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里根1985年在日内瓦首次同戈尔巴乔夫会晤时,曾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两人都出身和生长于小城镇。里根这样讲无非是为了增加他同戈尔巴乔夫关系间的个人色彩,冲淡一下会谈中的严肃气氛。仅就这句话本身而言,里根的这番意图显得有些牵强,因为他同戈尔巴乔夫彼此间的不同之处远多于他们间的共同点。里根是美  相似文献   

2.
1985年-8月,54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去世的契尔年科,当上了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就以他充沛的精力,卓越的胆识,积极推行他的新政,在国内致力予破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在对外政策中实行对话缓和的方针,引起世人瞩目。为了给推行新政提供理论根据,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相似文献   

3.
外交部的老同志相聚,常常情不自禁地怀念周恩来总理,回忆他同我们相处的一幕幕难忘的场景。今年3月5日总理诞辰95周年前夕,胡叔度同志同我们讲起“文革”期间总理同外交部司局级以上干部的一次会见,我听了感触颇深。胡叔度同志曾任我国驻刚果大使、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等职,今年高龄77,早已离休在家,但是记  相似文献   

4.
(一) 1985年3月10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契尔年科因病逝世。次日,苏共中央举行非常全会,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在这次会上,资深识广的老外交家、苏共中央政治局核心人物葛罗米柯曾对戈尔巴乔夫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主持过书记处、政治局会议,表现出色;是一个讲原则、有坚定信念的人,善  相似文献   

5.
苏联《新时代》周刊同《世界知识》性质相似。从去年开始,我们两家就互派代表进行访问。5月我刊代表访问了苏联,12月伊格纳坚科总编辑一行三人应邀访问了我国。临回国前一天,伊格纳坚科高兴地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记者:中国人民很高兴获悉,为了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戈尔巴乔夫可能于1989年上半年访华。你能向我们的读者谈谈你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吗? 理论造诣深直率聪明坚定伊: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特定历史条件下造就出来的。为了造就象戈尔巴乔夫这样的政治家来领导苏联,我们的确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戈尔巴乔夫  相似文献   

6.
“新大西洋主义”的核心是为了保持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控制欧洲的事态。然而美欧新的摩擦和矛盾也可能由此产生。其前景未必如美国所愿。美苏首脑马耳他会晤刚一结束,布什便径直赶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布鲁塞尔,向北约盟国的领导人通报了同戈尔巴乔夫会谈的情况,接着又发表讲话,提出只要美国和北约盟国继续保持力量和团结一致,这种跨大西洋的关系就"可以创造一个新时代和一种新大西洋主义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周安平 《世界博览》2010,(14):80-80
1992年,我离开北京前往瑞士。此时的东西方阵营刚刚发生了历史性的事件。半年前的1991年12月25日18时40分,戈尔巴乔夫一脸憔悴地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若干年后,我的朋友刘香成先生曾向我描述了他当时蹲在戈尔巴乔夫面前几米处拍摄这一历史性镜头的情景。他也因此获得了1992年度的普利策奖)。东方阵营的核心苏联正式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8.
戈尔巴乔夫当政后,在各种场合特别是在苏共二十七大上,反复强调为适应当代世界发生的“深刻的巨大变化”,必须”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某些理论观点和概念”,并在做法上”抛弃老一套的实践模式”。他在阐述苏联对外政策时明确提出,“核对抗的形势,要求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新的态度、新的方法和新的形式”。苏共中央书记多勃雷宁等人陆续在报刊上具体阐明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政治思维“,甚至提到外交领域不是不能批评的禁区,不要怕粉碎老概念。现将苏联“新政治思维”  相似文献   

9.
针对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SDI),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和苏联武装部队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早些时候就曾宣称,苏联已找到使“战略防御计划”失去意义的对策。前不久,苏联高级核科学家戈尔丹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报刊报道,自5月下旬以来,苏联领导人通过各种途径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在今后的5年中向苏联提供1000—25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苏联则以推行根本性的经济改革作为回报。戈尔巴乔夫的特使普里马科夫和苏联第一副总理谢尔巴科夫5月底访美,主要是向美国解释苏联新的反危机纲领内容和讨论西方为苏联的改革提供援助的问题。据报道,以“改革派”经济学家亚夫林斯基为首的一个苏联经济学家小组早些时候已前往美国,同哈佛大  相似文献   

