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7月3日,世界著名的外交家、苏联前外长葛罗米柯在他的寓所里写完了回忆录的最后两章,放下手中的蓝色铅笔,对秘书说: “就这样,一个字也不多写了。”同一天,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再也没能多写一个字。最近,世界知识出版社将他的回忆录《永志不忘》的第一版出版了。这是作者在众多的苏联公民和外国朋友的一再要求下,花了整整9年时间写作而成的。该书一问世,便引起苏联和西方政界、特别是外交界的广泛注意和重视,并已译成了多种文字。葛罗米柯自1939年涉足外交界起,先后担任苏联驻美国、英国大使,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代表和长达28年(1957—1985年)外交部长。1985年当选  相似文献   

2.
《信赖》一书是苏联资深外交家阿纳托利·多勃雷宁撰写的一部回忆录。多勃雷宁在苏联外交界是一位传奇式人物。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中,他曾连续25年担任苏联驻美大使,先后和6位美国总统打交道,结识了一大批美国政要和各界名流,亲身经历或直接参与处理过战后苏美关系中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在回忆录中对苏美关系发展状况的分析不仅颇有独到之处,而且还披露了苏美在许多重大国际事件中进行幕后谈判交易的情况。1995年,《信赖》一书在美国出版,当年即被《纽约时报》评为1995年欧美最佳图书。该书已被翻译成中文并于今年1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我们从中选出部分内容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3.
《信赖》是前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的回忆录。作者在序言中说:“我从1962年开始担任驻美大使,一直到1986年才卸任。”这就意味着他的外交生涯在苏联方面是从新大林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在美国方面则是从杜鲁门总统任内开始,一直持续到布什总统任内。  相似文献   

4.
几个月前,从苏联外交部里传出过这样一个笑话:莫斯科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加入了美国失业者的行列”,因为他在华盛顿没事可干了,只好在马萨诸塞大街附近的苏联使馆里边  相似文献   

5.
张闻天是一位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我党领导人,但他的历史业绩长期被湮没;他征外交战线上的建树,更是鲜为人知。萧扬所著《张问天与中国外交》,对张闻天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驻苏联大使,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一面筹划同德国、意大利搞法西斯轴心,一面又同美国谈判缔约。当时的日驻美大使就发牢骚说,这是一桩无法完成的谈判任务,正如一个人“追逐两只走不同方向的兔子”一样。这位日本大使的牢骚提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7.
随着李先念主席访问美国的日子越来越临近,中美关系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成了国内外脍炙人口的话题。人们期待着这一访问的成功,期待着随之涌来的两个伟大民族间友好交流的又一个高潮。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我走访了刚刚离任回国的前驻美大使章文晋同志。章文晋同志是位资深历久的老外交家,曾任驻巴基斯坦大使、驻加拿大大使,并作为我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出席过许多重大国际会议,1983年就任驻美大使前是外交部副部长。可是他首先给我的印象却象一位  相似文献   

8.
苏联正在千方百计地破坏各国对莫斯科夏季奥运会的抵制。手法之一是口口声声叫嚷,“体育运动和政治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应当分开。让我们看看苏联究竟是怎样把体育和政治“分开”的吧。早在抵制运动发轫之初,苏联就慌忙派人四出活动,或游说,或威胁,或拉拢,或挑拨,明的暗的,白脸红脸,作了充分表演。二月初,正当美国拳王阿里打算赴非洲劝说非洲国家抵制的当口,勃列日涅夫通过苏联驻印度大使向正在印度逗留的阿里传递口信,要他放弃非洲之行。最近,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诺  相似文献   

9.
1月15—19日,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访问了日本,距1976年葛罗米柯访日已有十年之久,这可说是日苏关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苏联外长访日期间,会见了日本首相中曾根,确认了两国首脑互访的邀请;同日本外相安倍晋太郎举行了四轮谈判,签署了租税条约和1986—90年贸  相似文献   

10.
外交官的活动往往是饶有兴味的.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最近的一次活动就是如此. 9月27日,葛罗米柯在联合国大会慷慨陈词指责美国靠虚伪的和平宣传,蓄意破坏核谈判等等,可谓痛快淋漓.话音刚落,他就急急忙忙去会  相似文献   

