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洲、北美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触动下,经济实力膨胀的日本率先提出“东亚经济圈”、“太平洋共同体”等构想,力图主导亚洲一体化进程。由于当时亚洲国家政治隔阂等特殊的历史条件,日本的构想未获回应。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意识明显提高。上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建设“东亚经济集团”(EAEG)、“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EC)等构想,以减弱东亚经济的不均衡性,实现共同发展。但由于域内外多数国家态度消极,有关构想实际上未能起步。…  相似文献   

2.
3月1-2日,首届亚欧领导人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亚洲方面包括东盟7国及中国、日本和韩国领导人,欧洲方面包括欧盟15国领导人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会议采取非正式会晤形式。主题为“为促进发展建立亚欧新型伙伴关系”。三大主要议题为加强政治对话、促进经济合作和其他领域的合作。举行亚欧高层对话,促进两大  相似文献   

3.
1986年5月,日本出版了一本名叫《别了,亚洲》的小册子,作者是日本国际经济评论家长谷川庆太郎。这本小册子所宣扬的狂妄观点,博得了日本某些人的喝彩,从而使它成为一本畅销书,并已再版。该书的中心思想是鼓吹“经济迅猛发展、政治自由扩大”的日本已与亚洲国家“格格不入”,已不再是亚洲国家,应该“脱离亚洲”,与亚洲“告别”了。作者在宣扬日本战后40年的发展及其与亚洲国家的悬殊差距时,用了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日本是高耸于梦之岛(东京的垃圾场)上的霞关大厦(日本政府机关的高层建筑)。在作者眼里,日本是高耸入云的现代化摩天大楼,而亚洲国家则为堆满各种废物的垃圾  相似文献   

4.
日本政治右倾化由来已久.而安倍晋三重新当选日本首相以来,竭力鼓吹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推动日本政治社会全面转“右”.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妄图从军事上、经贸上和国家关系上牵制中国,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权,巩固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需要日本经济、军事上的鼎力支持,日本则借助美国的重返战略加速其右翼化进程.中国对此应有足够的警醒,积极做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打硬仗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之前,由于美国经济增速的大幅下滑,日本和欧洲经济的不景气,国际贸易增长停滞,亚洲经济的增速也明显放慢,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呈现经济衰退的迹象。2001年年初,笔者在论述亚洲经济形势时,曾比喻当时的亚洲经济正处于一种“多云转阴,有时有小雨”的不佳状态。到9月份,亚洲经济仅部分地区仍能见到阳光,大片地区已处于“阴,局部地区有小到中雨”的困难局面。而9.11事件将低迷的美国经济推入衰退,日本经济更深地陷入十年来的第四次衰退,欧洲经济增速进一步放慢,亚洲国家的出口更加困难,亚洲经济除少部分地区是“睛间多云”外,大部分地区已是“阴雨连绵,雨中夹雪”。这种严峻的经济态势在2002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最早要到第三甚至第四季度才开始好转,亚洲经济的全面复苏恐怕要推迟到2003年。  相似文献   

6.
日本能率协会综合研究所与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合作,对亚洲、欧洲和美洲的20个国家或地区的2万人进行了产品质量形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产品质量形象最佳的是日本(38.5%),其次是德国(36%),第三是美国(34.3%)。第四是英国(21.9%)。很明显,日本、德国和美国的产品质量处于领先地位。第五是法国,第六是加拿大,第七是意大利,第八是西班牙,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24日上午,在“美国亚洲太平洋理事会”举办的“成立仪式讨论会”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就美国对亚太地区(主要对亚洲)的政策作了长篇演讲,综合其要点主要有:(一)亚太地区在美国对外政策中重要性提高。鲍威尔说:“欧洲和亚洲两边都占有主要的(central)地位”,“亚洲在世界上所占的分量还在不断地增大。”关于这一点,“美国亚太理事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一个佐证。美国有一个很有政治影响的民间团体“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而从事面向亚太地区的民间政治团体却是分散的。此次,有美国国务院背景,把美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委…  相似文献   