11.
3月11日,即苏联最高领导人契尔年科病逝后的第二天,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国际上普遍注意到,戈尔巴乔夫的当选同宣布契尔年科逝世相距不到5个小时。戈尔巴乔夫今年54岁,是自勃列日涅夫去世以后相继担任苏联最高领导职务的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一个大国的最高领导人更迭,国际上自然都在认真观察新领导如何处理当前的内外事务。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立即履行了他的职责。他在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的中央非常全会上发表了讲话,阐述了内外政策的大要;紧接着便主持了紧张的契尔年科葬礼活动。葬礼期间,他连续会见了27个国家和  相似文献   

12.
“总结经验”是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根本方法论,它同实事求是是一致贯通的,它是对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具体化、条理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观察家们普遍认为美苏在欧洲正以“外交竞争代替军事对抗”。因而美苏对欧洲外交的战略构想已引起舆论界的普遍关注。美国总统布什最近宣称要建立一个“完整和自由的欧洲”,使东欧国家“走向行之有效的制度——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其真实用心是对东欧国家推行“和平演变”。那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建立“欧洲大厦”(或称“欧洲共同大厦”)构想究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具体内容?笔者仅就外国报刊发表的材料综述如下。戈尔巴乔夫1987年在他的《改革与新思维》中首次提出“全欧大厦”构想。他说,“欧洲——我们共同的大厦”这一提法,“我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尤其是  相似文献   

14.
去年12月17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接待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戈尔巴乔夫之后,立即作了一次为期六天的旋风式的环球之行。她先后访问了北京、香港和戴维营,行色匆匆,席不暇暖,行程达四万多公里。在短短的一周内,她连续同苏联、中国、美国三国的主要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重要会谈。英国舆论认为,这是她自1979年上台以来所开展的最紧张也是最出色的外交活动。撒切尔夫人自己说,“这样来结束这一年,是比较积极的。”在伦敦,她同戈尔巴乔夫讨论了英苏关系、东西方关系以及如何避免武装冲突和推进裁军等问题。虽  相似文献   

15.
“融合战略”的宗旨是最终将东欧“融合”到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以欧共体为核心的欧洲新秩序中去,目前运用的主要手段是“人权”攻势和经济诱饵。酝酿过程西欧国家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按照“新思维”推行改革,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①5月15日至18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同邓小平主席举行了中苏高级会晤。中苏两国关系和两党关系实现正常化。②6月4日,戒严部队采取果断措施,一举平息了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6月23日,中共中央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撤销了赵紫阳的总书记、政治局常委、委员、中央委员和军委第一副主席的职务,选举江泽民为党的总书记。11月6日召开了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决定。选举江泽民同志为中央军委主席。③中美洲局势的新进展。8月5日至7日,中美洲五国首脑会议在洪都拉斯的特拉举行,会议就遣  相似文献   

17.
哲学同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同唯心论、形而上学者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也是搞哲学和搞科学工作的同志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近年来,这个问题由于“四人帮”疯狂地利用自然科学进行反党活动而重新尖锐地提到了我们的面前。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伙同林彪、陈伯达,大搞为篡党夺权服务的“阴谋科学”,  相似文献   

18.
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胜利”理论、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和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联系起来考察,可发现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关系思想的演化轨迹,表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平同志指示,在接待戈尔巴乔夫来访的礼仪安排上不要太热,要适度。见面时只握手,不拥抱。当然,这里说的见面不拥抱,不只是外交礼仪问题,更主要的恐怕是考虑到当时的国际背景,明确中苏两国关系的性质,界定未来相互关系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关键在行动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7月28日在苏联远东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就苏联国内外政策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广泛地谈了亚太地区形势、苏联关于亚洲安全体系的主张、中苏关系、苏美关系、苏日关系、阿富汗问题以及柬埔寨问题。同过去苏联领导人以及同他自己过去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