11.
国际札记     
国际阴谋家的新使命九月十五日,华盛顿宣布任命美国驻危地马拉大使约翰·埃·普里弗伊接替威廉·杜诺万为美国驻泰国大使.这一任命引起人们的兴趣,不是无因的.普里弗伊是美国国务院内的一名红人,是披着'外交家'的外衣而从事国际阴谋的能手,是镇压弱小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专家'.官方的美国新闻处在它所发表的普里弗伊的简历中指出:普里弗伊自从一九三八年开始在美国国务院担任工作以后,提升很快,到目前为止,他已在国务院工作了十六年,会先后出任驻希腊和驻危地马拉的大使.美国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柯华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官、外交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我国建国后的外交活动中,他曾占了5个“第一”:第一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第一任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第一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第一任中国驻几内亚大使、第一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同时他还先后出任中国驻加纳大使、中国驻英国大使。  相似文献   

13.
中法建交是经过1963年10月的北京谈判和1963年12月至1964年1月的瑞士谈判两个阶段而最后完成的。当时,李清泉作为中国驻瑞士大使参与了三轮谈判,与法方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中法建交协议。它的谈判方式和建交模式是新颖独特的。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2月15日,我告别了祖国,搭乘中国民航CA907航班,取道莫斯科赴贝鲁特,就任中国驻黎巴嫩共和国大使馆随员兼大使翻译,开始我外交学院毕业后真正的外交生涯。明碉暗堡中拜会美国大使1988年7月2日,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我陪杨一怀大使拜会了一位极不普通的人物——美国驻黎巴嫩大使约翰·凯利。  相似文献   

15.
伊朗扣押美国人质的事件已时隔几年了。人质事件当时在外刊上众说纷纭,材料之多,可谓汗牛充栋。但能提供较多背景材料的,《出使伊朗》算得上是一本。美国驻伊朗最后一任大使威廉·沙利文以他在伊朗期间的活动为素材,在此书中记述了1971—1979年伊朗政治舞台上出现的众多人物、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以及美国同伊朗各派政治势力紧张的幕后活动。  相似文献   

16.
曾有美国著名参议员说过,权力的争夺与战场一样,遵循相同的法则,即“战利品属于胜利者”。一些美国派驻海外或国际组织的使节就是新任政府“论捐行赏”的产物。竞选时谁的政治捐款多,谁就有机会过一把大使瘾。其结果是,美国许多公众认为有些大使是“金钱”大使,而不是“胜任”大使。去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抖出猛料,说布什派到荷兰当大使的罗兰德·阿诺捐出了110万美元,创下了美国外交官的“最高价”;美驻葡萄牙大使阿尔·霍夫曼原本是个地产开发商,为了当大使,抛出40万美元。当然,美国外交界不乏“胜任”大使,当下,美国就有三位走红大使。…  相似文献   

17.
提起傅立民(查尔斯·弗里曼),熟知近几十年中美关系史的人都不会陌生。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当时只有28岁的他就是随行的重要翻译,后来当过美国驻北京联络处副主任、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是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其实,傅立民大使还有另一番风光经历:海湾战争期间,他正好是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  相似文献   

18.
脱军装穿西服,外交战线鞠躬尽瘁三十载;欲正人先正己,“将军大使”严于律己一身清。王幼平在中国外交界有口皆碑。他受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之时,先后出使欧、亚、拉美三大洲的七个国家(驻罗马尼亚1950年8月~1954年11月、驻挪威1955年6月~1958年4月、驻柬埔寨1958年9月~1962年2月、驻古巴1964年5月~1969年5月、驻越南1969年6月~1974年8月、驻马来西亚1975年1月~1977年4月、驻苏联1977年9月~1979年7月)。他在风云际会的外交大舞台上度过了整整30个春秋,从一名戎装军人成为干练的职业外交家。王幼  相似文献   

19.
乔治·凱南     
以反苏反共著称的美国民主党人凱南,最近被任命为美国驻南斯拉夫大使。 凱南1904年生于威斯康星州,192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27年任驻汉堡副领事,其后任驻莫斯科、布拉格和柏林等地的领事、秘书和顾问等职务。自1928年起,凱南就从事“研究”苏联和进行反苏活动,他曾在当时的反苏间谍活动中心里加、柏林的间谍学校受训,并且  相似文献   

20.
张德广 《世界博览》2014,(12):90-92
正一位"中国通"大使我与罗高寿交往近三十年,最初认识他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罗高寿已经是苏联外交部的重要官员和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中苏两国政府开始国家关系正常化谈判之后,我才有机会与罗高寿近距离接触。苏联代表团的团长是伊利切夫副外长,罗高寿是副团长;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钱其琛副外长,我是代表团的一个小专家。谈判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由于我与罗高寿的身份相差悬殊,我很少有机会能与他直接交谈,我对他的印象更多来自观察和感受。谈判涉及许多重大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