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其主要任务是紧紧抓住当今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精心选择切入点,打破学科界限,整合优势队伍,形成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研究方向,力图在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性成果,为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研究开发逐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药物研究创新有两个重要方面,即药物靶标的创新和新分子实体(newmolecular entity)的创新。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重大传染病等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  相似文献   

2.
如何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创新药物研发与评价系统的理论平台,并使之与创新药物注册申请日益国际化发展相适应,一直是药品审评中心在不断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探求与国际新药评价体系接轨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为此,在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创新药物技术评价支持系统研究"课题于2003年度正式列入国家863计划,并资助研究经费150万元.该研究旨在探索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药品技术评价支持系统,为创新药物的研发和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46-46
“十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的“新药博士基金”课题,主要针对中药成分分离、心血管活性体外筛选一体化问题进行研究。课题完成后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16):33-33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特别是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后,使得我国传统的医药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作为国际医药市场的一部分,必须与国际医药体系早日接轨,包括药物的研发、生产等环节,但至今尚未建立规范的药效学评价体系。为了推动此项工作,“十五”期间药效学评价平台的研究工作被列入国家863重大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旨在加速实现我国新药研制从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创仿结合的战略性转轨,提高我国新药研究和开发的综合实力,加快创新药物研究和国际化进程,为我国医药产业应对入世后的战略性调整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属于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下的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之一。为适应国内外迅猛发展的儿童临床试验需要,在国内建立起儿科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该平台突出儿科和中医特色,和其他平台共同形成支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14-14
承担单位: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单位: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心等主要完成人:李春波叶伟东彭师奇 该课题被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首批专项,全国仅有六家企业入选"企业新药物孵化基地"专项,浙江省入选的企业为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这标志着浙江医药在创新药物的研发方面进入了国家队行列。  相似文献   

7.
200S年1月,"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成果"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及其原料药"获得国家"中药二类"新药证书和药品注册批件,该新药由浙江永宁制药厂完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程经历了近1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形成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潮流,天然植物药品在全球日益受到关注.人类越来越觉察到合成化学药物命中率明显降低,由900个化合物中筛选到一个新药降到10000个筛选一个新药,创制成本越来越高,新药研制成本高达数亿美元,研制周期也越来越长,新药创制需10年左右,再加越来越多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促使了天然药物潮流的兴起,国际市场药用植物及其制品的年成交额已逾300亿美元,接近化学药品的三分这一.而且这一态势还在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础科学》2001,(9):47-48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rug Research)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利用世界银行<重点学科发展项目>贷款建设的实验室.在利用贷款建设的134个实验室中,经过世界银行专家的考察论证,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被遴选为示范实验室.实验室从1990年起运行,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在43个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国家评估中名列第14名;2001年在56个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国家评估中进入前6名,成为优秀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新药的研发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高风险的研究项目.据国际上统计,一种新药的成功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0~15年时间,筛选1.5万~2万种化合物,耗资3亿~5亿美元.新药研发的高成本、高风险、低效率已成为新药创制的重要障碍,因此缩短新药的研发周期、减少研发费用、降低研发风险一直是新药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这对于我国新药创制落后、投入少的现状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喹诺酮类(4-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物. 自60年代萘啶酸(Nalidixic Acid)问世以来,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类常用抗感染治疗药物,因此,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喹诺酮类药物研究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长期依赖于仿制为主,开始向创新阶段转移开发喹诺酮新药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研究进展,开发生产和市场状况,做一点粗浅的分析,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8,(7):50-50
重庆前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位于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以专门从事以抗艾滋病病毒新药为主的生物制品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研发型外商投资企业。公司自创建以来,坚持技术/产品创新,以其独特的多肽药物设计技术平台为支撑,抗艾滋病新药为突破口,针对国际市场开发重大创新药物,加强企业新药创制平台建设与新产品发展。经过五年的发展,公司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锐意进取的核心团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5,(8):30-31
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1997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的国家级专业从事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的科研开发实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1,(9):68-68
1研究背景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抗肿瘤药市场已经成为继心血管药和中枢神经系统药后的第三大医药市场.丰富的中药资源以及千百年的临床应用历史,为开发研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提供了极大优势. 2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灵芝酸单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本课题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灵芝酸单体,将植物细胞培养与生物工程结合,优化了灵芝真菌培养过程,获得灵芝酸单体的制备方法与工艺路线,获得了生产稳定性好、单体得率高的灵芝酸单体T(见图所示)和Me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础科学》2001,(9):43-44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金秋十月,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南方中心")迎来了她三周岁生日.在10月29日举行的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成立三周年暨新楼落成庆典上,南方中心全体科研人员以发布一系列国际一流科研成果、与合作单位一起向国际公共数据库释放三种重要病原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新楼启用及系列学术讲座等活动庆祝自己的生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5,(8):31-32
为探索药物研发中技术与市场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研与产业化的衔接,搭建与国际接轨的新药研发技术平台,为全国医药行业提供服务,1996年科技部决定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为依托,组建"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7.
材料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和重要基础。材料科学数据共享对材料领域的创新研究、科技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材料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 腐蚀数据的积累和应用 材料在我国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中的腐蚀数据积累就是在我国典型的自然环境中建立实验站,  相似文献   

18.
海洋是一个庞大的微生物资源库,海洋微生物资源的获取与保藏对于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意义重大。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及其他科技项目的支持下,从各种海洋环境中,通过多种培养方法、分离获取了大量海洋微生物菌种。其地域来源广、种类新颖多样,应用潜力巨大。联合国内十家重要的科研院所、规范化保藏了大量海洋微生物资源,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菌株数量达到了一万四千多株。该中心目前已成为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过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进入运行服务阶段。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效杂交油菜新型授粉控制系统研究与杂交种选育"课题属"十五"国家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是综合性、多学科从事油料作物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建有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油菜转基因安全评价中心、国家发改委油菜育种和加工中试创新基地、农业部油料加工工程中试车间、全国油料(油菜、大豆)原种繁殖基地等.  相似文献   

20.
正发端于湖南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背后,就是这支以袁隆平为核心、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湖南省农科院研究人员为主体构成的团队。经过21年建设的"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在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这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首次获奖的创新团队。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他们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