针对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为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力度,2010年6月8日,财政部根据国办发[2010]25号文的要求,决定在2010年安排2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的节能改造,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合同能源管  相似文献   

9.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以合同形式约定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服务,用能单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支付节能公司的费用和利润的节能方式。节能服务公司更为专业化的服务.可降低用能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节能成本.其承担节能投入和风险可充分调动用能单位的节能积极性,加快社会的节能步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与节能改造的应用背景,结合郑州某高校太阳能供热水系统节能改造应用实例,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量测算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该模式在太阳能供热领域的节能收益较低,盈利回报期9年以上,合同执行周期长.但随着太阳能应用项目规模的扩大和常规能源价格的上涨,太阳能供热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会更具应用价值,仍是今后太阳能供热节能改造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09,(12):23-23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ing)作为国际上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节能服务机制,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既能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又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一、合同能源管理概述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种全新的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在很多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在这一全新的、基于市场的节能机制运作中,一个重要的参与主体是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它的基本模式是: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即用能企业)签订能源管理合同。  相似文献   

13.
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项目投资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EPC)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而基于这种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国外称为Energy Service Company,ESCO;国内称为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EMCo)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节能服务公司已发展成为新兴的节能产业。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层析分析法(AHP)对我国电力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以融资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效益分享额、国家政策因素、电力企业自身因素为准则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到模型中各准则之间的权重关系,运用Yaahp软件构建了各准则之间的两两判断矩阵,并进行了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研究发现:与保证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相比,共享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具有相对优势,但两者权重相差不大;电力企业实施EPC时融资模式的选择不仅受到六个准则因素的影响,而且与投资及可能实现的收益规模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节能量交易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节能量交易机制,使节能改造所形成的节能量在不同主体间有效流动,为节能改造深入开展融通资金,在节能改造领域实施价值发现与创新。提出了节能改造节能量交易运行模式、交易主体确定、配额分配等解决方法,探讨了节能效益的测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节能量交易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节能改造资金难题,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节能改造实施;节能效益量化方法方便适用,可用于节能改造实践。政府应尽快建立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节能量交易机制,推进节能量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节能改造节能效益报告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节能减排形式,国家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是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一方面,合同能源管理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单位减少在节能改造这一环节上所花费的资金,提高单位节能改造的可能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将市场资金的流向转到节能减排这一长久事业当中,使节能减排得以稳固发展。该文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变频改造应用的一个案例。介绍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流程和财政奖励的每个节点的主要工作。以便更多的资金参与到节能减排大业中来。  相似文献   

17.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紧张导致一种新型的节能市场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MC)在国内迅速发展,其特点是由节能服务公司几乎承担了项目运行中的全部风险。本研究将合同能源管理与项目风险投资相关联,从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角度出发,结合EMC项目的特点以及EMC项目实施的阶段性,将EMC项目的风险分为选项、实施和运营三个阶段,举例对项目选项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对其它阶段的风险根据风险评估和风险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控制EMC投资风险的途径,以期对相关企业开展实施EMC项目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东科技》2012,21(18):28-28
我省(不含深圳市)国家备案的公司 第一步:在与用能单位签订合同后2个月内,填报项目备案表和节能服务公司基本情况表。 第二步: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前将上季度完成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报项目所在地或公司注册地经信(节能)、财政部门。  相似文献   

19.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迅速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含非EMCA会员单位)突破80亿元大关,达到82.55亿,比上年同期增长74.5%;综合节能投资(含EPC投资)达到6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9%.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帮助会员企业(即北京、辽宁、山东的3家节能服务示范公司)和新兴的节能服务公司共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426个,投资42.6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28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81万吨,同时拉动节能市场投资84.05亿元.  相似文献   

20.
《上海信息化》2010,(10):92-92
上海节能专家汇聚市北供电公司,对该市电力企业第一个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进行评审验收。据悉,市北公司宝山基地办公大楼综合节能改造,自2009年9月始实施至今达到预期效果,获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节能协会、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等上海节能专家一致好评,并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