8.
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当今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日渐活跃,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更显重要。日本一直重视与东盟的交往,无论在经济或政治上都离不开与东盟的合作。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脱欧返亚”和迈向“政治大国”目标的制定,东盟在日本亚太地区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东盟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日本“东亚经济圈”的重要发展对象;东盟是日本迈向“政治大国”、抗衡美国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等方面看,亚洲油气合作也有其可行性。亚洲未来的油气安全也取决于中国进入此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因此,中国顺应亚洲经济合作的新态势,中国在国际能源地缘战略层面。也应该实现某种突破:东南亚方向形成“环南中国海能源经济圈”;东北亚方向形成“环黄海能源经济圈”;中亚方向建设“环里海能源经济圈”。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加强地区性合作显得极为重要。中国和日本同是亚洲东部的两个古老国家,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约在距今两千多年前就建立了交往关系。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地缘与文化密切相关,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进入21世纪,中日两国的关系出现了忽冷忽热的局面,如果从具有共同的儒家文化背景考量,两国关系的和谐构建与发展便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可行性与可能性,这对于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促进人类和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产业演化理论看上海产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发展在当前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二战之后欧洲、日本经济的复苏和飞速发展,以及近年来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显示出产业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若产业规划得当,产业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将有效地带动国民经济腾飞;反之则整个国民经济无法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同样也面临着产业规划和如何制定产业政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争夺市场、势力范围和对欧共体的主导权,德国利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欧洲形势大变的时机积极进取,力图使自己从“经济巨人”成长为“政治壮汉”。  相似文献   

13.
16世纪初期的欧洲,罗马教会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关系,已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触动下悄然变化,宗教和世俗政治都面临着是因循守旧还是积极改革的艰难抉择。马丁·路德通过不断向宗教和世俗政治阐述他的神学主张,积极推动宗教改革。在1528年的“预防性战争”危机中,他亦积极充当事件和争论的调停人。路德在履行宗教天职过程中与世俗政治之间的冲突与让步,显示出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与世俗政治变革相互纠结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三个世界划分”是毛泽东在1974年提出的。70年代.随着围际形势的发展,世界上各种政治力全经过长期的较量和斗争,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和组合。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认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  相似文献   

15.
1、西方经济持续衰退。美国经济自1990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衰退,1992年年初曾出现复苏势头,但进入4月份以后,复苏步伐明显放慢。德国统一加重了德国的财政负担,东部地区经济情况恶化,西部地区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1.1%,为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市暴跌与经济滑坡相互交织,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0.4%。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经济都不景气,经济不景气成了1992年影响西方各国政治、社会形势的关键因素。 2、欧洲货币体系大危机。1992年9月,一场近几十年来最为猛烈的金融风暴席卷西欧,欧洲货币体系遭受到自1979年创立以来最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16.
瞭望台     
远东的阴影美国经济合作总署驻华分署署长赖普汉氏有句话:「美援没有国界」。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事情。人们都知道欧洲是世界政治的重心,这是对的。但因此往往就有人认为美国的世界政策是「先欧而后亚」,理由是欧洲有「马歇尔计划」,而亚洲没有。这样的说法似是而非。就美国的政策言,欧亚情势有轻重缓急之别,欧洲和亚洲的形势互为影响,固属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亚欧两大洲之间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许多欧洲国家纷纷制定了“亚洲战略”,把与亚洲的经济往来作为加快其国内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但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种经济关系受到影响。面对这场经济领域的“厄尔尼诺”,欧洲又如何处之呢?贸易:构成了挑战从贸易方面来看,亚洲金融危机对欧洲来说弊多利少。金融危机使得  相似文献   

18.
花卉融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于一身,我国的花卉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已经成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从全世界花卉业发展形势看,全球花卉销售额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00亿美元,发展到如今3000亿美元的规模。目前,荷兰联合了以色列等国家的力量,正在构建花卉产销的“航母”,依托欧洲市场向世界扩展。日本是世界上三大花卉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鲜花交易国之一,年消费花卉66亿支,进口量每年以15%的比例上升。全世界花卉业已形成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市场、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市场、以日本为主的亚洲…  相似文献   

19.
新丝绸之路     
《世界博览》2010,(9):11-12
六个世纪前,丝绸之路退出了历史舞台。亚洲贸易从此不再依赖于陆地,而转向沿海。战后亚洲经济的奇迹首先应归功于海上运输的发展。起初是日本,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到除朝鲜和缅甸以外的所有东南亚及东亚国家,都采用了出口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正是这些万吨巨轮和集装箱孕育了亚洲经济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日本之所以能与东盟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是战后日本施展各种外交手段和策略的结果:首先通过战争赔偿和直接投资,打开东南亚市场,缓和与东盟的关系;其次以经济援助为武器,稳定日本经济市场,使东盟成为其提高国际政治影响力的“助选区”;再次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东盟政策;以文化外交为手段,加强日本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与社会联系,使东盟成为其提高国际政治影响的“后院”;日本还积极参加国际政治与安全方面的合作,使东盟成为其谋求政治大国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